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合作的生能力培养机制

点赞:5049 浏览:1559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低的主要表现是缺乏创新的动机、缺乏创新的精神、缺乏创新的能力与缺乏创新的成果.其原因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和约束创新思维的发挥,研究生自身缺乏创新的和创新意识,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强的导师和缺乏系统、科学的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研究生从事科研活动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建议采取产学研基地、研究生创新基地、“4+1+1”、在职研究生和半工半读模式等的产学研合作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促进创新能力大幅提高.

[关 键 词 ] 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4004203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欠缺的主要表现

早在2005年,我国学者就开展研究生创新能力[1]方面的调查、研究,直至今日研究生创新能力差的局面也未获得根本性的转变与提升,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

1. 科研实践参与度低

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养成与提升中, 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是极为重要的途径.但是, 从教育部所直属高校研究与发展课题情况自然科学的统计数据分析[2],2000-2002年研究生参与“研究与发展”课题的比例不到四分之一,研究生参与科技怎么写作实践活动大约5%左右;近几年国家加大了科技投入,导师研究课题与研究经费有很大程度的增加,但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井喷式发展,研究生在校期间参与课题研究的总体情况仍不够乐观.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生能力培养机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清华大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 国际学术榜论文数量偏少

据美国信息科学研究所(ISI)基本科学指数(ESI)数据库2006年9月1日最新数据显示[3],1996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论文数排在前10名的中国高等院校中,大陆有6所(分列2、3、5、7、9、10位),论文总数只占前10所高校论文的56%,香港、台湾地区各 2所;从排名看,前四名分别为台湾大学 (22623篇)、清华大学 (19230篇)、北京大学 (16702篇)、香港大学 (16128篇),港台高校论文排名及总数都优于大陆高校;2008年国内外著名大学发表SCI论文情况是:清华大学3750篇,北京大学3801篇,浙江大学4794篇,台湾大学4561篇,麻省理工学院4566篇,斯坦福大学7198篇,密西根大学9441篇篇,剑桥大学6140篇,牛津大学6631篇,多伦多大学9121篇,大学8044篇,印度理工学院4461篇,首尔大学5417篇,我国顶尖大学论文数量与国外著名大学仍有差距.

3. 学术成果质量不高

知识创新能力不足不仅表现在学术论文数量偏少,更主要表现在学术论文的质量差距较大.真正表现一个学科在世界科学中学术影响力的是它的篇均被引用次数.从1999年到2003年,美国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为12.31, 而我国只有2.95, 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000年至2010年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72万篇,论文共被引用423万次,排在世界第8位,比上年统计时提升了1位.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5.87次,比上年度统计的5.2次有所提高,但与世界平均值10.57次还有不小差距[4].

4. 原创性成果稀少

从近几年我国入选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来看, 有的论文发表在Science上,引起了同行专家的关注, 但总体而言,我国博士研究生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的还是极少数.有学者将研究生的研究与探索缺乏原创性的现实概括为“ 四个简单”:①简单移植,只是对他人方法的应用和重复;②简单揭示表面现象,没有深入研究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③简单延伸,只是进一步证实他人的工作;④简单推理,只是采用一定的实验证实已知的结论.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欠缺的主要因素

1.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和约束创新思维的发挥

在北京举办的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向《易经》“开火”.称“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特别是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非常大.这种文化主要应为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大一统”思想影响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大一统”强调国家在政治和文化上的高度统一,强调集体意识,但却抹杀了个人的主体意识和意志的自由.

同时,儒家文化倡导的“中庸之道”也约束了我们的创新思维.“中庸”思想表现在教育层面最突出的现象就是教师对乖巧听话、循规蹈矩的学生偏爱有加,对言语出格、思维另类的学生极力打压,并力求将他们改造成符合规范的标准部件,这样就把青少年的创新意识消灭在萌芽状态.

2. 研究生自身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第一,缺乏创新动机.研究生入学的动机大都出于外界的压力或生存意义上的考虑.从入学开始,就把自己定在了寻租者的位置,是为了在社会上能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而不是一种独立的存在意义上的追求知识动机.这种“寻租式的”的被动的求学也意味着创新能力培养意义上学习的“失学”,是研究生创新缺乏的重要原因.创新动机缺失导致研究生“非创新性学习”,最终使研究生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实践.

第二,缺乏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缺乏是由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所决定的.现行教育体制下,中小学阶段,升学率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指标,学校的一切工作重心都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死记硬背成了夺取高分的法宝.这种偏离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出高分低能人才,缺乏创新精神.

第三,缺乏创新.有些研究生认为从事创造性研究,需要投入的精力多、时间长,与期望尽快毕业的初衷相违背,而放弃创造性的研究.有些研究生则认为,创新研究需要太多的知识积累和太高的智商结构,而不愿从事创造性的研究工作.


第四,缺乏创新能力.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学生没能养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习惯和素养,缺乏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新事物敏锐的洞察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欠缺,缺乏对科研活动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