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

点赞:7317 浏览:224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全面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状态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追求幸福和感受幸福的能力.积极心理学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以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主要有:提升学生的个人优势,诱导学生的积极情绪,在目标定位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功,发展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等.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包括:普及幸福课、积极心理咨询、评估积极的心理资源、激活学生心理组织的积极因素、建设幸福教师工作室等.

关 键 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提出并倡导的.[1]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如何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受教育者走向幸福.幸福感是一种心理的感受,积极状态的人不一定富有,但一定是幸福、快乐和乐观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全面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状态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追求幸福和感受幸福的能力.

一、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1.积极心理学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孩子衣食无忧,物质和文化生活都日益丰富,理应快乐幸福.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很多学生却出现了心理失衡现象.多年来,高校的心理老师想尽一切办法处理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疲于应付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危机.在消极的“问题”心理学导向下,大多数心理没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发展需要被忽略了,影响了他们追求和感受幸福的能力的发展.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它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治疗不仅仅是对损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也是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它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积极心理学家们发现,积极教育中的“幸福计划”可以有效减轻青少年绝望感,提高乐观情绪,可以有效减少和预防焦虑;可以减轻行为问题,如攻击行为问题、网瘾等,而且它对不同种族背景的孩子都起作用.因此,积极心理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可以促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更加充满积极的能量,指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积极心理学是构建和谐社会,增强人民幸福感的需要

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向是要实现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及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和谐离不开积极的情绪、积极的品质、积极的人格、积极的自我、积极的关系、积极的改变.当社会处于稳定和繁荣时期,人们将会更加关注个人、集体和社会各层面的积极品质和美德;而对积极品质和美德的关注又会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繁荣与富强,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理解并帮助人们获取幸福和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2]幸福和幸福感既包括积极的情绪,如喜悦和安详,也包括积极因素的状态,如沉浸或欣慰.积极情绪为我们提供了创造更好的关系和显示更强生命力的机会,促使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更宽容的思考,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发思想和行为更富有创造性和灵活性.具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情绪改变着人们,帮助他们成为良好的自己.处于最佳状态时,人的寿命最长.[3]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幸福课,就是帮助人们获得幸福的课程,幸福课在高校的普及,将对促进社会的和谐与人民的幸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3.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与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心理学有三大使命:(1)医治精神疾病;(2)使全人类的生活更有效率、更充实、更完善、更幸福;(3)发现和培养人类的卓越才能.[4]二战以后,心理学更多地关注人的消极方面,全世界的学校心理教育都把主要目光放在发现和治疗学生的心理问题方面.这种消极心理学导向的学校心理教育忽略了学生的独特的积极品质、自我实现以及社会发展.积极心理学指出:预防是为了避免问题的产生或者为了尽早搞清楚问题而缩小问题可能造成的消极后果所采取的措施.促进健康则是指通过增加个体的能力,以便使他们自觉去采用那种能增强自己生活质量的生活风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把工作重心落在预防和促进上,在兼顾解决心理问题和预防的基础上促进广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积极地引导,使每一位大学生掌握并能有效运用心理调适方法,产生对过去和现在的满足、幸福的体验,对未来抱有希望和乐观的态度,增强生活幸福感,并发挥自我力量和潜能,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二、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提升学生的个人优势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应只停留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上,而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上,找到学生自身存在的积极力量,发掘学生自身具有的优势与潜能.心理老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心理可能存在的问题,还要发现学生正向的力量,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通过美德的发掘、积极品质的培养等途径帮助他们获得或激发积极的力量从而克服现实中的诱惑和困难.让学生对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有生活目标,体验成功和成长的快乐与价值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鼓励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对环境的控制感.引导学生关爱自己、关爱生活、关爱他人,学会接纳自我、接纳他人,使学生能够面对挫折时充满希望,具有应对逆境的心理弹性.教育学生利他、善良,遵守社会规范,接纳社会,学会体验幸福生活.只要将目光锁定在学生的积极面,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个体,才会对未来充满希望.以赞美的方式告诉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带着美德和优势去生活和学习,这可以成为每一位学生一生享用的财富.

2.诱导学生的积极情绪

诱导积极情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积极情绪诱导对个体心理健康起作用的核心在于这种方式能增加个体的心理资源.心理资源其实就是心理能量,它主要用来支撑一个人产生或进行名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以及外在行为.诱导积极情绪可以扩建认知领域的功能,扩展注意范围思维的多样性,改善对挫折及失败的认知,提高抵抗压力和逆境的能力,以及从消极状态中恢复的能力;还能扩建个体的生理资源.诱导积极情绪能增加人们对熟悉人的信任感,甚至还能扩建积极品质,诱导和增加乐观主义、宁静、自我恢复能力等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品质的形成.3.在目标定位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功

美国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学生学业与人生成功的基础与关键,并认为良好的心理健康能够保证学生学业与人生的成功.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上是以成功为导向的,更多地关注学生内在力量的增加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关注为学生的成功提供恰当的指引.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普遍存在以问题导向为主的现象,较多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少关注学生积极因素心理品质的培育以及对学生成功的指引.这种问题导向为主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怎么写作对象与工作范围,并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我们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在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生的成功与幸福,并为他们的成功与幸福提供指引.把心理中心从“心理垃圾的处理站”变成“心理能量的加油站”.

4.发展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基于发展性的有利因素对学生成长与发展所提供的强有力的、积极的影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运用多种策略来培育发展性的有利因素,通过建立并增强外部的与内部的有利因素,在学生身上发展积极心理品质,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并帮助学生在学校取得成功.

一方面通过增进并关注外部有利因素,帮助学生们获得支持、认同,使学生在学校里能体验到支持,获得一种尊重、认可与价值感.明确父母和学校的期望和行为的边界,使学生提高对自己的期望.另一方面建立并增进内部有利因素,帮助学生设置合理的成绩期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完善学生的个性,培训积极因素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计划与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文化品味、情绪控制技巧、抵制技能以及和平解决冲突的能力;让青少年能将自己视为积极的个体,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三、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1.普及幸福课

教育应该是快乐的,是关注人类潜能与优势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幸福课是指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关注人类优势与幸福,帮助人们快乐与幸福的课程.幸福课在大学的实践首先是赛里格曼于1999年从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开始的,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充分的肯定与发展.我国高校的幸福课应该致力于关注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积极组织六大主题.[5]在课程设计层面,应该注意尽可能地进行创意设计,让参与者能够获得参与课程的惊喜;课程设计与校园文化、学生生活相适应;对课程的目的、概念以及针对哪项积极能力,应有明确评估;课程配套工具、操作流程以及教学效果应能重复检验;可借助专业心理公司生产的团体活动器材.

2.评估积极的大学生心理资源

国内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年来,传统的做法是,当新生入学的时候,做心理健康状况的普及性测试,主要选用的量表如UPI、SCL-90,都是筛查学生心理问题的.筛查出有心理危机和心理问题的同学,供心理老师选择性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问题咨询.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他们需要揭示出正面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状况,扬长避短,全面发展积极心理品质.随着我国积极心理学以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运动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国内很多学者也在研究怎样对积极心理品质进行系统评估.目前,国内心理专家根据积极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吸收中西文化的精髓,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多维结构通过心理统计学的方法建构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科学性高、实用性强的测量工具.为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积极方向转型,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发展性功能提供科学依据.[7]

3.积极心理咨询

在心理咨询方面,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l)心理治疗不是修复受损部分,而是培育人类最好的正向力量;(2)用积极的力量培育与强化来取代个案的缺陷修补;(3)发挥人类正向或积极的潜能,包括幸福感、自主、乐观、智慧、创造力、快乐、生命意义等.[6]积极心理治疗的特殊之处在于治疗过程中运用直觉与想象,运用故事作为治疗者与患者之间的媒介,强调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最终成为环境的积极治疗者.只有内在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人性中的消极因素才能被抑制.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全面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大学生心理咨询不必过分纠结于过去的创伤和问题,而要充分激发他们积极的心理能量,最大限度地去发现和发展自我,开创美好的未来.


4.激活学生心理组织的积极因素,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有助于发挥人、团体和机构的最佳状态或功能的条件和过程的一门科学”.它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在组织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优势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目前,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心理健康协会,班级里都有学生心理委员,他们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得力助手.我们可以给他们上幸福课,教给他们做积极心理团体活动的方法,激励和引导他们的积极情绪,通过团体心理活动课的推广,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心理优势的发展.通过在学生心理组织中建立心理支持系统,进而在班级里进行推广,加强同学间的心理支持系统,从而构建心理危机的积极预防体系.

5.建设幸福教师工作室,促进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受校园环境影响,与教师心理品质有紧密的联系.中国的学校,从小学到高中很少让学生感到愉悦,当学生感受不到校园生活的愉悦和求知的乐趣时,厌学问题随之而来.高校教师面对越来越复杂的职业压力,如果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没有积极地调整和应对策略,就会引发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低成就感等倦怠现象,如果学校里没有积极的心理援助,就会导致教师心态失衡、产生怨职情绪、缺乏爱心和耐心、创新力丧失等,从而影响或降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心理教师不仅应当与本校教师建立协作关系,还应该通过师资培训、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师团队活动等致力于促进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从而创建师生共同拥有的幸福的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