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育的审美创造

点赞:22549 浏览:1051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陈晓岚(1966.7)女,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育.音乐教育

摘 要:声乐主要指的是表演属性,应归于社会的实践领域;而声乐教育则是声乐和教育的彼此融合,以审美价值属性作为相似度检测和桥梁,从而产生的具重大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 键 词:声乐;声乐教育;审美创造

声乐教育作为一门新艺术类型,他不仅仅是体现了人们卓越的艺术创造,而且还体现了人们精神家园生活的审美价值诉求.它是我们审美意识赖以建立的终极意义,声乐也是人声音的社会实践运用,通俗的说话就是歌唱.在这种程度上来说,声乐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以及家庭的教育几个方面.它也包括了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育高等师范院校专业院系的声乐教育和专业院校声乐专业的几个不同的类别.所有这些构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①.因此在探讨声乐教育的审美创造时,我们必须明确其声乐教育审美的基本价值概念界定和审美作用以及审美意义,才能充分理解声乐教育的全部审美性内容表达.

声乐教育的审美创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声乐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声乐教育审美的概念界定

声乐教育审美性特征在于声乐艺术自身滋生出的一个具有美感效应的相似度检测,也就是具有审美的价值和审美的功能.在本质是必然是以审美性作为其精神的价值指向.进一步的说,声乐教育是以审美为物质载体来获得意义上的表达,以一种艺术美的总体表达方式来对艺术的接受者进行的美的教育.当然对于专业的声乐教育来说,还必须展开声乐历史、声乐的技法理论中把具有美学价值特征的成分相符考量,使艺术接受者(这里主要是指学生)对审美创造理念与审美价值体系的加以把握和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明白到这点,因为声乐教育意味着使人们以审美性作为桥梁,不断的去超越现实生命具有的局限性,获得一种新的艺术活力,一种新的艺术生命的创造力,意味着声乐教育精神生命的不断升值;这也就是要使人“兼具最丰满的存在和最高的独立自由”,②真正声乐教育的审美创造正是希望努力的达到这一艺术教育的终极目的.


因此,声乐教育对人的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常常是以声乐的诗意韵律来进行审美创造表达.表现在“除了通常的对人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音乐联想与想象能力、音乐情感的感受与领悟能力、音乐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之外,还应包括声乐对身体、呼吸和心智的调控能力,声乐学习与表现中的超越与释放自我的能力等方面.总而言之,声乐教育的审美性创造表达是与我们的生命高度契合所形成的共同跳荡的审美效应.让我们可以实现自我突破,发现自由的价值艺术空间,懂得现实生活的真挚和可贵.声乐审美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2.声乐教育的审美作用

(1)声乐教育有效的建构审美心理结构

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包含了视觉的感知力、感觉的想象力以及直觉的理解力.首先,我们应该培养其积极敏锐的视觉感知力,声乐是在一定的距离内通过声音来刺激我们的视觉,从而激发我们在时间和空间的过程中体悟情感生命的起伏状态.倾听音乐,是对音乐本身结构的内在形式感、韵律感、多声部的音乐感以及乐曲结构的整体感受过程,感受到社会的多元性:对称、协调、匀称等多样同一;感受情感的丰富性:炽烈、奔放、豪迈亦或是伤感、沉重等.其次,我们应该培养其积极感觉的想象力.音乐本身不可能为我们塑造成一个具体可感的视觉审美价值形象,他将丰富的情感特性包容在抽象的想象形式之中,他所表达的是一种想象的情感形式,一种朦胧而幽深玄远的审美境界.最后,审美的直觉理解力它是对声乐形式特殊的意味进行的直觉把握力,通过视觉、听觉的感知判断力理解其直觉的意味形式感,它是一种有意味的审美形式创造,不是对于现实世界客观真实逼真的模仿再现,而是借助于认知的思维势力进行的审美直觉理解.说到底,声音教育的就是在于提升人们对审美价值的创造.

(2)有利于声音教育实践活动的审美价值引导

声音教育的审美性价值研究无疑会对整个声乐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引导作用.面对日新月异的声乐艺术媒介,其声乐艺术的特性也必然会起着深刻的变化,也必然会影响声乐教育的审美价值观,所以,我们应该对声乐教育理论规律进行有理、有序、有节的归纳和总结,并使之对声乐教育实践活动起到促进作用,朝着正确的美学价值方向,有利于声乐教育的审美价值创造.

3.声乐教育的审美创造

声乐教育是培养人们谐和、自由、完整人格等价值结构属性为己任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而高深的价值工程,审美用内化的形式,从人自身上唤醒那些真正具有“完整的人(希勒语)”价值特性.正如鲁迅先生说:“文艺是国民精神的所发的火光,也是国民精神前途的火光.”③所以说仅从声乐教育的特征来看,其构成的审美价值因素也是复合式的表现,即:语言的音乐,因此,作为审美教育主体的学校和社会教育也就带上了特殊的审美效应,即:它是慰藉我们心灵出走的疲惫,陶冶人们的精神情操和审美理想,成为我们净化心灵的方式.

声乐艺术的审美本质以及审美结构十分清楚的告诉我们:它是音乐的形式与诗歌的形式天衣无缝结合起来的一个艺术王国,当人们沉浸在如痴如醉的抒情歌曲或令人心领神会的歌剧表演过程中,并为之感动、流泪或者欣喜若狂的时候,这种艺术形式的确有着真正的普遍的文化意义.④由此看来,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用一般的形式是无法进行直接的文化表述的,然而用声乐的审美形式则可以完成这一艰巨的具有创造性的教育使命.

可以说,声乐教育用其直接的审美形式表现了人们最纯情的生命审美价值属性,通过声乐教育,艺术精神的生命价值形式感、韵律感和节奏感得以落实,而且这种节奏的形式感和韵律感没有停留在形式层面,还向着生命的节奏敞开,借用格式塔心理学的术语说,它与我们的生命节奏具有异质同构的内在关系,是生命节奏的具体沉淀;它不仅可以使审美得到完整意义上最充实、最大空间的释放和发挥,而且也使作为区别于其他的艺术(绘画、文学、舞蹈等艺术种类)类别,比如说:绘画是画的表现,音乐是声音的表现,乐器是伴奏的表现,也正是这种最充实、最大空间的释放和发挥实现了声乐教育的自身艺术审美价值获得了文化含义的增值,让人们对于声乐教育的审美终极意义的认同.还是叔本华那一句对音乐本体的看法是那么的贴切:“一切艺术都希望达到音乐的状态”,无疑会使我们顿开茅塞.

(安顺学院艺术系,贵州,安顺,561000)

注释:

①引自余笃刚主编《声乐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②引自希勒《审美教育书简》,第13封信.

③转引自黄宗贤主编.《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术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第34页.

④引自余笃刚主编《声乐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版,第1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