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宝宝管理情绪

点赞:29946 浏览:1421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元元10个月了,比较敏感,不喜欢嘈杂的声音,但他又偏偏晚上睡眠少,白天睡眠多.白天元元睡觉时,妈妈总是小心翼翼地活动,即使这样元元也睡不踏实,中间要醒几次哭几次,每次都需要妈妈亲自哄抱才能再次入睡.睡醒以后他也只让妈妈抱着玩,其他人一概不要.为此,妈妈外出必须要带着宝宝.妈妈不知道元元为什么这么频繁、持久地哭闹这种情况在宝宝稍大一点以后会不会有所改善它预示了某种性格类型吗

宝宝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思,他用简单而直白的哭声表达复杂的身体和心理需求,因此,解读宝宝的情绪与心理成为年轻妈妈的一个基本功.

不管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需要科学管理.管理的关键在于情绪表达得是否适度、适时和适宜,这三者分别指情绪的强度、持续时间和表达方式,例如喜悦适度就不会得意忘形,恐惧适时就不会持续过久,愤怒适宜就不会伤害他人.只有适度、适时和适宜的情绪,才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0~1岁生理性情绪体验为主

宝宝最初的情绪主要是由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激发的,例如吃饱穿暖、睡眠充足、衣物干爽,宝宝的情绪就平静、愉悦;如果饿了、渴了、热了、冷了、尿布脏了或湿了、周围太吵了、光线太亮了、蚊虫叮咬了等,都会让宝宝感觉不舒服,他就会不安、烦躁甚至哭闹.仅仅满足宝宝的生理需要不足以让宝宝的情绪健康发育,因为1岁以内的宝宝也有心理和社会需求.

例如刚出生几天的宝宝在睡眠的时候会微笑,出生2周后醒着的时候也会微笑,但这都是脑电波活动的信号,是没有社会意义的生物性反应.从1个月开始,宝宝感到身体内部舒服了,也会用笑来表达,仍然属于生理性的情绪体验.3个月以后,家长碰碰宝宝的脸、摸摸他的皮肤,或者是他听到了熟悉的声音等,都会引起愉快情绪的反应,属于与人亲近交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社会化情绪出现的起点.

宝宝最初的基本情绪有七种:快乐、兴趣、愤怒、悲伤、恐惧、厌恶、痛苦.这些基本情绪被认为是人类共有的、天生的.有研究发现,先天失明的孩童从未见过快乐、悲伤与愤怒的表情,却能出现与普通人相似的面部表情,例如用微笑和蹦跳表示快乐,用转过身、撅嘴和皱眉表示悲伤与愤怒.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宝宝的基本情绪开始分化为更多、更细致的情绪,例如2~7个月的时候,宝宝的快乐情绪开始分化,有了选择性,对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反应.2个月的时候能够通过视觉、听觉辨认带养人的面孔和声音;3个月时对熟人的脸比不熟悉的人脸笑得更多;6个月只对亲近的人微笑,如果妈妈对他笑,他也会有意识地对妈妈笑,出现交流应答性的微笑.宝宝的快乐情绪逐渐从笼统走向分化,越来越指向自己熟悉和亲近的人,说明宝宝的认知辨别水平提高了,有助于进宝宝情绪稳定性的发展.

人们通常认为小宝宝不需要情绪管理策略,其实未必.例如宝宝的哭声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根据场景的变化和家长的不同反应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当他感觉到肚子饿的时候,先是出现哼哼唧唧有节奏的哭声,并不由自主地伸出舌头作出吮乳的动作或者吸吮手参如果家长不予理睬,几分钟后哭声加大,并伴随四肢蹬踹;如果吃到奶了,哭声立即停止.有时宝宝吃完奶后不久还会啼哭,那可能是因为他一次没有吃饱,或者吃饱了想找大人.与他嬉戏,宝宝在这些情况下表达情绪的音高、频率、表情和动作都是不同的.细致、敏感的家长能够觉察出宝宝所采取的不同的情绪管理策略,并以相应的行为进行回应.

看成人的笑脸、听妈妈的声音、接受成人的引逗、放柔和的音乐以及偶尔出门转转,都能激发宝宝的快乐情绪.如果整天呆在屋里,成人很少与他交流,宝宝的情绪体验单调,社会性情绪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1~2岁表达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需求

1~2岁的宝宝开始大量地表达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需求,容易出现执拗、哭闹、发脾气的情况,家长劝说比较困难,出现这种特点与宝宝的身心发育水平密切相关.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出现三个突破性的发展:一是掌握了自由行走的技能,大大便利了宝宝自主探索;二是先后学会说“我的”和“我”,第一次把自己与别人分开,具有了真正意义的自我意识;三是能够以词代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这三个能力的发展同时助长了宝宝的大脾气.

1岁宝宝的情绪继续分化和丰富,以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为主.他把自己的情绪与别人的情绪分得越来越清楚.1岁的时候听见别人哭,他也会跟着哭起来,但到1岁半的时候,听见别人哭,他会好奇地看一看别人怎么了,再看一看妈妈能不能给点什么帮助.他不再把别人的情绪当做自己的情绪,也不认为别人的情绪与自己完全无关.宝宝12~15个月的时候出现害羞情绪,16~18个月时开始出现嫉妒情绪,当妈妈抱别的宝宝,或者给别的宝宝玩具和食品时,他都会不高兴,要求妈妈抱自己,要回甚至抢回玩具和食品.

1~2岁宝宝的逆反与依恋并存,一方面我行我素、不听劝阻;另一方面紧跟大人、寸步不离、比较缠人,尤其是对母亲的依恋非常强烈,有的宝宝甚至只让妈妈陪伴,拒绝他人.同时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比较恐惧,看似变得胆小.宝宝的逆反、依恋与恐惧交织在一起,时常让家长感到困扰,其实这些都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正常现象,是宝宝情绪和心理进一步发展的表现,需要家长妥善应对.

虽然宝宝脾气大了,但是他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父母使用转移注意力法比较容易奏效.例如宝宝不愿意让家长给他穿衣服,如果给他讲穿衣服的重要性并不容易让孩子配合,但是用夸张的表情随便编一两句小猫与小狗的故事,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被家长的故事所吸引,并暂时忘记了穿衣这件事,这时家长很快就把衣服套在孩子身上了.因此,1~2岁宝宝发脾气是在表达强烈的自我,家长不宜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迂回一下就能缓解宝宝的情绪.

1~2岁宝宝容易出现吸吮手指和奶嘴的行为,最初是断奶或者出牙的原因,当饥饿、睡前依恋奶嘴或者牙龈发痒的时候出现这种行为,后来就逐渐演变为自我慰藉的情绪调节方式.当宝宝无聊、尴尬、难过、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可能把手指放进嘴里,这时宝宝已经不再处于断奶和出牙的阶段,家长就可以判断宝宝可能是在情绪上出现了困扰,再提供适当的帮助.

2~3夕情绪与自我评价紧密联系

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之后,2~3岁宝宝的情绪开始与自我评价紧密联系,对自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但这不是宝宝“纯粹的”自我评价,其中深受父母评价的影响.如果宝宝完成一件任务后,父母给予欣赏与表扬,他就会感到愉悦与自豪;如果任务失败,但是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宽容和鼓励,宝宝的消极体验将大大减少,有利于自尊心的发展.

色彩对宝宝情绪的影响开始出现变化.每个人都有审美偏爱,它指引人们优先喜欢和优先选择某一事物或者事物的某一特征.心理学研究发现,3岁前的宝宝先天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偏爱,明显地表现出对、红色和白色的偏爱,其次才是绿色、蓝色和紫色.

2岁左右开始出现尴尬、内疚和骄傲等自我评价性的情绪,并与父母的价值导向密切相关.因此父母的价值导向不要偏激与单一,要培养宝宝多方面的情绪体验,才能使积极情绪的源泉更加丰富.

2岁以后的宝宝还会出现想象性恐惧.以前的恐惧主要是外部环境引起的,现在的恐惧则是被自己的想象力吓着了.例如有的宝宝抗拒幼儿园的新坐便,除了因为幼儿园与家里的厕所不一样外,还可能因为有的宝宝看见水旋转着流走了,担心自己会掉进马桶被水冲走.

2岁是宝宝陌生焦虑情绪的转折点,特别怕生胆小的状况开始逐渐下降,但如果生活在封闭的养育环境,可能要到2岁半才能缓解这种焦虑情绪.

2~3岁的宝宝开始尝试用更加成熟的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例如父母不能满足自己需求的时候,以前他会用夸大真实感受的大哭方式给父母施加压力,2岁以后他逐步学会抑制这种简单幼稚行为,尝试用其他多种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例如直接质疑:“妈妈,我很生气,我要走了,再见.”或者撅着嘴不说话、不理人,或者自己走开、拿个玩具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等,父母要接纳宝宝的这些策略,鼓励宝宝自我成长.

帮助宝宝管理情绪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宝宝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开始具有查重掩饰的能力,也就是向别人发出错误信号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他已经能够认知他人的心理活动,检测装出他人信以为真的状态,来掩饰自己的不安全、挫败或者畏惧情绪,以维护自尊或者逃避父母的批评与惩罚.但是这个年龄宝宝的查重行为比较生硬,为自己的不适宜行为生拉硬扯一个理由,而不考虑别人是否相信.例如家长交代他不要吃糖,他偷偷吃了,当父母问他:“糖到哪里去了你吃了吗”他可能嘴里正在嚼糖还矢口否认自己吃糖了.父母不要严厉责怪宝宝说谎话,越是批评,宝宝就越紧张害怕.如果宝宝发现自己做错了事情、说了真话,能够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对诚实的奖励,他就会放松心情、学会诚实,放弃用撒谎调节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