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功能分类问题

点赞:28513 浏览:1315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道路交通量的持续增长,相应地,城市道路的布局也进行了扩展,路网的系统结构也随之增大,导致系统内部的关系更加复杂,矛盾更加尖锐.因此,只有进一步区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职能,才能确保路网系统的整体高效运行.

【关 键 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职能;分类

1.引言

现阶段,各类各级道路的性质、功能不明确,是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问题之一,路网结构没有层次,在总量上交通需求与供给不平衡,在结构配置上也有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存在,从而对道路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也严重削减了既有路网系统的总体效能.因此,对于一条道路而言,它属于什么性质,应当具备怎样的功能,如何使它的作用得以充分地发挥,成为道路与交通相关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设计等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

2、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职能存在的问题

2.1城市道路分类依据不清晰

对于各类道路而言,要对其提出具体要求,包括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但是,目前只从从道路技术指标、硬件设施等方面对道路进行分类.以主干道为例,只要求“红线宽度达到一定标准、车道数达到六车道”,而没有道路两侧用地及交通管理是否满足要求进行充分考虑.

2.2各类道路定义及界定不清晰

目前,对各类道路的定义,我国施行的各种标准规范中各不相同.例如:在《道路工程术语标准》中,把干道定义为“城市道路网中的区域性干路”;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则把干道定义为“它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怎么写作功能”.不明确的道路定义,致使交通管理以及交通流组织混乱,道路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路网系统既有的总体效能被削减.

2.3实现道路功能的具体措施不足

在我国,各大城市虽然都对城市道路进行了分类,但是对各等级道路缺少合理的交通流组织以及交通管理.而对于如何对各类性质的道路进行交通流的组织和实现对它的管理,现有的分类方法没有体现出的具体措施.

2.4没有把道路功能分类与土地开发协调起来

从宏观上说,基于传统的功能分区用地模式,对部标道路进行分类.从道路本身来说,我国在城市建设的历史过程中,城市干路不仅要承担各种交通功能,还要承担绿化、景观、沿街设店(购物)等功能.鉴于此,进行用地布局调整,对城市主要干路的功能进行净化,已经是当务之急.只有从认识上,对城市道路与土地利用开发观念进行彻底改变,才能有效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

3.我国传统的道路分类方法

1960年10月,原国家建筑工程部城市建设局编制的《城市道路设计准则》将城市道路分为七类:一级为全市干道、入城干道和环城干道、高速道路;二级为区域干道、工业区道路、游览大路;为住宅区道路.这一分类方法对于道路强调的是其平面性质,而没有联系交通流的属性;80年代,我国城市道路划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个等级.当时城市的交通压力不大,这种分类基本上可以满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需要;1991年,实施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又把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大类;1995年9月,实施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进一步对各类道路的机动车设计时速、道路网密度、机动车道条数、道路宽度等技术指标进行了明确.

4.道路功能分类的优化分析

4.1分类的原则与依据

(1)分类的原则.一是道路有主次、功能有分类.对城市土地进行开发的强度,要和城市所提供的交通系统运输能力协调起来,道路网络容量一定情况下制约着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不同的城市规模和土地使用性质,要求城市道路功能也应是不同的.在出行方式上反映出来,主要包括:公共交通、小汽车、自行车和步行.为了使这些不同的出行目的和方式都得到满足,城市路网作为交通得主要承载设施,必须要有分明的层次,而且也要有清晰的功能,也就是说,在各类道路上,出行的各种交通工具与主体的通行优先权是不同的;二是通过道路使用管理,使道路规划功能得到保证.划分道路功能和等级,不仅应对道路规划标准予以确定,而且应该对各类道路的优先怎么写作对象予以考虑,从而为建设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并且通过使用管理,对于道路的规划功能予以强化与和保证.明确各类道路的优先怎么写作对象,依据道路的等级和车速的限制规定,对车道宽度、信号灯和出入口间距、停车、公交车站等进行确定;三是交通政策要体现区域的差别.应在充分考虑道路所处的区域、道路的主要怎么写作对象、道路怎么写作水准要求的差异的基础上,划分城市道路的等级.


(2)分类的依据.划分城市道路等级的依据:城市用地布局、不同城市道路的几何特性、承担的交通流特征、改造建设城市道路的可行性等.主要包括:道路红线的宽度及其断面的构成、道路沿线的土地使用、交通环境、设计道路的车速、配套的交通设施、交通量,交通的构成、特性、组织的方式和交通管理的强度,在城市交通中道路的战略意义,在城市道路网络结构中道路所属的层次.

4.2分类的内容

根据上述分类依据和原则,大中城市道路可以5类9等级:

(1)快速路.快速路根据其在城市道路网中的位置和具体设计形式,又可分为快速路和准快速路两个等级.快速路主要进行通过通怎么写作,它连接城市与周边的纽带,也是周边途经城市的快速通道.未来考虑路网的需求城市内交通性主干道不能完全满足,所以在城市内部又划分出准快速路,准快速路的功能主要是连接城市各区,以及实现对外的通道.与交通性主干道相比,其技术等级更高,但考虑到选线时可能沿原有道路进行,快速路改造不容易,大量建筑坐落在沿路,因此,在交通管理的过程中,要把部分怎么写作性功能考虑进来.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功能分类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城市道路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主干道.主干道在城市中起骨架作用,根据道路两侧的建筑功能与性质,以及交通流的属性,又可以把主干道分为交通性主干道与怎么写作性主干道两个等级.一般从定义上来看,主干道为交通性道路,提供车流进出城快速通道,但是考虑到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弊端,在城区内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的主干道,应该对城市功能予以兼顾,要设置适当的怎么写作性功能,可以称之为怎么写作性主干道.

(3)次干道.次干道属于过渡性道路,主要作用是承接主干道与支路,在城市交通中辅助主干道,可以将其定义为通过性与怎么写作性之间的过渡性道路.出于管理交通上的需要,根据通过通与到达怎么写作通在次干道中的比例,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区分次干道为交通性次干道和到达怎么写作性次干道.

(4)支路.支路是指一个地区内部的道路,是该地区联系外部的主要通道.支路根据其在路网上不同的作用,又有重要支路和一般支路之分.重要支路可以对干道网的不足进行补充,其道路线路可以跨区,或者与主干道直接相接.

(5)小区道路.目前,在我们的规范分类中,没有这类道路,但是在大型公共建筑或住宅小区里面,应该开辟连通外部的道路,其具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设施,可以供行人通行和车辆行驶,这里我们把这种道路定位为小区道路,将其视为城市道路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