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祥和他眼中的澳洲跳水队

点赞:33560 浏览:15700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王同祥一开口说话,就带着口京腔.随和、幽默、还有点老小孩儿的活泼.和他聊天,你脑子里如果不总想着这是位在澳洲执教15年的华人,你会认为,对面坐着的,就是北京大街上最常见的一位和蔼的老人.

这些年,每次国际泳联跳水比赛中国站.王同祥都会尽量自己带队员参加.“又可以回国看看了!”他每次都会这样窃喜.在澳洲呆了十几年,也有了澳洲的身份,可在内心,对中国,对北京,他总有种揪心的想念.

去年广州跳水大奖赛是雅典奥运会之后的第一场国际比赛.王同祥带队来华.因比赛规模小,加之处在奥运会后的休整期,队员多不在状态,教练也把比赛作为练兵,心态都很平和.心态好,王同祥的心情也就格外的好.在下榻的酒店,有中国队员从自己房间经过,王同祥见了,一定笑呵呵的,招招手,请人家进来坐坐.

“什么时候到的最近怎样等”看到吴敏霞经过,王同祥赶忙叫住,拍拍敏霞的肩膀,唠起了家常.这可是对手的教练啊!这中国队员是不是应该敬而远之那你可错了!看着敏霞神采飞扬地笑容,和眼神中闪烁的那份熟悉和尊敬,你就能猜到,离开赛场,中国跳水队员就没把王同祥当外人.

王同祥一辈子干跳水,如果当年没出国,在国内也应有不错的发展.要是回到过去,给“老外”当教练,一千还就是十几年,这样纳经历,王同祥是如何也想不到的,更不要说还带出了一个外国的奥运会冠军!不过,人的一生也正因这诸多的无法预知而多了些许的精彩,回忆15年在澳洲的执教,工同祥感慨连连.

一次偶然,他应邀讲学

时间追溯到1990年1月的某一天.王同祥在北京机场登上了飞往澳大利亚墨尔本的飞机.从1981年开始执教中国跳水队的近十年时间,王同祥也曾不只一次随队出访过这个国家.而这一次,从登机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时针就注定要有大的旋转.

1989年的跳水结束后,澳洲一个私人跳水俱乐部的老板找到工同祥.这个俱乐部在澳洲很有名,很多队员在澳洲都名列前茅.这位老板是位十足的跳水迷.对中国跳水一直很崇拜.他找到王同祥,想法很简单.请一位中国跳水教练到澳洲指导,为期4个月.

那时,澳洲跳水的世界排名在25位之后,属于中下水平,自然谈不上对遥遥领先的中国跳水构成威胁.在对方的盛情之下,王同祥接受了赴澳邀请.

到了墨尔本,第一眼看到俱乐部训练用的跳水馆时,王同祥愣住了!一个面向群众、游泳俱乐部、专业运动员同时开放的游泳池被一分为二,左边用于游泳,右边用于跳水,锻炼身体的、职业训练的、没事凑热闹的,男的、女的,你就看看吧,从上学前班的,到年过七旬的,各种人在这个场地活动着.中国人常形容人多的像下饺子!这就是那里给王同祥的印象.

再定神看跳水场地.怎么找也只有4块跳板和2块很旧的陆上训练用的薄垫子.那其他器械呢

王同祥纳闷了:“这是专业队员训练的地方吗”

“是啊,代表澳洲参加世界比赛的选手都在这训练.”听到工作人员给出的答案,王同祥皱了下眉,无奈地学“老外”耸了耸肩.他心里嘀咕:和中国跳水队设施齐全,陆上、水上分开训练的环境相比.这不成纯业余了嘛!既来之则安之.王同祥没来得及多想,投入到了工作中.

渴望的眼神,他决定留下

对一个外国人来说,到了一个国家,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王同祥也—样.每天训练,王同祥手中都会攥着一本英汉互译词典.

“以前出国就几天,最多用英语和人家打个招呼.我也就会个‘hello’”

那时,王同祥几乎说每句话之前,大脑都先高速旋转一分钟.感觉哪个词不知如何表达.便马上翻开手里的字典,记住,然后写在本子上.指导队员.用的是跳水的专用词.他把要表达的单词查出来,“连比划带蹦单词”的告诉给队员,再不行,他就亲自示范,帅当兵用.

外语的薄弱尽管让王同祥头疼.可更要命的是,西方人训练,几乎没有任何训练计划,这让他更难适应.澳洲的队员自己掏腰包训练,出发点在个人兴趣,训练很散淡,正常训练一小时,他们能保证半个小时就不错了.对这种有组织,无纪律,王同祥很不适应.但既然是临时帮忙.他也只有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已,其他,他也管不了.

为期4个月的教学完成后.在澳洲的全国跳水比赛上,俱乐部的几名队员竟战胜了澳洲体育学院的专业队员,这在过去,从来没有过.

中国教练的能量,让澳洲人尝到了甜头.四个月结束,俱乐部想继续留下王同祥,可一个现实的问题解决不了,那就是王同祥的生活.

四个月,王同祥没有薪水,吃住都在俱乐部老板家里.但如此,短期还行,时间长了,对不习惯西方生活的王同祥,总不能一直:阵就着.

“给我一个月的时间,我去找赞助,解决你的生活问题.”这是老板的承诺.

四个月,王同祥对这个澳洲朋友也有了感情.他说“只要解决我的生活问题,就算不发工资都可以.”

王同祥和他眼中的澳洲跳水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体育学院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可澳洲的现实是,赞助商只会给游泳投钱,跳水这样的小项是没钱的,自然,赞助的事也就没了结果.无法保证基本生活需要,俱乐部没能留住王同祥.

这时,澳洲体育学院跳水队却找到了王同祥,请他带澳洲专业跳水队.体育学院是澳洲培养专业运动员的院校,进了这里.队员才有机会参加世界大赛.

王同祥给家里打:“我是回还是留”

“你自己定吧.只要是你想做的,家里支持.”爱人代表自己和儿子给了王同祥答复.

那几个晚上,王同祥躺在床上,辗转难眠,脑子里出现各种画面,妻子的、儿子的、中国的同事和队员的,还有澳洲孩子那一双双渴望的蓝眼睛.

体育学院的队员和俱乐部的孩子在一个场地上训练,王同祥记得,在他的训练课上,体院的队员常常是远远地站着,看着他,偷他指导,却又不敢走近.跟一位中国的跳水教练学习,在当时澳洲队员的眼中,那是个梦想.

王同祥留下了.澳洲的孩子更需要他,这是他最大的理由.

王同祥自嘲说,如果来澳洲之前他是全民体制下的“公务员”的话,“下海”之后,他说,他如同在天桥上卖艺的一名“民间艺人”.在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下,不断学习,不断磨合,解决着他在国内从来没有过的困难.

原来,带“老外”并不容易

澳洲不像中国,有严整的集训体制.澳洲体院的队员.都是自己解决吃住问题,因此,训练之外,队员之间、队员和教练之间.也没多少时间见面.王同祥感到无奈,除了训练,他几乎看不到自己的队员,更不知道私下他们都在想什么,或是在做什么,而西方人对隐私的崇尚又让他不方便询问过多.

在国外,队员有心事或是有难题,多会去找心理医生和朋友,而不会找教练.很多时候.只要一张大夫的伤病条,队员就有权利休息.尽管有时条子内容的真伪都很难判断,可是,根据规定,教练只能听医生的.而在中国,队医、科研、后勤,一切都按照教练的安排进行.

中西方观念的不同不光如此.开始阶段的训练,王同祥习惯性的用这样的语言;“这么简单的动作怎么还跳不好你怎么跳的”队员对如此激将,似乎很难接受,更有几次,队员当面就被说哭了.王同祥慢慢感受到,自己善意的“训斥”在西方人看来,似乎是对他们人权的某种不公待遇,于是,他开始改变表达方式.多给予表扬,“不错,很好,有进步”.王同祥学会了很多表达赞美的新词.队员表现不好的时候,他不再多说,而是亲自示范,并告诉队员,“我是你们的镜子,要在我身上看到自己的缺点.”为了更好的了解队员的心理,王同祥经常和队员的心理医生交谈.“因为你不知道训练中他(她)的漫不经心,是因为失恋,还是因为心爱的车被剐花了而这些,他们只会和心理医生说.”

在和医生的交流中,王同祥了解了很多澳洲队员的疑虑.比如生活压力.王同祥最得意的徒弟,雅典奥运会男子双人跳台、跳板两枚铜牌得主罗伯特·纽贝里和他的妻子、雅典奥运会女子跳台冠军钱德勒·纽贝里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雅典奥运会之前,这对小夫妻靠政府发放的救济金才能正常生活.为了跳水,他们牺牲了很多.

每天清晨5点,夫妻两人要把3岁大的儿子杰特弄醒,送到离家最近的托儿所,然后两人驱车再赶到训练场晨练,之后还要再去接孩子.上午罗伯特去上大学,钱德勒在家带孩子.两人只有下午2点30分到6点之间,才能到跳水场地训练.

平时,罗伯特常会用自己的汽车和队友开玩笑.“不知为什么,在路上,我后面的车总是在不停地按喇叭.是嫌我开得太慢可我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呀!”

罗伯特的车很小,开在路上就像个小甲虫,时速最高仅能达到日.迈,而在澳洲,即便在慢行道上,

时速也要在100迈左右,也难怪后面的车总要“嚷嚷”了.这样一辆迟钝的“小甲虫”,罗伯特竟用了7年半!

生活上拮据,还要硬撑着坚持对跳水的执着,钱德勒、罗伯特在租来的房子里过着平淡但理想化的生活.奥运会后,王同祥说,在澳洲,并没有给钱德勒这块久等80年的金牌很大的宣传.一次庆功宴,一次所有澳洲奥运冠军都出席的游行,一场足球比赛的亮相,这是几乎全部的商业活动.


“在澳洲,如果人们把对游泳的关注投一半给跳水,澳洲跳水会和现在迥然不同.”在澳洲跳水被冷落多年后,王同祥和另一位华人教练童辉一起,带着澳洲跳水开始了冒险之路.

冒险,澳洲跳水崛起的秘诀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钱德勒·纽贝里打败了中国的劳丽诗,获得了女子跳台的冠军.这是自澳洲人1924年奥运会获得第一块男子跳水奥运会金牌后,事隔80年,澳洲人拿到的第一枚女子奥运跳水金牌.此外,钱德勒和拉什科合作,获得了女子双人3米板的铜牌.而罗伯特.也和搭档一起拿到了双人10米台和双人3米板的两枚铜牌.

对于澳洲这一金的成功,很多人把功劳归于澳洲的中国教练,就像钱德勒所说:“要是没有中国教练,没有中国先进的训练方法,我们绝对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为了成功,王同祥和童辉用了不少心思,很多是澳洲人以前从没用过的.比如把国内成熟的训练手段带到澳洲,比如陆上训练,他们用垫子和橡皮筋等制作用于牵引和弹跳的练习设备;比如要求队员出早操:增加陆上训练和身体练习.

因后备人才短缺,澳洲的队员一般成名较晚,但运动寿命较长.因为没有更多的苗子可以选择,所以,即便队员在某些比赛中失败了,也还会有机会继续参赛,而在中国,新苗子层出不穷,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

没有充分的后援支持,没有像中国一样全面的技术,更没有健全的体制作后盾,王同祥一直在思考;我们要靠什么来战胜中国这样的强队

提高难度,这就是答案.

“论稳定性,我们不如中国,难度相同时,我们没有优势.澳洲就这么几个队员,参加比赛找来找去也就这么几个人,参赛多了,心理稳定性上我们还算有优势.面对这种情况,那就只有冒险,提高难度,搏一把.”王同祥这样想.

2003年2月的珠海跳水大奖赛,中国跳水队因难度低而败北,在跳水界,马上引起了触动.是什么让对手战胜了强大的中国跳水跳,人们在思考.而那时,澳洲跳水队已经在难度上下工夫了.

雅典奥运会前的备战,王同祥和童辉商量:一,女子单人跳台,2000年提高难度后,已呈群雄逐鹿的局面.在难度上,我们有一拼;二,男子方面,在单人项目上,我们人单力薄,不能和中国一个单项有4到5个人可以后选相比.而双人项目上,一国只有一对.因此,重点要放在双人.

雅典奥运会,澳洲跳水队一金三铜的收获,成了这一策划的完美诠释.

自此.不管在中国还是澳洲,很多记者见到王同祥,都爱问他,如何看待澳洲跳水对中国的;中击.王同祥如此回答:“中国在世界跳水界的霸主地位无法撼动.成功前.我们是存着侥幸心理的.琢磨着提高难度,没准还有机会.当然.结果,我们是拿到了机会.但对中国,我们只是攻垒,还不是主角.”

对于澳洲跳水的崛起,王同祥很谦虚,他不想把中国教练的功劳挂在嘴边.他说,既然选择了,就要尽力做到最好.问他,会不会带着队员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笑了一下,没有回答.他说,队员年纪都大了,他们都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2008年,何况他都年过半百.他说,他会坚持到2006年的英联邦运动会,如果可能,他希望退休后可以回国,在一个安静的城市里生活,再慢慢追忆自己几十年的跳水执教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