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

点赞:5560 浏览:2040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农林院校毕业生面临严重的就业问题和就业形势,从社会、家庭、高校及毕业生自身出发剖析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和实施途径,从而缓解农林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积极就业.

关 键 词: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解决对策

1.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扩大招生,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高校毕业生631万人;2011年高校毕业生660万,比上年增长20多万人;2012年680万人,同比增长20多万人;2013年699万,同比增长20万;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再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在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农林院校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和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从个人问题、家庭问题、学校问题上升为党和国家关注的社会问题,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因此,缓解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需要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家庭和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2.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

2.1社会

传统“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刻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很多学生都倾向去大城市、大企业工作.农林院校专业对口企业主要分布在中小城市或农村等比较偏远的地区,用人单位就业岗位与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之间的差距导致很多学生就业压力大.同时,很多用人单位注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缺乏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只看到人才使用的短期行为,不愿为社会发展作长期投资,这些都带给大学生就业较大的压力.

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2高校

近年来,高校提出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做好人生和职业规划.农林院校就业指导模式由就业指导部门统筹安排,学生就业工作由学院具体负责.就业指导教师理论水平不够,工作经验不足,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同时,就业指导内容仅停留在就业信息发布、组织招聘会、举办临时性的就业指导报告等层面,缺乏对学生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等方面的系统指导.农林院校就业指导怎么写作缺位,机构不健全、经费不足、工作职责单一、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严重影响毕业生就业问题[1].

2.3家庭

家庭背景、家庭成员就业观念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选择.部分来自农村区域的大学生不愿再回家乡或到偏远的农村地区就业,而是一味地盲目选择城市;部分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一心一意要返回城市就业.农林院校大学生这种偏执于大城市或大企业,而不愿意选择农村或农场、林场等基层单位工作,导致学生有业不就或无业可就的尴尬局面.

2.4自身

大学生在校期间重视课本理论知识学习,轻视综合素养的提升,导致毕业时发现所学知识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着较大的差距.农林高校毕业生对所学专业认识不够深入,对农林专业存在偏见,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认识不够,不愿意脚踏实地从事农业、农村等相关行业的工作.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缺乏主动择业、创业的积极性,很多大学生没有看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期望值偏高,一味追求大城市和轻松高薪的工作,没有准确地定位就业起点.同时,某些大学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不明确,有的学生就业心理素质较差,无形中增大就业难度.

3.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对策与思路

3.1自身

3.1.1提升综合素质,做好充分准备.

综合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全面体现,包括学生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社会工作能力、应变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等.毕业生求职时,用人单位在看其专业的同时,也考虑其他综合能力,因此,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例如,通过担任学生干部提高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培养兴趣爱好、扩大知识面;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培训班,取得各种能证明自己能力的证书,为自身求职增添砝码;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为毕业后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3.1.2正确认识自我,准确心理定位.

大学生在择业时要正确认识自我,做好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到艰苦地区创业、敢于竞争和善于竞争、承受与忍耐等心理准备;同时,根据社会和企业需求主动调整自己心理状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专业与职业定位紧密结合,做好择业前的心理准备.毕业时面对用人单位的选择、人才的竞争,正确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增强自己适应目标岗位的能力,挖掘自己从事目标岗位的工作潜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3.1.3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创业就业.

根据调查,农林院校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出于“求稳”的心态往往把大中型企业、城市企业作为自己的选择,不愿意去中小企业或地处偏远地区的企业;同时,过于注重物质利益,要求工作环境好、工资高、工作压力小,不愿意去环境艰苦、工作压力大的工作岗位[2],尤其是研究生群体存在严重的“重事业单位,轻企业公司”的就业观念.因此,农林院校毕业生应该及时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门槛,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意识.同时,农林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应通过积极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培养自身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毕业时可积极创业.

3.2高校

3.2.1开设专业课程,加强就业指导.

从大一开始便设置就业指导课程,除专业教师授课外,还邀请校内专家教授、企业专家等开展多元化讲座,让学生尽早定位,并有意识地向目标方向进行自我培养.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建立职业生涯指导网站,实施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指导教育,让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自己的目标[3].例如:大学一年级帮助学生培养认知能力,了解专业方向和就业前景,确定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学二、三年级制定符合自身的职业生涯目标,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大学四年级加强公共礼仪、就业心理和就业技巧课程、职业素质、职前适应等课程的教学,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对已经就业的学生进行相关的跟踪怎么写作和信息反馈,解决毕业生的后顾之忧.3.2.2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

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专业及综合能力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4].高校定期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社交礼仪学、心理学、法律等知识系统培训,全面提升辅导员班主任的职业生涯规划素质与水平.

3.2.3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

与用人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是促进大学生积极就业的主要渠道.通过在企业建立专业实习基地,鼓励低年级学生利用寒暑检测时间提前进行顶岗实习,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同时,邀请著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主管、职业生涯辅导专家或者知名学者来学校讲学,定期或不定期地给学生进行就业技巧、企业用人要求、就业心理等方面的辅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构建以“企业班”为主体的校企合作培训体系,通过与广西扬翔集团、正大集团、亚太中慧集团等企业合作创办“扬翔班”、“正大班”和“亚太中慧班”,邀请企业管理干部来校培训.同时,学院开展“职场初体验”活动,为已经明确求职意向的大二、大三学生提供暑期实习实践岗位,让学生提前了解工作环境、岗位职责和工作技能,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明确定位,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质量.

3.3家庭

家庭是学生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时受家庭观念影响比较严重.因此,家长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转变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成长及“高投入高回报”的投入产出观.同时,家长调整自己的心态,为大学生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大学生积极就业,并充分发挥家庭人际关系,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5].

3.4社会

国家相关政策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引导大学生积极就业、营造良好的就业政策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国家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偏远地区、农村和基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国家对于大学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活动,并且符合一定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费用;创业资金不足的,可申请总额不超过五万元的小额贷款同时免费提供自主创业培训[6].从国家层面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政策保障,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4.结语

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就业压力来源于社会、家庭、企业、高校及学生自身等多个方面,要解决这一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随着国家相关就业政策的实施,家庭就业观念调整,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这些举措为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农林院校毕业生应该正确认识自我、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自身综合素养,逐步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