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生能力培养模式的与实践

点赞:24733 浏览:1091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基金项目:湖南工业大学2009年度校级研究生创新课题基金(CX0904)

摘 要:本文以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以在校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角度,从理论研究创新和实践创新模式两方面探讨其培养和创新模式,希望给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创新培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 键 词 :普通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理论研究创新,实践创新模式

作者简介:毕贵显(1981-),女,甘肃兰州人,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级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话语分析研究.

王晓燕(1968-),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话语分析及二语习得研究.

1.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工科高校纷纷开设文科专业.然而,文科专业的教学、科研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在研究生培养上与理工科研究生的培养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理工科高校不断探索适合于自身特点的文科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因此,本文以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从在校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角度,讨论其培养和创新模式,希望给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创新培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工科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笔者曾在多所本科和专科学校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就:“若读英语专业研究生您最想报考的学校和方向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89%的学生认为,考研千万不要考工科院校,因为研究外语到工科院校好像学不到什么东西,工科院校中外语专业一般是从属专业不是主导专业,学校各项政策往往倾向于主导专业.而且,毕业后用人单位在招聘英语专业研究生的时候偏向于招收专门语言类院校或重点综合院校的学生.因此,对于大多数理工科院校来说,建设文科硕士点,培养文科研究生还存在着许多弱势.

以我校为例,在培养模式上,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仍然延续“必修课+选修课”的模式.由于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选修课给学生的选择余地很小,这就局限了学生的拓宽知识面和课程学习的多样性.课程设置上学校也多注重语言学和翻译理论的建设,理论性较强,缺乏一些前沿性的学术课程,使学生在学术创新上很难有所突破和创新.同时,以后从事实践工作的学生则认为对他们以后的工作,课程缺少实际的指导作用.大多数学生感到学校的理论课过多,而与他们所欲从事工作直接有关系的课程偏少.因此,需要我们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创新发展模式.

3.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提出

2007年我国研究生扩招.但是,学术性岗位数量有限,无法容纳如此多的研究生就业,所以研究生就业就要向应用型、实践型岗位流动.将研究生进行分流培养,建立主要以理论创新和理论研究为主的学术型培养模式和主要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的应用型培养模式两种模式(张德禄,2005).学生根据自己将来的方向,选择学术型培养模式,这样不会耽误继续深造的学生做学术研究,同时还能兼顾一毕业就做应用型工作的同学的需求.学术型研究生应加大论文的篇幅和要求,论文以理论创新为主要目标.应用型研究生应减少论文的篇幅和要求,论文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主要目标.在总体课程设置中增加外语基本技能和素质培养的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真正培养知识面宽广、基本功扎实、外语素质高、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外语人才(张德禄,2005).就现存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理论研究创新和实践创新模式两方面探讨我校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创新培养模式.

3.1 理论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无论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必须兼备理论学习和研究能力.本文将从课程体系设置和科研创新两方面探讨外语专业研究生创新模式.如何将这两方面很好地整合,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建设,达到应有的效果,将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理论和科研能力的养成,决定着研究生培养的成败.

3.1.1 课程体系设置

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逐渐向前沿性、多元化方向发展,鼓励开设交叉学科的课程,学校应创造各种条件,使研究生能在宽松活跃的学术氛围中受到熏陶.笔者曾对本校英语专业研究生(07级毕业生,08和09级在读研究生),就“你觉得本校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课程培养模式是否合理?”进行了问卷调查,95%的同学认为应该开设交叉学科的课程.张德禄(2005)提出,应该建立更开放的模式: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除了学校和学科规定的基础课程之外,其他课程都可以选择,即多设立研究方向,每个方向设立一组中心课程和几个可选择的课程;多设立选修课程,每个非本方向的课程都是本方向的选修课程.

当今的语言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语言本身,而是在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发展,语言研究是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要想更好地在学术上有创新发展,就要注意加强各个学科间的交叉培养.笔者和部分同学听过设计艺术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世界哲学史》,这门课拓宽了我们的哲学研究视角.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跨学科选修课程,再加上本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与前沿学术动态的结合,这些利于我们学术创新.听过该课程的同学一致认为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不但充分利用了我校的优秀师资,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另外,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心得体会座谈,可以拓宽研究生的视野,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增加人文、社会、艺术类讲座和选修课程,也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间接地开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3.2.2 科研创新

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要素是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善于发现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并能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李小昱,2009)

积极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科技讲座,营造创新氛围和环境有利于新知识、新思想萌发的氛围,对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优良的学术环境有利于多种创新思想或文化的相互交融与碰撞.学校要经常举办学术讲座和论坛,把最新的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介绍给大家.我校有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外国语学院每年都有2至3名研究生申请到该项目.这种项目从申请到完成都是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不但培养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还给研究生提供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使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笔者对一名申请到该项目的英语专业研究生进行访谈后,发现该同学的科研创新能力明显高于没有课题的同学,而且,他对学术前沿的发展方向把握准确,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因此,笔者建议在外国语学院内部播出一定的专款,用于学院内部的学生创新课题资金,以激发学生的学术创新潜能,从而推动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创新.

普通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生能力培养模式的与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实践创新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2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研究生教育已经由精华教育向精英教育(甚至大众教育)转变(许克毅等,2004).与一些重点院校的精英教育相比,我校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可以更多得倾向于应用型培养模式.如张德禄(2005)所说,开设实践性更强的模式;增加社会实践的学分,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向特点选择合适的社会实践方式,而且还可以选择不同的实践方式进行学习.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第一、增加实践性课程,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包括实际的语言活动,如口笔译、同声传译和英语作文写作等.如2010中国国际包装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期间就有多名我校09级英语专业研究生参加到了会议期间的陪同翻译活动.笔者对参加这次活动的个别同学进行了访谈,受访同学认为,这次实践活动收获很大,自己的口语和现场应变能力得到了提高.另外,还有一些在读的英语专业研究生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参加过类似的学术会议或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参加,他们不但把所学理论运用到了实践中,而且同时也发现了自己不足.

第二、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一般来讲,文科科研注重的是理论研究,只有将科研成果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得到检验和运用.美国相当重视科研并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培养过程是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特色(李小昱,2007).如我校,部分学生不是师范专业学生,可是又想在毕业后成为教师,这就可以通过一些教学实践课来将理论运用到时间教学中,在检验科研理论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教学实践水平,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打下基础.可以和周围的一些其他院校签订合同,让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在那些专科或职业院校上课,不但锻炼了学生自身也积累了教学经验.

第三、实行研究生实习机制.应用型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应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与企业或公司签订合同,让有实习志向的同学去企业或公司实习,增加社会经验.比如,研究口译方向的同学可以通过在相关岗位的实习经验,来促进自己科研和论文研究的创新,同时也能反过来更好地为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4.小结

综上所述,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应结合自身特点,在理论研究创新和实践创新模式的培养有所突破.在理论研究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应注重课程体系设置和科研创新两个因素的影响,多设置交叉学科的课程,积极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科技讲座等营造创新氛围.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应注重科研和教学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