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点赞:25872 浏览:11928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1

摘 要健康是人生的基石,健康的身心是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石,而体育锻炼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因此,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这对于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自觉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去,并养成积极的、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呢?体育教师应关注对中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关 键 词体育锻炼习惯养成

一、何为体育锻炼习惯

所谓习惯是指经过多次重复或联系而巩固下来并转变为主体需要的“行为方式”.与熟练技能紧密相连,它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基础上养成,也可以在多次无意义重复中形成,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行为方式.而体育锻炼是指人体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是指练习者通过多次主动的并在科学锻炼方法与合理锻炼原理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在体育教师合理的建议下,积极调整自己的锻炼行为和方法,并逐步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自然性和定型性的行为方式.它能有效地培养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愉悦情感,是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稳定的行为定势和模式,因此体育锻炼只有成为习惯才能对人们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对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体育锻炼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教师要转变观念

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要科学地培养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还是围绕踢足球的教学,如果一味让学生乱踢,是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学生因踢足球造成骨折等伤害事故也是很多的.体育教师在教学和活动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这些基本知识可在理论和实践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和体质,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

四、培养学生对锻炼的兴趣,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体育兴趣小组的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学生们之所以打起球来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球类活动.随着我们对这项活动的深入,学生从“只知乱蹦乱跳到打球打出些门道”,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的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及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过程.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不断的研究、探索和创新,然后根据现有的体育设施,利用早晨、下午课后,举办各种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兴趣小组,并积极动员和引导学生参加.每一个兴趣小组应有计划地安排每周2~3次的体育活动,每次的运动量、运动强度和活动时间都应适合学生的生理发展,满足学生的活动需要.


五、培养学生由锻炼的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不光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六、培养学生锻炼习惯需要重复与坚持

锻炼行为必须经过不断的重复和长期的坚持才能上升为习惯,才能给个体带来真正的效益.重复→巩固→提高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否将意识倾向化为行为行动并坚持到底是每个进行自我体育锻炼者面临的难题.根据“最佳状态”学说:“一个人的中心需要就是要从事一项活动,并在行动中成功地迎接一系列挑战.当发现技能与挑战处于平衡时最佳状态就产生了.太弱的挑战使人感到乏味,太强的挑战使人产生焦虑.因此在锻炼时要不断的通过“自我定向”和“任务定向”来成功的完成一系列的挑战,并沉浸在运动带来的乐趣中,使锻炼者始终保持一种锻炼下去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锻炼水平的提高终将使锻炼主体从胜利和心理上都产生一种锻炼的需要.通过经常性的练习,人们会逐渐加深对体育锻炼的作用、目的、本质的认识,从而更加强化了体育锻炼的动机,坚定了信念.因而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通过主观上的努力能使锻炼继续得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