布朗对涂尔干学术遗产的承继与

点赞:13671 浏览:584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与马克思、韦伯并称为社会学三大奠基人的涂尔干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英国人类学家布朗将涂尔干学说融入到人类学研究中,创立了结构—功能主义.本文结合涂尔干和布朗的主要学术著作,从社会本体论、社会整体观、功能观等方面来梳理布朗对涂尔干学术遗产的承继与发展.

关 键 词 :社会 整体 功能

与马克思、韦伯并称为社会学三大奠基人的涂尔干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英国人类学家布朗的结构—功能主义主要受益于涂尔干.布朗将涂尔干学说中的社会本体论、社会整体观、功能观等融入到人类学的研究中,并在深入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发展了结构—功能主义,使结构—功能主义成为人类学学科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


一、社会本体论

20世纪以前,产生于西方文明社会的人类学有两大重要派别,一是以泰勒、摩尔根为代表的古典进化论学派;一是以拉策尔、格雷布内尔、施密特为代表的传播学派.两大学派虽然观点不同,但都是立足宏观,试图构拟整个人类的文化史,其学术立场带有浓厚的西方文化霸权色彩.20世纪以后,随着西方国家社会矛盾的层出不穷、发达国家频发战争以及某些非西方国家民族精神的崛起,西方学者开始反思自身文化的局限性并逐渐认识到非西方社会的价值所在.以涂尔干为代表的社会学派,受涂尔干影响、以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为代表的功能学派,以博厄斯为代表的文化相对论学派应运而生.

曾经历过普法战争的涂尔干在大学时受其导师德·库朗日的影响,开始接触尚在雏形的社会学,孔德和斯宾塞的社会科学和进化论社会学理论也对他影响极深.身处充满不安定因素的环境里,涂尔干关注各种社会现象,希望能找到让社会重新团结、凝聚的力量,这一学术驱动力使得他的研究更关注社会本身.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涂尔干从社会的维度来分析宗教,以为宗教是社会的产物,宗教崇拜的即是变形的社会本身.

布朗对涂尔干学术遗产的承继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布朗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涂尔干在社会本体论的范式下研究宗教、巫术、图腾等,不追溯其起源,而是致力于本质的探讨.布朗追随涂尔干的思想,“主张研究社会人类学应坚持社会学的观点,即认为社会现象是不同于生理学、心理学等现象而自成一独立系统的现象,欲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不能求诸于社会之外,而只能在社会生活的内部进行研究,也就是在社会学的意义上进行研究.”[1]布朗甚至拒绝接受“社会人类学功能学派带头人”的称号,以为社会人类学是一门有关人类社会的理论性自然科学,应该称之为比较社会学.

涂尔干对宗教、巫术、图腾的研究多基于二手资料,缺乏田野考察的例证,而布朗的理论是建立在田野考察基础之上的.他曾于1906—1908年在安达曼岛进行田野作业,并写了第一部专著《安达曼岛人》;又于1910—1912年对澳大利亚的土著进行了广泛的田野调查.可以说,布朗描述的社会更接近社会事实,在这一点上,他比涂尔干本人更契合涂尔干的学术原则.

二、社会整体观

社会整体观是由1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代表人物孔德和斯宾塞提出的.孔德把社会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斯宾塞也以为,社会通过简单的体积增大和群体的结合与再结合形成一个整体.涂尔干承续两者观点并在其著作中将社会整体观作了系统化的阐述.

涂尔干与莫斯合著的《原始分类》探讨了人的分类能力不是先天的,而是源于社会.在这本簿册里,社会整体观的研究范式显露无疑.他们首先分析了具有最简单分类体系的社会——澳洲部落的社会组织,并将澳洲部落社会组织的分类拓展到一切的生活事实这个整体中,发现以氏族为基础的分类图式也渗透于原始部落的仪式、禁忌、逻辑等生活事实.接着他们又研究其他澳洲体系,确认了以氏族为基础的分类的普遍性.除具最简单分类体系的社会外,他们又把具有复杂分类体系的社会和介于复杂与简单中间状态的社会纳入到一个体系中,进行系统分析.

布朗发展了涂尔干的社会整体观,早期关注文化的整体性,后期转向结构分析.在早期作品《安达曼岛人》中,布朗指出,孤立的研究某个现象是不可取的,应该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任何文化都是一个整合的统一体或系统,文化中的每个元素都与整体相联系.布朗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检测说:安达曼岛人仪式习俗的功能在于维持社会赖以生存的情感倾向,并使之世代相传.为了论证这个检测说,他详述了安达曼岛人的结婚仪式、哭泣仪式、媾和仪式、舞蹈仪式、体绘仪式、成年礼、吃龟仪式、葬礼等方方面面,将仪式看作一个体系,一个整体.

布朗用结构范式来剖析社会现象,纠正了前人不少研究成果的遗漏之处,如《南非的母舅》一文中提到,朱诺德由社会中存在的容许外甥与舅父取闹的习俗得出这个社会是母权制的残留.而在研究南非的甥舅关系时,布朗将其置于亲属关系的整个体系中,分析了另一种关系——姑侄关系,并发现舅父具有重要作用的地方,姑母也具有同样的作用,尽管其作用方式不同.容许外甥与舅父取闹的习俗普遍伴随着对姑母的特别尊敬和服从.布朗以为甥舅之间的行为模式是母子间行为模式(亲昵、宠爱)衍生的产物,这种行为还会扩展到所有母系亲属及母系家族的神灵;姑侄关系也可作同样的扩展.布朗推翻了朱诺德的观点,认为原始社会中个人间的社会关系要靠亲属制度来进行调节,个人埋没在他所属的社会团体中,这个与亲属关系有关的结果是由最初同团体中某个具体成员的行为模式扩展到该团体所有成员的倾向造成的.

在图腾研究上,布朗还批判了其思想导师涂尔干的观点.涂尔干以为,在图腾崇拜中,自然物种之所以是神圣的,是因为它们被选作社会群体的代表.布朗则以为,图腾崇拜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应该把它放到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中,即人与自然物种之间的一切仪式关系.任何事物或事件,只要对社会的人有重要影响,或者能代表图腾社会的广泛团结,都会成为仪式态度所涉及的对象.

三、功能观

在著作《社会分工论》中,涂尔干提出了“集体意识”的概念,以为集体意识独立于个体,具有独特的特征.在分析社会现象、个体行为与社会总体之间的关系时,要看每一个构成要素在整体中发挥的功能.所以后来研究宗教的本质和图腾崇拜时,涂尔干阐述了宗教的功能在于把个体紧密联系起来,使之更加亲密;图腾崇拜也是出于维护氏族团结的需要,并为部落提供了宇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