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

点赞:28618 浏览:1320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吴泳梅(1987.10-),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创新的过程中,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显性教育,更要重视隐性教育对学生的启迪与影响.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内涵、特点,作用,对开展隐性教育的途径进行研究,探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思路,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 键 词: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高校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化、价值多元化的挑战,它不仅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俱进,而且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断创新和发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种,近两年来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共同关注.深入发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与特点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

所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指那些能够通过无意识接受的形式,引导受教育者获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其中,无意识又称潜意识,具体是指人脑不经过信息加工,直接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是一种非认知的接受过程.

隐性与显性是相对的,在《辞海》中对“隐”的解释是:隐蔽、隐藏.隐性教育中“隐”的含义主要有两个:施教的“隐”和受教的“隐”.施教方面的要素包括教育主体、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载体以及教育情境.当受教育者明显感觉不到教育者的教育目的时,无论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情境以何种形态出现,都会使受教育者感受不到自己正处于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而整个教育过程实质是将受教育者被迫学习的过程转化为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施教的“隐”关键是施教目的的“隐”,主体、内容、载体、情境的潜隐可以是相对的,都为教育目的的“隐”怎么写作;受教方面的要素指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内在因素,主要强调情感性因素、意志性因素、无意识接受等,大抵涵盖了所谓的非认知心理.受教育者的非认知心理与施教目的隐蔽性是对应的,显性教育的教育过程是以认知的传授为特征,而隐性教育的教育过程则是以非认知心理接受为特征.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

潜隐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育目的并不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那样直接和外露,教育者并非单方面地灌输思想,也并非引经据典地直接予以劝导和教育,而是将教育的目的和意向隐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各种活动之中,以含而不露的方式,无声地引导受教育者自然融于教育者创设的教育情境中,使其在非目的性、无意识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和影响.

渗透性.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总是寓于其它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总是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机融合,并渗透在其它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田这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一个独立性的实体存在,不需要寓于任何外在的社会实践方法.而隐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一样,它的开展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渗透到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全方位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教育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意向,将其投置到具体的生活环境之中,教育内容就会按教育者的教学意向在受教育者毫无察觉地情况下潜移默化地进行.整个教育过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不同的层次对受教育者施加全面的、综合的影响.

非强制性.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过程中,受教育者看不到居高临下的权威式的训导,更没有意识到自已处于被教育者的地位.由于教育的目的和内容隐藏于各种活动中,教育者没有给受教育者以任何明确的、直接的外部强加意图,使受教育者完全处于一种自愿、自主地选择和参与教育活动的自发状态.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作用

同化认知.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比,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同化认知能力.因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但不会排斥认知教育,反而是以认知教育为起始点和发展的条件,帮助学生反刍课程知识的同时,着重引导学生同化认知那些蕴含其中的主流价值观念.

建构心理.现代社会复杂多变,影响思想、行为的因素越来越多,变化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五花八门的思潮、千奇百怪的现象――心理压力、心理问题势必增加.为扭转这种局面,除了一些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外,配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宽容态度、坚强意志、健康心态等.

陶冶情操.陶冶情操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品德的形成、发展产生的作用是最重要、最显著的.所谓陶冶情操是指“通过创设和利用有意义、能够帮助受教育者提高个性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情境氛围,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陀主要通过美的陶冶、情感陶冶、氛围陶冶三个途径来实现.

规范行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以通过各种客观实际的物质精神以及环境力量,对受教育者的行为起着制约和规范的作用.首先,学校的校容、校风、校貌、校纪等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和相当的约束作用.其次,教师的言行举止,班集体的群体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学生个体行为.最后,良好的人文环境产生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人的行为在客观上会造成“规范”和“约束”的效果.


三、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科学准备与设计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是因为各种隐性教育因素向教育聚焦的局面并不会自发形成,因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教育者、管理者、怎么写作人员、专业人员(包括心理咨询师等)以及校园建设者协调规划、统筹实施,共同发挥各种资源的合力教育功能.(一)物质层面

物质层面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是指校园的物质环境,包括学校的建筑设计、班级教室设置以及各种自然景观、人文物质景观的设计与布局等.校园环境,作为人们有意识建造的一种文化传递场所,是学校内部作用于学生的一切外界事物的力量的总和,是学校为创造良好育人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建造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环境和文化,使之得以实现.环境是教育的生存场所和发展空间.环境启发人、环境养育人、环境造就人.”具有优美自然景观、浓郁人文氛围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

学校有必要精心设计校园物质环境,赋予建筑的设计以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学生身处其中,既受到美的享受,又有思想上的启发;同时,布置多种多样的文化设施,发挥各种文化设施的教育功能,如学术报告厅的庄重、课堂教室的严谨、体育场馆的朝气、各种雕塑的寓意,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此外,重视教学设施的布置和美化,充分挖掘和创造教学设施中美的因素,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逐步内化为积极健康的心态.

精神层面

1.隐藏在显性课程中的隐性教育

这涵括了隐蔽于各种传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或其他学科教学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是一个知识结构简单搭建的过程,其本质上是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与形成的过程,教师的学识、思想.人格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乌申斯基曾指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青年人的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H3教师自身的人格品质和学识修养无疑是隐性教育的重要影响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不仅要研究和开拓课程本身的教育资源,也要将自身纳入教育资源的范畴,言传身教,发挥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和人格感召力,增进德育的现实效果.

各类专业课程中同样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各学科特有的内容、科学研究方法等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产生无形的影响.例如人文学科传递给学生人文关怀的精神,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然学科通过展现科学的探索过程,帮助学生培养科学创新、求真务实的态度;艺术学科则是通过审美体验,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启迪和提升.内隐在各类显性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对于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意志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与道德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2.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是无形的课程,体现在校园风气、传统精神、价值体系、教师人格、师生关系、心理影响以及班级的心理环境之中,反映了校园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以及学校成员共同的目标追求、价值体系、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这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蓬生麻中,不扶而宜”.因此,建设具有浓郁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1)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其内涵主要包括自觉的学术精神、永恒的道德精神及敏锐的时代精神.因此,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精神的培养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这就需要学校大力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自由、、科学的学术氛围,同时重视校风、班风、学风的建设.

(2)团体活动

实现知行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团体活动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活动之中,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影响,使之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各种形式的团体活动的开展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形式,更是由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的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因此,需要细致研究学生积极主动的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3)网络媒体

互联网作为当今社会具有强大交互功能的大众传媒方式,已成为大学生接触和使用最多的媒介,并开始取代传统媒介成为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感与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应当看到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他们在网络技术和控制权上的优势,借助网络对我国青年进行意识形态、思想文化上的渗透,对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意识宣传教育;此外,目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运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推进学生与社会的互动,在交流和对话中推动学生主体化、社会化的发展.如人民网时政频道特别制作的“什锦八宝FANS圈”,就是一个很好的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机会和平台.高校在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价值取向、情感需要来建设教育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乐在其中,并得到思想上的启迪与完善.

(三)制度层面

校园制度是在校园活动领域中,围绕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和正规的校园规范体系.包括学校的组织机构,领导者的思想观念及领导方式,教学管理方式及评价机制,学生宿舍生活及一切活动的安排方式等.这些内容集中体现了学校领导者的思想观点与价值观念.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合理,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性质和方向.制度的建立,可以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建立起对法律制度的信任,对行为规范的尊重,锻造出自律自治的精神.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自我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只有获得学生心理认同后的规章制度,才能被学生自觉地遵守,因此,学校在制定和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要真正以人为本,在管理中凸现对人的真诚理解与全面关怀,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不断引导学生提高其自主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最终把外在的制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律行为.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总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需要经过学生主体的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和外化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而逐步完成的.应当注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功能.同时,教育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关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使二者在相互联系和发展中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协调一致地发挥教育功能.(作者单位: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