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做好音乐才是节

点赞:4299 浏览:1526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马东: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为浙江某集团公司副总裁.学生时始爱上崔健和摇滚乐,曾任乐队主唱与吉他手.精通英语,熟知欧美摇滚乐.1998年在合肥明珠广场组织了3场摇滚演唱会,3天吸引约2万名观众,当时他的身份是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中心副主任.如今,马东旧梦重温,策划操办“享乐派”城市星锐音乐节.

马东表面上温文儒雅,实际上身体里却流淌着摇滚的血液.专业为经济学,身居集团公司副总裁,却硬是将工作转为与音乐密不可分,马东又一次向人们再现了“不务正业”的真正含义.因为浓烈的摇滚情结,他实地或是通过电视、网络看遍了国内所有的音乐节,他的感受是:失望,因为“没有音乐只有节”.


是强大的生产力

马东星座不详,目测偏射手,不然不会那么不安分,执着地追求年轻时的梦想,也不会热情活力得连续几日奔波加班熬夜至下半夜,第二天8点准时精力充沛神采飞扬地开会议事.他常说做好事情很重要,认同自己的工作,用心去完成,否则如行尸走肉般按部就班,怎能成事

聊起自己办的第一次摇滚演唱会,他直言就是“攒”出来的,和几个玩摇滚乐的朋友聊得高兴,一拍大腿:干脆咱们自己办一场算了.然后开始在市里找乐队、搭台子、租音响灯光,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开来.“那时候也没什么吉他音响、贝斯音响,也没那么复杂,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弄出声的,反正现场效果很是火爆.”

如今国内大大小小的音乐节发展相当迅速,音乐节这种形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可以说,音乐节正成为大众娱乐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事隔十几年,马东要再次做起一个音乐节,而国内音乐环境已大不一样.“我们做音乐节并不是跟风而动,相反,是试图回避国内音乐节存在弊病的一种尝试.”确实,目前国内一些音乐节过于注重形式和包装的东西,而忽略了音乐本身这种重要的因素.“反正,我作为资深的摇滚乐迷,你要让我呆在这些音乐节的现场,我可以告诉你,我一个小时都呆不了.我只想揪住主办方大声质问:请问,你能不能告诉我,音乐在哪里”马东如是说.

音乐节和乐队是音乐节的核心

音乐节是舶来品,国内的音乐节其实是模仿国外音乐节的模式.中国从来就不缺乏成功的模仿者,但可惜的是,音乐节的模仿却没有那么幸运,根据公开的资料,国内赚钱的音乐节寥若晨星.如果真是如此的话,这是这些音乐节组织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一个商业模式经过了10年的摸索还没有找到盈利模式的话,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

马东做好音乐才是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在马东看来,音乐节的核心是音乐,如果音乐糟烂无比,只看到一群所谓的“玩乐人”在台上乱蹦乱跳瞎胡闹,简直是折磨观众的视觉神经与听觉神经.“我曾看过一个大型音乐节的乐队演出,主唱说为了纪念MJ,特翻唱一首MJ的歌曲以示怀念,结果歌曲唱得不堪入耳,无论是配器还是英文发音均一塌糊涂,台下骂声一片,MJ若在天有灵,都得气活过来等”这种现象在每一个音乐节上都会发生,也反映出国内合格的原创乐队实在少之又少.“既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办方更应精挑细选.你不能老拿这种音乐去忽悠你的顾客.我们最原始朴素的想法是,基于对音乐现场的理解,我们应该呈现怎样的音乐给顾客,我们就往这个方向努力.”

现国内音乐节的另一“发展趋势”是形式上的盲目和追求规模,动辄搭多个舞台上百只乐队,虽然规模是大型音乐节的一个特色,但是不能盲目攀比甚至暗中比拼.你有4个舞台,我就设6个,你请100支乐队,我就请120组艺人.2010年的草莓音乐节,谢天笑的台子与旁边重金属台挨得太近,重金属一起来,就直接盖过了他的音乐,歌迷与乐手的情绪都受到了影响.记得2009年一个号称国内最长的音乐节,跨度一个多月,像这些和市场脱节的“之最”都没有太多意义.

国内音乐节目前就是金玉其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谈不上是文化创意产业.乐手就是农民工,资方主要靠压榨乐手的劳动成果、降低成本以维持自己庞大的开支,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鲜明的特色.据说有一个乐队参加过一个国内知名音乐节后义愤填膺,说音乐节的主办方根本没把乐队当人,相反,对快男超女们确不敢有一丝懈怠.“乐队是音乐节的核心,做音乐做到这种分上,我觉得是一件很悲哀很荒唐的事儿.”马东说.

要做精品化音乐节

音乐节是一个新兴产业,在国内经过10年的探索,还没有找到一条成熟的盈利模式.即便如此,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说明大家对音乐节市场前景的认可.在乐观的同时,应该保留一份谨慎和担忧,年复一年就那么几十支乐队,会不会某一天观众出现审美疲劳

音乐节的硬件设施和现场已经做得相当不错,而在软件怎么写作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间.其次,主办方有责任去引导市场和消费,而不是一味迎合,因为很多音乐爱好者是缺乏一定的鉴赏能力的,基本上是属于跟风消费的群体.

另外,目前国内音乐节同质化严重,很多音乐节出现的都是那些熟面孔.你闭着眼睛到了一个音乐节,睁开眼睛看,都不知道是在草莓,还是迷笛.不过,今年情况已有所改变,因为如果你睁开眼睛看到了超女,那便是草莓了.在马东看来,这是毫无原则的妥协,是对自己不自信的表现.

“我们也会向市场妥协,但不会向靠市场炒作出来的“流星歌手”妥协.”向市场妥协,是指在曲目的选择上考虑到市场的接受度.“流星歌手,如果我们团队不认可,我们是不会让他们踏上我们的舞台.”

“享乐派”的举办,是马东针对目前音乐节现状摒弃其弊端的一次大胆尝试.“享乐派”要真正做到让观众享受音乐,定位在不跟风、有自己音乐主见的观众.其他音乐节注重宽度,“享乐派”注重深度,这种深度体现在不仅对乐队进行深度挖掘,而且对曲目进行深度挖掘,从而找到适合市场需求的乐队和曲目.

“享乐派”有自己鲜明的主题.比如6月份的合肥站,6月是迈克尔•,杰克逊去世一周年,特设了“向MJ致敬”环节,乐队会回顾MJ的代表曲目.此外,还设置了经典回顾环节,对过去50年摇滚乐的代表作品进行回顾.“我们有两支非常专业的乐队将诠释这些经典作品,这并非很多乐队都能做到的.”

一场好的音乐节能够健康地运营下去,主办方不仅要对乐队有所要求,也要善待活动的利益相关者,包括顾客、赞助商、供应商、社区、乐手.只有形成多赢的局面,音乐节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有着多年大型企业运营与管理经验的马东,致力于做精品化的音乐节,并且构建独特的商业模式,他的探索与实践,将为国内音乐节的成长与提升提供一个新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