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课练”在一年级教学中的科学运用

点赞:7219 浏览:2402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2-000-01

摘 要身体素质“课课练”是学校体育发展历史中的一个特有现象:每节体育课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它是为了谋求身体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是对基本教材的补充,也是体育课素质练习的一个重要形式.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进行科学合理的“课课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基本素质,增强运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掌握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 键 词体育课课课练小学一年级

一、科学“课课练”应遵循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季节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渐进性原则.

二、科学“课课练”应具备的特点

(一)锻炼的目的清晰准确

“课课练”不只是做了有一定运动量的身体练习就可以了,科学的“课课练”要有相对明确的健身目的,还要有比较长期的计划,才能保证科学和全面地锻炼学生身体.

(二)锻炼的内容多样有趣

“课课练”的内容,可以分为一般素质性练习和专项素质性练习两大类.前者包括速度、灵敏、力量、耐力等发展身体全面素质的内容,一般作为主教材,或补充性教材安排;后者主要指某项运动的专项素质训练,比如武术和艺术体操的基本功(手型、步型、腰、腿功),篮球运动的急起、突停、快速变方向等,通常作为辅助性练习来安排.

以往的“课课练”的内容,明确地指向有效率的身体锻炼,练习的内容往往也是比较常规的练习动作,而这些动作虽然比较规范,锻炼效果也好,但往往缺乏新奇性和趣味性.并且,很缺乏对学生锻炼动机和感受的研究,因此在内容上表现出“少变”和“枯燥”的特征.这也是“课课练”缺少魅力,在后来“快乐体育”的浪潮中逐渐“失色”的原因之一.因此,丰富练习内容,增添练习趣味,是保证“课课练”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


(三)锻炼的负荷合理适宜

“课课练”的科学性取决于运动负荷的科学性,但“课课练”的负荷控制比起其他情境下的负荷控制要受到更多的牵制,如:①时间方面的牵制,在体育教学中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课课练”;②技术学习的牵制,“课课练”在内容上和练习量上必须考虑与体育教学的配合,一般以补充教学的形式为好;③场地器具的牵制,在体育教学中不可能准备很多的器材,也不可能安排很大的场地;④学生人数的限制,班级中多样的学生不可能完全实施个性化的负荷安排.这样一来,就对练习内容的负荷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场地限制,合理的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

(四)锻炼的形式生动活泼

以往的“课课练”,虽有全班集体进行锻炼的方法,也有分组进行锻炼的方法,还有“循环练习法”式的锻炼,但仍显得形式过于单一,至少还没有充分利用“比赛”、“总结”、“表现”等因素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激励学生进行锻炼.所谓“比赛”,就是让学生比赛谁的负荷量更大,比谁能做得更多,比做得更正确;所谓“总结”,就是让学生在大家面前总结锻炼的感受,推荐更多的练习方法;所谓“表现”,就是在锻炼一段时间后,让学生在大家面前乐于展示自己的锻炼效果,如肌肉的发达、柔韧的增加等,如此可以使“课课练”以及激励学生锻炼的方法更多样、更活泼和更有效.

体育“课课练”在一年级教学中的科学运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体育教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五)锻炼的时间充分恰当

“课课练”的时间既不能过于少,没有实效性,使得身体锻炼流于蜻蜓点水;也不能时间过长,以致影响运动技术教学,造成对体育教学的“喧宾夺主”.一般来说,如果是配合技术课的“课课练”应以10分钟为高限.如果安排得好,10分钟内的身体锻炼也可以达到较大的强度和负荷,取得很好的锻炼效果.

辅助练习多安排在主教材之前、准备活动之后,有学习、掌握、巩固、提高基本技术和技能的作用.补充性练习,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内容来填空,安排在课的前、中、后,都可对调节课的运动量、密度和生理曲线,起到良好的作用.有些练习,如发展跑的能力的练习(高抬腿跑、后蹬跑等),即可以作为辅助性练习,又可以作为补充性练习.要根据课的内容选择恰当的练习时间,保证学生的身体练习能达到预计的效果.

三、实施“课课练”的注意事项

内容的安排

“课课练”内容应该和主教材内容相结合,在短时间内,练习内容应尽量不同.在安排内容时,应考虑到全面性,如主教材是连续拍球的话,那么“课课练”就可以安排下肢力量的练习.

负荷的大小

“课课练”负荷的大小也应该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如果本节课练习密度和强度较大,“课课练”的负荷安排就不宜太大,避免学生过度疲劳.相反,学生参与练习的负荷不大,这时在“课课练”中就要弥补强度不够的不足,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有适度疲劳感,以求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形式的采用

同一种素质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在游戏中、比赛中、玩耍中得到锻炼,并提高身体素质.组织形式也可多样化,如按优势特长分组、按薄弱环节分组、集体练习、自主选择等等.在“课课练”的过程中,还可以加配音乐,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

器材的选择

器材设计应该尽量简单化,要和教学内容中的器材相结合,做到“一物多用”;要尽可能地开发器材的多元化功能,以避免“课课练”时搬运大量器材,避免耗时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