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卖猪肉”:很新闻很暴力

点赞:4309 浏览:1338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500名研究生应聘卖猪肉”、“30名研究生广州档口作猪肉佬”、“研究生卖猪肉引发口水仗、老伯大骂白读20年书”等2008年年底,几乎全国的媒体都在报道广州研究生应聘卖猪肉的事情,而绝大多数媒体的关注点都集中于“研究生”和“猪肉佬”两者的对比上,并刻意渲染研究生的“自甘堕落”.

但是在实际采访中记者发现,“研究生卖猪肉”并非大多数媒体所报道的那样等

学生:“我的工作不是卖猪肉!”

12月3日,广东省广州市东山肉菜市场.离档口很远就能听见整齐的吆喝声:“壹号土猪,野外放养;养足一年,肉香汤甜;砧板一响,黄金万两等”这天,(研究生)小施作为店长在这个档口锻炼.

细心的老顾客发现,割猪肉的“师傅”换成了陌生的面孔,他们的刀法看上去明显生疏,不同的是这些“师傅”比平日多了一份热情.

“你看,的都是大学生、研究生!”路过的一位母亲指着柜台,告诉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

自2008年12月4日和广东天地集团签订意向合同以来,即将毕业的女研究生小施就和“卖猪肉”联系在了一起,并被各路媒体轮番“轰炸”.“采访也就算了,他们还非要我去档口摆个POSE!或者拿块猪肉、或者叫卖两声,搞得我像拍电影一样.”

12月15日,小施婉拒了东方卫视和浙江卫视的采访要求.“他们又要求到的档口采访我,我觉得他们根本就不尊重我.”

“我没在档口卖过肉,这些话都是媒体自己瞎说的.”在各媒体里无数次露脸的小施对记者表示.“我2009年7月才研究生毕业,现在还在上学,怎么可能去?”

“媒体老是沉迷于‘卖猪肉’上,实际上我应聘的集团公司不仅仅卖猪肉,公司还有酒水、食品、饮料等下属企业,卖猪肉的仅仅是集团下面的壹号土猪公司而已.”小施对媒体的片面报道很不满意.“是有30多名研究生被录用了,但我们也不是全都去壹号土猪公司;去壹号土猪公司也不是去卖猪肉,10万年薪请个卖猪肉的,我们公司傻啊?”

“我觉得他们(媒体)就是在炒作噱头!因为他们说‘研究生卖饮料’不如‘研究生卖猪肉’更吸引眼球,尤其我还是个女孩子.”小施并不否认自己去的单位就是天地集团旗下卖猪肉的壹号土猪公司.“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年薪10万是一方面,我觉得这个工作更有发展空间.我来这里也不是为了卖猪肉,而是担任管理工作,公司对我们有承诺,区域经理、省级经理是我们的培养方向,我们来这里的第一年是担任总经理、副总经理等高层的助理工作.”

“生卖猪肉”:很新闻很暴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猪肉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12月17日,她在自己的空间里写道:“签工作的这段时间,一直饱受新闻的摧残,本想安安静静、快快乐乐的签完工作,然后享受成功之后短暂的喜悦,然而总是事与愿违.(接受采访)我自己觉得心里很累,一家接着一家的,本来应该舒舒服服地享受生活的时候,却在为别人的茶余饭后提供谈资而折腾等”

“毕业后我肯定不去上班!”已经和天地集团签订意向合同的小高对记者表示.“这段时间,我简直成了班级和学院里的焦点.知道别人怎么称呼我吗?‘猪肉王子’!我不就是去一个有猪肉销售业务的企业工作吗?怎么就成‘猪肉王子’了?”

“据我所知,不少签订工作意向的人都准备放弃了.”小施对记者说,“我们现在还没上班,媒体就这么大肆宣传,等今年7月我们正式上班,还不知道该怎么报道了呢!”

随后,天地公司负责宣传工作的林小姐在里对记者表示,在被媒体广泛报道之后,已经有9名签订工作意向的学生放弃了工作.

企业:“你觉得我们公司傻吗?”

近日,有“广州猪肉大王”之称的天地食品集团向全社会招贤纳士:年薪8万―10万,只招研究生,不限专业,不限性别;职业:卖猪肉,招聘名额:30名.结果来了1300名各类研究生.此次来应聘的学生来自中科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华南师大、暨大等知名院校,专业范围也无所不包,甚至还有比较冷门的海洋专业.且应聘者大多是班干部、研究生会主席或学习成绩前五名者等

“你觉得我们公司傻吗?”里,广州天地食品集团董事长陈生如此回应记者.“我不知道媒体是从哪里获得这些信息的.我们确实再向社会招聘,但绝对不是像有些媒体报道的那样‘只招研究生’,招聘的岗位也不是‘卖猪肉’.”

“我们从没有说招聘研究生卖猪肉,这都是媒体的误解.”陈生表示.“我们是一家集团公司,除了卖猪肉的天地壹号土猪外,我们还有龙虎豹酒、老伙记酒、乡下米酒、天地壹号陈醋饮料、天地壹号苹果醋饮料、壹号土鸡等6个品牌.新招聘进来的学生也会按照需要分配到各个公司,会有人分配到卖猪肉的公司,但绝对不是全部的学生都去,更不会是到销售一线.”

在陈生的指点下,记者在该公司的网站找到了相关招聘信息.招聘信息显示:天地食品集团2009年拟招聘本科生50名,培养方向为办事处经理,其中第一年担任区域经理、办事处经理助理,年薪3―4万;招聘研究生30名,培养方向为区域经理和省级经理,其中第一年担任总经理、副总经理助理,年薪8―10万.

“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我们的薪水应该是很有竞争力的.”陈生说,“如果花10万年薪聘请研究生仅仅让他们去当普通的‘猪肉佬’,我不是太亏了?要知道,我们公司普通的猪肉分割师傅一个月工资大概3000元,而且刀法远远比他们熟练.公司是要把他们培养成管理者,这样他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多的财富.”

“我是从北大毕业的,我创业的时候很多人就说‘北大学生创业卖猪肉’.”陈生说,“现在公司已经有相当的规模了,怎么我招聘的学生还是在‘卖猪肉’?”

媒体:渲染噱头还是客观报道

“除去招揽客人、切猪肉之外,她(小施)还忙着接受采访――电视台新闻频道、广东电视台等.媒体在她身上找到了共同的关 键 词 :研究生、学校最早拿到用人单位OFFER(录取通知)的学生、卖猪肉、党员、学生会干部、女性、企业第一轮就确定录取的对象、班中薪水最高者、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等”

这是广州某知名报刊对小施的报道.记者通过该报刊编辑部联系到了当时采访小施的记者陈先生.

“我们的标题里确实有‘卖猪肉’.”陈先生对记者表示.“我的选题主角是小施,小施将来也确实是去‘卖猪肉’的那个壹号土猪公司上班,我只是客观公正地报道了她.”

陈先生全程跟踪报道了小施和公司签约的经过.在签约之前,小施他们经历了很多轮次面视,这其中包括校园宣讲、集体面视、无领导小组讨论、一对一面视、多对一压力面视、董事长见面会和市场实操等.让很多媒体把所有应聘者都写成“卖猪肉”的原因主要出现在市场实操环节.

在签约之前,小施他们都到卖猪肉的档口市场实操.“大家都要经过这一步,这一环节为期三天.”小施对记者表示.“但是这三天根本没有要求吆喝和操刀,公司只是通过这一环节观察市场和管理员工.当然也有人吆喝了,那是很多人为了增加应聘成功的胜算而自己加进去的,我自己绝对没有吆喝.”

但是在很多的媒体的报道中,小施的“吆喝”被广为流传:“壹号土猪,野外放养;养足一年,肉香汤甜;砧板一响,黄金万两等”

因为是应聘者中为数不多的女生,小施成为各媒体关注的焦点,但一些明显偏颇的视角又让她郁闷不已.“我只能说那是媒体人不得不做的,他们也要销量,也要吃饭,所以不得不做出一些噱头吸引人,而我们就不幸成为噱头的牺牲品.”

陈先生给记者发来了其采写的文章.“我并没有把更多的笔墨放在小施身上,也没有去渲染‘卖猪肉’本身.事实上,我是想褒扬她的客观实际而不好高骛远的精神,现在的大学生应该有这种塌实劲儿.”

但在陈先生的报道之后,众多媒体争相采访“卖猪肉”的人和事.

2008年12月28日,小施的照片现身于搜狐网教育频道首页显著位置.“漂亮女研究生广州街头”,这样的标题让小施苦恼不已.“他们非要把我写成个‘猪肉西施’不可!”

民众:知识的耻辱PK积极的心态

一位白发苍苍的阿伯走进档口柜台破口大骂:“这是对中国教育制度的侮辱!我们的教育制度太失败了!”正在柜台的学生十分尴尬,阿伯情绪相当激动,全然不听工作人员的解释,也拒绝接受记者的采访.“读了20多年书,现在跑来,书全部白读了!”


在“卖猪肉”事件被连续报道之后,各种声音也通过各种途径显现出来,网络里的评论更是层出不穷.

“这不算什么,搞不如卖茶叶蛋,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这年头,卖IT的可能还真不如猪肉的.”

“脑体倒挂现象,值得悲哀.面子是小,饿死事大.”

“年薪8到10万!这是卖猪肉的年薪;检测如去个看起来白领的公司呢?多了估计一年也就三四万.当白领很高尚,卖猪肉却很实惠.”

“这是企业的炒作!找研究生卖猪肉,这不是有病吗?”

“我们没有炒作,我们是在招聘人才.”在被媒体密集报道之后,天地集团也倍感压力.近一段时间,林小姐一直忙于应付采访.“首先,我想要再次申明的是,我们招聘的研究生不是像媒体报道的那样去卖猪肉;其次,即便真的去卖猪肉,我也不觉得是件耻辱的事情.我们董事长从北大毕业,最开始的创业也是从开始的,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北京伟博教育机构总经理王越也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趋向.“这说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产生了变化,这种观念的变化显示出了社会整体素质在提升.之前我们老把就业集中在少数热门领域,只想做体面的工作.现在这种变化表明了大学毕业生逐渐在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愿意做普通劳动者的心态.”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主任展江教授说,“我觉得他们是睿智的年轻人.因为卖猪肉这个行业并未受到很多人的重视,竞争压力小,这个产业中优秀的年轻人不多,尤其是运营人才寥寥无几,因此进入后个人的上升空间会很大,也更有利于自我的发展.”

“卖猪肉?关我什么事,我是来‘打酱油’的.”一位网友在BBS上留言说.“年薪8―10万,老板出钱了,学生赚到钱了,两全其美的事情.将研究生卖猪肉称作耻辱的人显然是外行:一看‘研究’二字,就当他们必须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瘦得像个瘪三,忘了自家门号,才名副其实.”“众多事业都是从最底层开始的,比如律师最好有上门推销的工作经历;心理学研究有陪聊、婚介经验等等.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研究生,有这段卖猪肉的经历是非常必要且有用的.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大爷,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年轻娃娃,想管理谁?谁眼巴巴等你管理?”

“研究生卖猪肉”的新闻还在继续,小施则开始断然拒绝媒体的采访要求.

“你们是青年人的媒体,我希望能通过你们说些心里话.”小施对记者表示.“第一,我应聘到一家从事肉类销售的企业,但不是去卖猪肉;第二,按照合同约定,我在公司的第一年是担任总经理等高管的助理,一年后我将成为企业的中层管理者;第三,我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平台锻炼自己,但不是像媒体那样让我感受压力等”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这样的大背景,“研究生卖猪肉”确实来得很新闻、很暴力,至少从表象来看,这样的新闻实在很有搞头.但是在大多数媒体的报道里,都在忽略几个基本的现实:明明是个别人到了“卖猪肉”的公司,但采访者视而不见;明明是做企业的管理人员,但采访者视而不见;明明知道只有一年的见习期,但采访者视而不见等”

一个资深新闻从业者说:“很可惜的是猪肉不能去卖研究生,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干?”

有网友如此灌水:“有句话说的好‘职业不分贵贱’,现在就业非常困难,为什么我们找个工作都要来指手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