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的决战怎么用,学习的开始就怎么练

点赞:6335 浏览:2078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拳术

赵道新在《关于两大武术体系的对话》(第三天)里有一句话:“最终的决战怎么用,学习的开始就怎么练.”这句话对于武林,堪称是扔了颗.

说它是,是因为在流行的传统武术中,流行着一种“练法与用法分家”的训练法,譬如流行的八极拳,你随便让一个爱好者练两下,你看吧,他不管是打个撑捶还是练个劈山、掼耳什么的,准跟用法不一样,不是有多余的动作,就是做动作的时间太长,或者动作幅度过大、动作节奏不对,反正总有一些地方,跟实战用法两拿着,合不成一个模样.

练法与用法分家的现象不仅局限于八极拳,它是普遍的.见于绝大多数流行的传统武术中,否则,赵道新的这句话也谈不上令人震惊了――其实,检测若大家普遍练用合一,赵道新也就不会讲这句话了.他如果执意要讲,非但不是,还会让人乐喷了,笑他神经病,尽说废话.

但在目前,赵道新的这句话却具有的威力.把大家的耳朵炸得嗡嗡的,让人什么时候见到这句话就什么时候脑袋发蒙.

“练法与用法分两步走”的技术训练法,只见低能、不见高明

不过,并非所有令人惊愕的话都具有深刻的道理,赵道新的这句话就是如此,它远谈不上深刻.因为当我们从如厕所般大的武林圈子跳出来,放眼全球所有的运动项目时,我们立马就会发现,从篮球、拳击、散打到摔跤、足球、泰拳、跆拳道等等运动项目,其技术动作的训练都是“比赛中怎么使,入门的开始就怎么练”,无一例外(即便把复杂的动作分解成几部分练习,也不会与比赛中的这几个部分有偏差).

可以说,在人类所有的运动项目中,唯一例外的只有流行的传统武术(切记,是流行的传统武术,而非传统武术).它采用了一种“练法与用法分两步走”的技术训练法.

这是不是说,流行的传统武术在技术训练上有“独立于人类运动之外”的独特性实话说,我倒希望有,检测如“练法与用法分两步走的技术训练法”比练用一体的训练法先进,更省时省力效果好,我不但不会反对,还要跳着脚地欢呼,因为我们给人类运动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性的变化,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等“涉及运动技能训练的内容”也将因我们的武术而重写.多么了不起的贡献.

恐怕没有人不愿意看到如此辉煌的前景.但这个前景的实现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我们得拿出事实来――对于已故的大师,拿出他们身具超强武功的可靠证据;对于在世的传统武术家,拿出他们的实战表现(比如参加“散打王”争霸赛、终极格斗、K-1等形式的比赛);对于多数的武术爱好者,拿出他们的实战对抗的具体表现.只要拿出事实证据,质疑流行的传统武术的声音自然垭口.

我们却拿不出事实证据.相反,我们所看到的,尽是与所谓“高明、先进、深奥”相反的事实:比如爱好者在实战对抗中普遍的无技术可言;比如“武林大会”在所谓的传统拳法之外的自行其是;比如某些在世的传统武术家虽不能说一点能力没有,但没有一个人曾到“散打王”争霸赛、终极格斗、K-1等大赛里证明自己――年岁大的不论,30岁上下的年轻武术家,也一个没有.至于已故的大师,因缺乏可信的证据资料,不论.

就是说,流行的传统武术,其“练法与用法分两步走”的技术训练法,截至目前,只有低能、无效的事实,不见先进和高明的事实.

构成武术技术动作的七大要素

说武术在技术训练上并无“独立于人类运动技术训练”的独特性,是因为,头一宗,武术在技术的构成要素上,并没有和足球、拳击、摔跤、散打等运动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运动训练学认为,合理有效的技术动作需要多种要素的相互配合,这些要素主要有“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率、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节奏”.几乎所有的运动技术(固定靶的射击、射箭技术可以不考虑动作速率),都是由这七大要素构成的.

譬如说“身体姿势”.身体姿势指“身体和身体各部分在练习过程中的状态”,具体到武术的身体姿势,就是指你在做攻击、防御练习时身体的状态.对身体姿势,运动训练学又细分为:开始的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结束姿势.武术,不管你是练撑捶、崩拳、扫趟腿,还是什么动作,能不采用某种姿势吗能不分出开始、过程、结束的姿势吗显然不可能.

再说“动作轨迹”.动作轨迹指“在做练习中身体和身体的某些部分的路线”.又可分为形式、方向、幅度.我们大家常谈的拳走直线、拳走曲线,说的即是动作的形式.至于动作的方向和幅度,我看不解释大家也都清楚,你打出一拳踢出一腿,拳脚能没有个方向和幅度吗没有是不可想象的.

“动作时间”呢我不用书面语来解释了,动作时间就是打一拳踢一腿(或一组拳脚组合)需要的时间.不用说,没有一个拳术动作可以脱离时间要素.

“动作速度”,即动作快慢,具体到武术,就是指完成拳腿动作在技术上所要求的速度(非指你踢打的速度).拳脚要想打着人,对速度能没有个最低限度的要求吗

“动作力量”,指完成拳腿动作在技术上所要求的力量(非指你能踢打出的力量).你要想在技击中发出一记又快又猛的侧踹、扫踢,那是需要些最基本的启动力量的.

“动作速率”,指单位时间内动作重复的次数.武术的动作速率问题,如同散打、拳击,是时而单击、时而连击、时而做攻防技术的快速转换的.单发一拳或一腿即结束战斗的情形极少,因此不具有普遍意义.所以说,动作速率也为武术技术的构成要素之一.

“动作节奏”,动作节奏对武术界可能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所以,我们先来看一下它的准确含义,动作节奏指“完成动作时,动作各部分所表现的时间间隔和强弱关系”,单看这句话,它兴许不太好懂,所以我们再来看构成动作节奏的几个基本条件――“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强弱、时间的长短、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等的时间间隔交替.”(见马冬梅编著《运动训练学基础》)

从这些基本条件看武术技术,我们就会发现,任何一个武术动作,不管它的动作节奏是符合实战需要的还是不符合实战需要的,但这个动作节奏少不了,比如侧踹这个动作,不管你是单发一个侧踹,还是做多个侧踹连击,你的动作难道会没有快慢交替、用力的强弱交替、所用时间的长短间隔、肌肉紧张与放松的间隔交替不会没有的,哪怕你的拳术动作采用了错误的动作节奏,但这个动作节奏是肯定有的.

由上述的简单解释,我想大家已能看出一个问题,就是,被某些人标榜为可以独立于人类所有运动之外的“传武”技术,最起码的,它在技术动作构成的要素上,并无与其它运动不同的地方,“传武”的技术动作再独特,也仍未跳出上述七大要素的圈.“动作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速率、动作节奏”这七大要素,“传武”技术一个都不少.

最终的决战怎么用,学习的开始就怎么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动作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构成“拳术技术的七大要素”必须全部符合实战要求

不过,对于拳术动作来说,仅是七大要素俱全了,仍远远不够.它还有一个各要素是否合理、符合实战要求的问题,比如说“动作姿势”要素,拳术技术不是仅具有了“动作姿势”就完事大吉,你还要考虑该姿势是否合理、是否适应实战,把一个漏洞百出的动作姿势弄到拳法里,它就是一个无用的姿势――譬如篮球,把花式篮球的动作姿势挪到篮球技术里,它就是无用且添乱的姿势.

同理,其它的六要素,拳法的“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速率、动作节奏”,也必须同时达到实战对它的要求(而非达到“拳论掌故演练说手”的要求).只要有一个要素达不到,比如动作时间过长,或动作幅度过大,或动作节奏不对,等等,都会影响整个拳法动作的运用,使该拳法沦为低效甚至无效的技术(我以前讲:拳术怎么练,要听实战的,不能听“拳论掌故演练说手”的.此论点的依据之一,即是这个“构成拳术技术的七大要素”).

当拳术技术的练法与用法不一致时,则等于说,练法有练法的七大要素,用法有用法的七大要素.

但运动生理学关于运动技能掌握的常识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运动技能,不管其动作是否合理(是练法还是用法),经过长期练习后,它都会在大脑皮层形成该动作的动力定型.整个动作定型了,那么构成这个动作的七大要素,也就定下型来了.


具体到拳术技术的练法与用法,则有如下几种结果:

(1)当某种拳术动作“练、用分家”时,如果你只接受了拳术动作的练法,长期练习后,你动作形成的动力定型就只是练法的动力定型,其构成这一动力定型的七大要素,也是练法的定型.

(2)如果你接受的是拳法的用法训练,训练的结果是,你动作的动力定型为用法的动力定型,构成这一动力定型的七大要素,也为用法的定型.

(3)如果你采用“练用一体”的方法,则训练后,你动作的动力定型既是练法的也是用法的,其构成该动作动力定型的七大要素,也既是练法的又是用法的定型.

因为即便是主张“练法与用法分两步走”的人,他们也认为能用于技击的是拳术的用法(不然他们干吗要声称“练法是练法,用法是用法”),这就是说,不管是赵道新还是主张“练法与用法分两步走”的人,对拳术技术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形成拳术用法的动力定型,即在七大要素上,追求符合用法需求的定型.

既然任何一种拳术的任何一种技术训练法,最终的目的都是追求“用法的动力定型”,那么,在教学生用法之前,干吗让小伙子们三年五载地打磨“练法”呢轻了说,这是放屁脱裤子多费一道手.重了说,你这是拿小伙子们耍着玩.

解析“构成八极拳‘撑捶’的七大要素”

有很多老师傅是不把拳术的练法当回事的,虽然他们教学生也是先教练法,但他们声称:“练法是练法,用法是用法.”意思是说,练法没用,打人使的是用法,但要想让我传授你用法,你先得在我手下熬着,做够了孙子再说.这种人尽管不值得敬佩,却也坦荡,把话说在明处,是宁当真小人不做伪君子的做派.

另一种人滑头的多,当学生发现练法不能用,去问他,他答曰:“你这个动作还没练出功夫,等练出了功夫就能打人了.”这句话的另一种说法是:“某某动作既是技法也是功法.”已故的李仲轩老人就持此观点,李老说:“形意拳一个五行功架,什么都练到了,桩法、内功从里出,打法、演法从里出.”

流行的八极拳是这类观点的活典型.譬如一些人教学生撑捶、劈山、顶肘等说手时拿它们当技法,一旦学生照搬老师的示范在实战中挨了揍,老师又用“功法”一说来遮羞,以致八极拳流行出“撑捶、顶肘等动作是一身二任,功法技法兼具”的观点.

但是,不管撑捶等动作是否功法技法兼具,只要你认为它能当技法(也即用法)来使,那么,它在构成技法的七大要素上,就必须达到实战对它的要求.

再详细一点的唠叨就是,不管你从撑捶、顶肘里是否能否练出功夫,只要你坚持说它们能用,那么,这些“能用”的技法,从“动作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到“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速率、动作节奏”上,都必须做到合理,符合实战对它的要求――在实战面前,毫无商量的余地,你只有向实战妥协,而不可能令实战向你希望的样子进行.

那么,流行的、名日“既能练功夫又能用来打人的”撑捶、撑掌、劈山、顶肘等,在七大要素上,是否真的符合实战的标准

限于篇幅,我在此只分析撑捶一例,众所周知,流行的撑捶大致是这么练的:两脚往前迈“一步半”(前脚上半步,后脚上一大步)、随后,后手变前手撑顶、前手变后手拽拉,同时身体旋转,在震脚或脚搓捻后完成发力,最后动作定格在低势马步,同时两臂保持姿势不动――只有不多的人,其撑捶弃马步采用四六步.另有少数人弃“一步半”采用滑呲步(前脚滑半步).

(1)我们先来分析撑捶的动作姿势.这里我只谈“结束姿势”,撑捶的“结束姿势”非常不合理,运动训练学告诉我们,在某些运动技术中,前一动作的结束姿势即是下一动作的开始姿势.拳法技术恰恰属于这类运动技术,前一个动作的结束,即是下一个攻击或防守动作的开始,由此来看撑捶,把结束姿势定格在一个低势马步且两臂固定不动的造型上,它是下一个攻击或防守动作的开始吗它这种结束造型,是有利于迅速发动二次攻击还是有利于迅速转入防守它明摆着是一个挨揍的结束姿势.

(2)再来看撑捶的动作轨迹.我也只谈一点,撑捶的动作幅度.前面说,练流行的撑捶,脚要搓捻或者震脚,同时身体旋转.从空发力的角度说,身旋转、脚搓地并不为过.只有当涉及实际应用时,搓捻和旋转的幅度是否合理才会成为一个问题.大家都见过练八极拳的人打撑捶,因此大家也就明戏,很多人搓地和旋转的“动作幅度”都过大了.

我不否认大幅度的脚搓地和身旋转能猛增力度――因为动作幅度大嘛.但我同样无法否认,大幅度的搓捻、旋转,耗用的时间太长.用时过长,除了影响速度之外,还不利于防守,不利于连发后手拳或后腿,原因很简单,你大幅度的旋转把上半身都扯直了,还怎么发后拳、后腿想在撑捶之后再发后手拳或踢后腿,你身子得斜向对手,不可扯直.

所以,实战的撑捶,从缩小动作幅度的角度讲,应恢复传统八极拳固有的滑呲步(也有人称之为陆地行舟).用滑呲步出拳,不但脚搓地的动作幅度小,上身旋转的动作幅度也小,动作幅度小,速度就快.又因为此时身体是斜向与对手对峙,好防守,也容易接着发后手拳、踢后腿.就是说,一个滑呲步,一举纠正了三个错误.

动作幅度是否超过了实战要求,通过对抗训练即可检测.需要注意的是,对手的水平一定要跟你接近.只有这样,技术的缺陷才会暴露出来.否则,对手水平低,你即使用动作幅度过大的技术,譬如使用“下劈”动作进攻,由于他不能利用下劈的缺陷,即不能在你挥臂劈下来之前迎上去打,则下劈的缺陷仍有可能被掩盖.

武林中常见有人练习大幅度的拳术技术,其师却视而不见,更不知该用对抗训练予以纠正,结果造成学生年地练下来,对隐含的技术错误毫无觉察.大家对这个事一定要多加警惕.

因为我刚才提到了“动作时间”,动作幅度这一要素就说这几句,其他的问题请大家自己结合着对抗来琢磨.

(3)撑捶的动作时间.不仅撑捶,任何一个拳术动作都需要时间,这是不用说的.拳术动作对动作时间的要求就是用时少,因为动作时间直接影响到速度.对于拳术来说,你做某个攻击或防守动作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慢.

攻击动作时间长,你打不着人.防守动作时间长,则挨打.若仅防守时间短、但反击时间长,则只能有效地防守,无法有效地反击.

八极撑捶用来进攻,时间就太长了(原因在动作幅度大和求整力上).用之反击,譬如下潜后发一撑捶,则有可能成功,但脚不能做大幅度的搓捻(或震脚).即便如此,我仍不得不告诉大家,用撑捶反击非常不容易使,它只适用于个别人,不具有普遍性,而且成功率不高.

(4)撑捶的动作速度.按动作速度的本意讲,撑捶的动作速度,是指完成撑捶在技术上所要求的速度.“技术上的要求”,对于拳术来说,就是实战对它的要求,而实战对拳术动作的要求就一个字“快”.而撑捶因为“动作幅度过大和动作时间过长”,导致其动作速度很慢,远远达不到实战对它在技术上的要求.

撑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动作速度,可参照拳击的直拳,因为撑捶与直拳统属于“直击拳”类,因此直拳的动作速度即为撑捶的动作速度,达不到直拳那样的速度,即属于不符合技术要求.

(5)撑捶的动作力量.撑捶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力道很大,超过了拳击直拳的力量(指前手直拳),超出了对“直击拳”在技术上的要求.但这个超出量是以牺牲动作“姿势、幅度、时间、速度”.包括动作节奏为代价的.

拳术动作(不仅仅是撑捶),要想达到整个技术上的合理有效,只在单一要素上具有优势是不行的,因为合理有效的技术需要七个要素一起协同工作.

(6)撑捶的动作速率.拳术的动作速率,大体指一秒钟出多少拳、多少腿或多少个拳腿组合、多少次攻防组合等.流行的八极撑捶没有连续出拳的,都是打一拳一停顿.连续密集发力的撑捶只见于传统的八极拳.

(7)撑捶的动作节奏.撑捶的动作节奏有很多不符合实战之处,譬如拳与下肢在用力的强弱交替、时间间隔上就有问题,这一点,把撑捶与直拳比较最为明显,撑捶为了追求整力,让下肢完全参与到发力当中,下肢用力过强,以致下肢丧失了应有的灵活性,在发力时及发力结束时,下肢无法及时地快速进步或撤步,也由于下肢(包括躯干)用力过强,惯性过大,使撑捶难以进行有效的拳拳组合、拳脚组合、攻防组合.当然,撑捶的动作节奏不合理之处,远不止我举例的这一点,在此就不说了.

合理的动作节奏,能使你的动作协调、省力(见运动训练学),在这一点上,拳击、散打、泰拳中的直拳,给流行的八极撑捶提供了很好的样板.

在简单分析了构成撑捶的七大要素之后,大家也就明白撑捶为何打不了人.因为在构成撑捶的七项要素中,不过关的要素高达六项.一个如此千疮百7L的拳术动作当然打不了人了.莫名其妙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全身遍布癌细胞的撑捶,有人居然对广大的爱好者说什么:“撑捶既能练功夫又能打人.”

“叉能打人”请问,普天之下的八极拳练习者,可有一个人能用这种流行的撑捶打人

如果连一个“又能打人”的人都找不到,标榜“又能打人”的人,他不是拿广大的八极拳爱好者当白痴吗

当然,他本人兴许就是糊涂蛋.

赵道新只是说出一句大实话而已

按照错误的“姿势、轨迹、时间、速度、力量、速率、节奏”训练的撑捶,天长日久,其形成的撑捶动力定型,当然也是错误的.

这就意味着,要想使撑捶形成符合实战的动力定型,必须在练习的开始,便使要练习的撑捶在“姿势、轨迹、时间、速度、力量、速率、节奏”上全部符合实战要求,也即赵道新所主张的“最终的决战怎么用,学习的开始就怎么练”.

至此,大家当可明白,我何以在文章的开始说赵道新的这句话并不深刻.

赵道新的这句话,如同是告诉大家:“人吃饱了不饿”、“糖是甜的,盐是咸的”、“太阳是从东边出来的”,一句大实话而已.

这样的大实话,换到任何一个运动项目上你也听不到,因为,检测如赵道新是位教练,受命去带运动队,他把队员召集起来,一本正经、郑重其事地对大家谆谆教诲说:“该项运动的技术动作,应该是比赛中怎么使,平时就怎么练.而且从一开始就这么练.”不难想象,底下的队员会立马爆发出一片哄笑,都乐喷了,觉得赵道新这个教练脑子不正常.因为队员从小就是这么练的,“比赛怎么使,开始和平时就怎么练”,对任何一个运动员都早已是常识.你把常识视做重大发现,不跟宣布“吃饱了不饿”是一样的可笑吗

但是,当赵道新把“吃饱了不饿”这句话说给武林,引起的却不是哄堂大笑,而是一片惊愕、诧异、疑问,甚至是愤怒.

还有,让赵道新这样的大武术家认为,有必要把“吃饱了不饿”这样的常识摆到桌面上来,岂不也耐人寻味

一般说来,常识性的东西,譬如“太阳是从东边出来的”、“糖是甜的,盐是咸的”等等,是没有必要格外提请大家注意的.一旦常识的东西被人拿出来强调,引起大家的广泛议论,它往往反映了一种普遍的思维混乱或者黑白颠倒.武林、思想领域皆如此.

我们都了解《皇帝的新衣》这个童话,我们也都知道它的警世意义已超越了童话本身,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常会听到赞美“光着屁股的皇帝”衣着华丽的声音,人们习惯了这种赞美.因而当有人突然对大众喊出:“皇帝没穿衣服”,人们反倒不适应,深感震惊.

亲爱的读者,请去重读一遍《皇帝的新衣》,读完可反问自己:检测如你处在该童话中,看到皇帝光着身子从眼前走过,耳听人群发出的赞美之声,你是否能像那个小孩一样,发现“皇帝本来没穿衣服”

我不否认,像“皇帝没穿衣服”这样的事不容易发现,也正因为此,虽然赵道新的很多话不过是告诉我们:“皇帝没穿衣服”,是一些大实话,仍不掩其灼人的睿智.

我们和赵道新是面对着同一个“皇帝”的,当整个武林都在对“光着屁股的皇帝”发出欢呼,赞美皇帝的衣服华丽无比、天下第一时,发现和喊出“皇帝没穿衣服”的赵道新,就非同寻常了.

请大家重新去读赵道新的文章,重新去面对武林,重新对那个“皇帝”审视一番,看他那被万众赞美的衣服,是不是一片虚无,他是不是什么也没穿.

一点补充

有一点应该明确,“最终的决战怎么用,学习的开始就怎么练”这句话,虽然在赵道新的文章中是由“练法与用法的错位”而引出的,但赵道新的本意,却不仅仅在于纠正练法与用法“在姿势上的错位”.

赵道新这句话其实包含两个意思.这一点,我们看一下这句话之前的一些文字即可明了――

“等我只谈几个‘错位’:首先是练法与用法的错位,不管哪门拳法都以不能散打为耻,可哪门拳法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散打上呢国术大师们在练功上有两个很可笑的错觉,一是认为真搏实打是拳术的最后一课,只有‘功力’精纯后才能试着临敌;二是认为精熟了推手、对练等近似格斗的技能就等于提高了真正格斗的水平.当然,在低陋的条件和训练术下很难实现肉搏,业余拳迷们也不愿总是肿脸瘸腿去上班.但拳术想上高层次,‘错位’就必须弥补,最终的决战怎么用,学习的开始就怎么练.另一个错位是等”(见《关于两大武术体系的对话》第三天)

很明显,赵道新的本意,是在谈如何纠正“练法与用法的错位”,但是,他在得出“最终的决战怎么用,学习的开始就怎么练”这一结论之前,他插入了大段强调“真搏实打”(即对抗训练)的文字.

由此看,赵道新为弥补“错位”而提出的“最终的决战怎么用,学习的开始就怎么练”实际上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在拳术动作的姿势、轨迹、节奏等等上,要“最终的决战怎么用,学习的开始就怎么练”;二是,要想使拳术技能熟练掌握,在其训练方法上,要“最终的决战怎么用,学习的开始就怎么练”.

这是我的一点认识,说出来供大家参考.该文篇幅搞长了,浪费了大家的宝贵时间,对此致以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