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6年县县上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质量评价

点赞:32730 浏览:1477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分析河南省2011年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网络报告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我省死亡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河南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网络直报死亡信息,利用县区报告率、单位报告率、报告合格率、审核率、审核合格率、根本死因编码准确性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2011年河南省县区报告率为96.43%,单位报告率为97.57%,报告合格率为84.28%;平均审核率为99.96%,审核合格率为97.79%;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有明显编码错误的比例达12.29%.结论河南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单位报告率和报告合格率仍有待提高,死因编码质量较差,根本死因确定和编码培训工作亟待加强.

【关 键 词】死亡病例;网络报告系统;质量评价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0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09-02

我省于2008年全面启动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该系统按照《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格式和死因推断的相关规范进行网络直报,按照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要求统一进行死因编码和报告[1].本文通过对我省2011年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我省死亡报告质量提供依据.

河南省2016年县县上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质量评价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报告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资料与方法

1.1死亡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的“死亡登记报告系统”.在报告地区浏览页下,按照死亡日期、已终审等统计条件,使用电子表格(Excel)格式导出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河南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简称死亡报告卡),所有死亡信息使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1.2质量评价指标及定义

1.2.1报告情况报告情况分三个评价指标,分别为县区报告率、单位报告率和报告及时性.

县区报告率:以省辖市为单位,参与死因网络直报县区占本地区实际县区数的比例.公式:县区报告率等于未报告县区数/应报告县区数x100%.


单位报告率:以省辖市为单位,参与死因网络直报的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单位数与本地区实际存在的县及县以上网络直报单位数的比例.计算公式:单位报告率等于某年某地区实际报告单位数/应报告单位数×100%.

报告及时性:从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到报告用时长短作为评价报告及时与否的依据,用报告合格率表示.报告死亡病例及时得到报告即属报告合格.公式:报告合格率等于从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到报告用时7天之内的死亡病例数/本地区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全部死亡病例数×100%.

1.2.2审核情况审核情况分二个评价指标,分别为审核率和审核及时性.

审核率:迄今为止已审核卡片数量占本地区全部报告死亡卡数量的比例.公式:审核率等于审核卡片数/全部报告的卡片数×100%.

审核及时性:从报告到审核用时长短作为评价从报告到审核及时与否的依据,用审核合格率表示.报告死亡病例及时得到审核即属审核合格.公式:审核合格率等于从网络报告到审核用时7天之内的死亡数/本地区已审核病例数×100%.

1.2.3准确性死因编码准确性:采用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的比例来评价,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的比例等于常见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的卡片数/本地区全部报告的死亡卡数×100%.

国家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通过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对根本死因进行编码,死因编码存在的问题包括如下[2]:①将不在正常范围内的编码定义为“基本规则错误”,主要包括:编码短于3个字符,编码第四位是既不是小数点也不为空,或者编码长度大于8个字符,或者编码的第1个字符是U字母;②将编码首字母为R者,定义为“症状或体征”类型;③伤害部分仅有内部原因,没有外部原因(编码首字母为S或T),或编码范围在Y10-Y34或编码为Y87.2者,定义为“伤害无外部原因或其意图不明”;④编码为I47.2,I49.0,I46,I50.-,I51.4,I51.5,I51.6,I51.9,I70.9者,定义为“心血管病缺乏诊断意义”;⑤编码为J96.-,K72.-、或者编码范围在N17-N19,定义为“其他错误如呼衰、肾衰、肝衰”;⑥编码为C76.-,C80.-,C97.-者,定义为“肿瘤未指明位置”.具有以上编码的死亡病例存在着根本死因确定或死因编码的错误,这些错误之外的编码,本文定义为“无明显错误”.

2结果

2.1一般情况从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河南省共报告死亡病例173550例,其中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37889例,占全省报告死亡病例数的21.83%.

2.2报告情况

2.2.1县区报告率目前,河南省18个省辖市均已实现死亡病例网络直报,但依然存在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缺报、漏报的县区.2011年河南省168个县(市、区)有162个参与死亡病例的网络直报,占应报告县区的96.43%;零缺报县区数为6个,占应报县区数的3.57%,见表1.

2.2.2单位报告率2011年全省共有740个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其中有722个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参与了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占全省应报单位数的97.57%.仅有1个省辖市低于90%,见表1.

2.2.3报告及时性2011年全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的死亡病例从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到网络报告的平均时间为10.11天,与规定的报告时间7天相比仍有差距,全省有84.28%的死亡病例在规定时间7天内报告,见表1.

2.3审核情况

2.3.1审核率2011年全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死亡病例99.96%的数据得到了审核,仅有0.04%的没有被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见表1.2.3.2审核合格率2011年全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死亡病例从网络报告到审核平均用时为1.17天,达到了规定的审核时间7天的标准,但依然有2.21%的死亡病例审核时间超过了7天.从网络录入到审核用时中位数为0d,时间最长的为270d.除了信阳市外,其它省辖市审核合格率均在90%以上,见表1.

2.4准确性2011年,在已审核的死亡病例中,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的比例为12.29%,各省辖市编码错误分布差异较大.各类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所占比例的结果如下:①症状或体征占3.06%;②伤害无外部原因或其意图不明占0.30%;③心血管病缺乏诊断意义占5.75%,其中有9个省辖市该类错误的比例超过5%;④出现肿瘤未指明位置的比例较低,占0.07%,各省辖市均没有超过0.5%;⑤呼衰、肾衰、肝衰等错误的比例占3.11%,见表2.

3讨论

死亡数据通过网络直报,极大的提高了数据报告的及时性,在各地医院死亡的病例在1周内即可通过网络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这对于发现和早期控制医院内不明原因传染病提供依据.由于数据报告及时性的提高,数据分析和监测报告撰写的时效性也相应提高,数据利用和数据反馈得到更有效的执行.

本文结果显示,2011年,我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死亡病例占全部报告的21.83%,高于我国在医院的死亡比例20%[3].96.43%的县区实现了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网络报告,有97.57%的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了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县区实际报告率和单位报告率均高于2011年全国水平(90.49%和48.05%)[4].但就各省辖市来说,报告质量存在一定差别,大多数省辖市县区报告率均达到100%,而郑州市、南阳市、驻马店市、安阳市、新乡市和许昌市的县区报告率仍较低.这可能与当地的硬件条件、既往死因监测工作基础以及当地的重视程度有关.因此,需要加强对各省辖市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网络报告的组织管理,有效的提高各省辖市的县区报告率和单位报告率.

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运行以来最大的特点是显著提高了数据报告的及时性,2011年,我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网络报告的及时率为84.28%,低于2011年全国平均水平(85.06%)[4],提示我省医疗机构应当提高网络直报人员收集死亡报告卡和网络录入的及时性.各省辖市报告及时性的不均衡也提示卫生行政部门应将该项工作纳入年终考核,设立奖惩制度,同时加强对死因网络报告工作的领导和督查力度,提高医疗机构的报告及时性.

对网络报告死亡病例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审核是县(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保证死亡数据质量的关键[5-6].2011年,全省仍有0.04%的死亡病例没有得到审核,2.21%的死亡病例审核时间超过了规定期限(7天).除鹤壁市、焦作市、濮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和济源市审核合格率达到100%外,其它省辖市均存在审核不及时现象,这说明应加强对县(区)疾病控预防控制部门的监督指导工作,以提高报告数据的审核率、审核及时性和质量.

死因编码错误是医院死亡网络直报数据中非常严重的问题.WHO关于全球死因质量评估的研究报告指出,如果不明确的编码比例超过20%,那么该数据属于质量差的类别,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数据的利用价值[7].从分析的几类常见错误编码的比例来看,全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出现明显编码错误的比例高达12.29%,该比例超过10%的省辖市高达10个.除上述几类错误外,其它没有明显编码错误者并不能保证其编码一定是正确的,仍有可能存在着死因诊断、死因链填写和死因编码方面的错误.这表明我省应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包括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根本死因确定、ICD-10编码等,以提高死因数据的报告质量,切实为开展疾病控制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