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新生家庭环境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点赞:26297 浏览:1196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探讨医学新生的家庭环境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医科大学新生655名进行调查.结果家庭环境除了亲密度因子外,其余因子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家庭环境因素中亲密度、知识性、成功性和娱乐性对积极应对影响较大,而组织性、控制性和道德宗教对消极应对影响较明显.结论家庭环境与子女的应对方式关系密切,应注意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其积极的应对方式.

【关 键 词】家庭;环境;适应,心理学;学生,医科

【中图分类号】R395.6G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7)02-0117-02

RelationshipBetweenFamilyEnvironmentandCopingStyleAmongFreshmeninMedicalCollege/FUHai-rong,CHENXue-bin,QINXiao-min.SchoolofBasicMedicine,LanzhouUniversity,Lanzhou(73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relationshipbetweenfamilyenvironmentandcopingstyleofmedicalfreshmen,andtoprovideevidencefortheirmentalhealtheducation.MethodsByusingFamilyEnvironmentScale(FES-CV)andSimplifiedCopingStyleQuestionnaire(SCSQ),655freshenfrommedicalcollegewereinvestigated.ResultsThefamilyenvironmentoffreshmenwassignificantdifferentfromChinesenormexceptcohesion.Cohesion,intellectual-culturalorientation,achievementorientationandactive-recreationalorientationhadagreatinfluenceonpositivecopingstyle.Ontheotherhand,anization,controlandmoral-religiousemphasishadsignificantinfluenceonnegativecoping.ConclusionForthegreatrelationshipbetweenfamilyenvironmentandcopingstyleoffreshmen,soundfamilyenvironmentshouldbedevelopedforthem,soastohelpthemformingpositivecopingstyles.

【Keywords】Family,Environment,Adaptation,psychological,Students,medical

【作者简介】付海荣(1980-),女,甘肃嘉峪关人,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身疾病.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甘肃730000.

家庭是人生最初始和最基础的教育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1-2].家庭环境温馨和睦、父母间关系融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以及父母人生态度积极与否,都对孩子的人生目标以及身心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对是个体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3],其对个体身心健康的保护意义重大.本研究旨在探讨医学新生家庭环境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提供有益帮助.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抽取兰州某大学2005级医学新生700名,发放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655份,有效回收率为93.57%.其中男生340名,女生315名;年龄最大23岁,最小16岁,平均(18.76±1.03)岁.医学新生包括基础医学院(172名)、口腔医学院(29名)、药学院(90名)、临床医学院(290名)和公共卫生学院(74名).

1.2方法新生入学军训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入学后第5周).由研究人员将被调查的医学新生集中,一并发放2份调查表,填完1份表后休息10min.填表前给被调查者统一指导语,并嘱其独立完成,并采用无记名形式.资料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使用单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

1.3调查工具(1)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第3次修订)(FES-CV)[4],该量表有90道是非题,由10个分量表组成,分别评价10个不同的家庭社会和环境特征,包括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等10个因子.(2)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4],由积极应对(PC)和消极应对(NC)2个分量表组成,包括20个条目,各条目分为4级评分,0等于不,1等于偶尔,2等于有时,3等于经常.该问卷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9,积极应对分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9,消极应对分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78.

医学新生家庭环境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统计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结果

2.1医学新生家庭环境与中国常模比较由表1可见,医学新生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因子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矛盾性因子的得分大于常模外,其余因子得分都小于常模.

2.2家庭环境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表2显示,积极应对除与FES-CV中的控制性因子无相关性外,与其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矛盾性呈负相关).消极应对与成功性因子相关不明显,与矛盾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余因子呈显著负相关.

2.3影响简易应对方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别以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为应变量,以FES-CV各相关因子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由表3可见,家庭因素中影响医学生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因子各不相同.影响积极应对方式的因子主要有亲密度、知识性、成功性和娱乐性.对消极应对方式影响较大的有组织性、控制性和道德性3个因子.

3讨论

结果显示,医学新生家庭环境中除矛盾性得分高于常模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常模,并且只有亲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研究对象家庭环境的氛围不太和谐,尤其在知识性、独立性、娱乐性、矛盾性等几方面比较显著,其原因可能是样本大部分来自于农村,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政治、社会、文化、社交娱乐活动的关注程度不高,且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自主程度较低.而这些因素往往导致家庭成员之间不能很好地进行情感交流和表达,进而产生矛盾.有研究表明,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缺乏友爱、关心,不能友好地进行情感和语言的交流,子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形成情绪不稳定、精神质个性,进而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行为方式[2].

个体应对方式的发展和形成,与其自幼成长过程至关重要[5],因此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不同类型家庭子女的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说明家庭环境对子女的行为方式有重要影响.结果还显示,家庭环境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文化性、娱乐性等因子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而矛盾性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控制性和矛盾性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提示家庭环境与医学生的应对方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且对医学生应对方式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回归分析表明,进入积极应对回归方程的为亲密度、知识性、成功性和娱乐性4个因子,提示家庭成员间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子女形成外向、情绪稳定、富有进取心、易于适应外部环境的性格特点,有助于医学生采用有益于心理健康的积极应对方式,如致力于解决问题,寻求社会支持、着眼于积极因素[7].进入消极应对回归方程的为组织性、控制性和道德宗教3个因子,说明家庭成员缺乏明确的组织性、规律性,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如过分干涉、惩罚严厉等,就会造成子女独立自主意识较差,自尊、自信程度降低,容易采取幻想、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

综上所述,家庭环境与应对方式有密切关系,改善家庭环境,使家庭的结构和功能优化,对子女心理健康发展、良好个性和应对方式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参考文献

[1]吴惠娟,沈鉴清,骆宏,等.家庭环境对初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83-684.

[2]方双虎.家庭环境对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影响.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7,25(2):232-236.

[3]朱卫红,顾永清,黄希庭,等.家庭支持对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4):305-306.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2-142.

[5]MICHAELG,RICHARDM,JOHNG.Psychiatry:Thesecond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99:87-100.

[6]朱卫红,黄希庭.家庭类型对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1):34-38.

[7]代旭东,傅茂笋,管晓丽,等.家庭因素对医学新生适应能力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9):628-630.

(收稿日期:2006-04-13;修回日期:2006-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