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之魂2016年第20期

点赞:17360 浏览:796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见过杨慧珍的人,都会被她身上所散发出的气质所吸引,除了外表的美丽,杨慧珍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更多的是对医疗事业无悔的追求,这种追求,成就了她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梦想,也给她的人生,赋予了更多更美好的价值和意义.

翻开杨慧珍的人生履历,1972年、1976年、1982年和2003年这4个时间节点,成为她从医40年来最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从一名“一根银针走天下”的乡村赤脚医生,到山西省特色名医、十佳名医,再到省城一座700多人的医院院长,杨慧珍正是凭着一颗心怀患者的朴素之情,不知疲倦地向前走着.

感恩之心

“将来退休后,我一定回农村去,去给那里的村民看病.”杨慧珍提到的农村和村民,是她一生都深深怀念的地方,也是她40年前“扎根农村干革命”的地方.

1972年,16岁的杨慧珍从卫校毕业,被安排到长治沁县的一个贫困山区做赤脚医生.想到自己就要从事白衣天使的工作,杨慧珍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她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到: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来到山区,杨慧珍最先感受到的是当地村民生活贫困、经济拮据.出发时的憧憬瞬时被现实击碎,但没有被击碎的,是她心中“治病救人”的追求.这种追求,也为她后来的人生信仰播下了种子.

望着村民们渴望的眼神,杨慧珍决定凭着自己在学校学到的针灸知识,让村民不花钱就能把病治好.她时常在看病之余独自上山挖草药,并在自己的身上熟悉针灸穴位.人们经常看到她风里来、雨里去,到田间、到地头、到屋舍、到炕头,潜心为村民治疗各种疾病.生产队负责人看到她辛苦的样子,特意给了她一块地,让她在地里种起了薏米、党参等常用药材.春耕冬收的日子里,一拨拨的村民来到这块地里,他们牵着牛、摇着耧、扶着梨、扛着锄头,前后呼应着来帮助这位给他们带来健康的“使者”.

一根银针一把草,这是她给村民治病时的两样“行头”,这“行头”,让大家面对生病不再犯愁.

庄稼地头,她背着药箱为干活的村民打针、送药、包伤口;煤油灯下,她用灵巧的双手为老人扎针、熬药、量体温;教室里面,她为生病的孩子听诊、喂药、种“牛痘”,土炕头上,她为一户户人家接下了新生命.

每当一个婴儿的啼哭声响起,村民总会捧起一碗热呼呼的小米粥或一碗漂着盐香的葱花面递给她,碗底也总会藏着一个荷包蛋,那是村民对她最好的报答.

电影《春苗》在村里放映的那个晚上,许多村民指着荧幕上的春苗说,这个叫“春苗”的赤脚大夫演的就是咱村的慧珍.她笑着说:不是.可朴实的村民们一直到今天都还坚信,“春苗”就是慧珍,慧珍就是“春苗”.百姓的心,就是一杆秤.

1976年,“”被粉碎,杨慧珍在这一年被推荐到长治医学院上大学.临走的时候,全体村民敲锣打鼓送她到村口,拉着杨慧珍的手,大爷大娘们有万般的不舍,递上杨慧珍的行李,老村支书和大家对她有太多的留恋.

“学到知识,我还会回来的.”这是杨慧珍与村民分别时说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萦绕在杨慧珍心中已经整整36年.

36年前,杨慧珍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省城工作,36年来,她没忘记自己与村民临别时的那句话.她经常利用回家探亲的日子到村子里.每当村民听说慧珍要回来了,乡亲们总是拎着、土豆、辣椒等“特产”在村口等着她.那一串串鲜红的辣椒,一兜兜带着泥土清香的土豆和,是村民们对她的情意,对她的念想.拉着那些已经白发苍苍的大爷大娘,已升为院长的她,还是和当年一样,热情、认真地为大家把脉看病.

“退休后我一定要回去,是沁县的农村培养了我,给了我锻炼的机会,从医40年来,许多宝贵的经验都来自于那个时候,我想念他们,更感谢他们.”杨慧珍说.

平民之愿

1982年3月,在商业局下属食品三厂当了两年全科医生的杨慧珍回到太原市商业职工医院工作,也就是现在的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被安排在妇产科工作.做一个最好的妇产科医生是她到岗位那一刻最清晰的奋斗目标.为了跟老助产师多学知识,她常常跟完这个班,就去跟那个班,跑腿打杂的事她全包了,一天到头她总是累得腰酸背痛,同事们劝她别自己找苦吃,她说:“这明明是在吃‘补药’,咋能说是吃苦呢.”

腿脚勤快的她很快受到了老助产师的喜欢,给她提供了许多观摩的机会,单位也多次派她前往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南京鼓楼医院等医院进修学习,这为她后来成为一名出色的妇产科医生奠定了基础.

1983年4月,“万婴之母”林巧稚去世,这位1901年出生于厦门鼓浪屿一幢老屋里的女性,一生都在为妇产医学事业而奋斗,她曾深深地影响着杨慧珍,她的去世,更增加了杨慧珍遵循着她的步伐去做一个最好的妇产科医生的理想.

许多上世纪90年代在商业职工医院就诊的患者还记得,这座首批被授予“国家级爱婴医院”称号的医院,在“办老百姓医院”的总体思路中,以妇产科主任杨慧珍为首引进的周氏新技术填补了省内同行业空白.能自然分娩的一定争取自然分娩,胎位不正或其它异常情况需要手术的尽量采取横切口剖宫术,这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病痛、降低了患者的医药费、缩短了患者住院日,在医院妇产科推出生孩子650元的低费用标准后,许多产妇慕名前来,只为“让杨大夫接生”,医院一度产妇爆满,妇产科年分娩人数达到2000多人,杨慧珍最多的时候,一天接生19名新生婴儿.“生娃娃大户”随着人们口口相传,在商业职工医院家喻户晓.

“又一个新生命来到了这个世上.”每当托起一个小生命时,杨慧珍那带着口罩的脸上,都会洋溢出一个做母亲的笑容.

工人、农民、学生等一个个前来就诊的患者与杨慧珍“攀”上了亲,“带”上了故.

一个冬天,一位庄稼汉子背着两个大南瓜来医院看望曾救治了媳妇和儿子两条命的恩人杨慧珍.收下南瓜,杨慧珍连声问起母子近况.

“好着哩,我媳妇总念着你,这不,快过年了,她让我进城给你送俩南瓜.”庄稼汉子回答着.

来人走后,坐在杨慧珍旁边的一位朋友大惊小怪地问:“你咋还和这种人打交道,也不怕掉价呀.” 杨慧珍一笑:“在医生眼里,患者没有贫富贵贱之分.”

正是杨慧珍的这种平民之心,让她一次次愿意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在医院工作了22年的杨晓琴作为纪委书记,回忆起杨慧珍当年成功救治一名羊水栓塞病人时的情景,依然非常感慨.她很难忘记,当杨慧珍迈着疲惫的脚步走出手术室,告诉病人家属:“母子平安.”那一刻,病人家属那齐刷刷一排跪在了杨慧珍面前时的情景.

这一跪,跪出了一名医生最神圣的职责,这一跪,跪出了几位老乡的无言以报的感激之情.

“我们的手里攥着的是母子两条命,这两条命一旦有个闪失,她们的家就倒了,所以,我们必须保证每一对母子平安.”杨慧珍经常这么对身边的医护工作人员说.

杨慧珍的平民心结,还表现在她跟着下乡医疗队去给乡亲们治病的路途中.吕梁、阳泉、榆林等都是她常去的地方.她说:“只有坐在农民的炕头上为他们送去健康,我的心里才踏实.”

一年冬天,她和医疗队来到兴县的一个农村,这是一个比自己当年当赤脚医生那座小山村还贫困的地方.在一间房子的病榻前,杨慧珍看到一位刚生过小孩4、5天的妇女,直肠破裂,生命垂危.旁边,就是嗷嗷待哺的胎儿.看到眼前的情景,杨慧珍顾不上病人身上感染后散发出的异味,立即让她的家人去写缝合伤口的丝线,自己动手烧水为缝合做消毒准备.

那一次,杨慧珍用病人家属2元钱写来的线为病人缝合了伤口,她的名字,又一次被村民记在了心里.

生命之约

在杨慧珍的世界里,病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决不能用“有没有好处”来衡量生命的价值.2003年,在大家推选下,临危受命走上院长岗位的杨慧珍在“办老百姓医院”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关爱生命,奉献真诚”的怎么写作理念.妇科主任牛丽萍是和杨慧珍在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她接过妇科主任的担子,也接过了杨慧珍的信任.在今年建院60年的日子里,她说:“我会以心灵呵护心灵,以生命温暖生命,做一个心系病患,博爱奉献的人.”

医者之魂2016年第20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妇产科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杨慧珍倡导对患者生命的尊重,得到了医院同事们的广泛认可.在她临危受命之际,也正是医院原有的就医模式发生巨变之际,是医院还没有做好准备就被推向市场化运作之际,是医院在脱离“母体支撑”一下子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际.10年来,在医院和大家饱受切肤之痛的时候,杨慧珍与大家一起仍然坚守着“关爱生命,奉献真诚”的理念.作为一名医生,杨慧珍对生命有着太多太深刻的理解.

40年前的那个小山村,当赤脚医生的杨慧珍目睹了一名胃穿孔的中年男子突然离去,那一家老小哀声不止的情景,这让杨慧珍暗自下定决心:做一名医术精湛的医生,去挽救更多的生命.

所以,她对生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理解,她对治病救人,有着不同于别人的追求.她一次次工作在手术台上,晕倒了,站起来,不为别的,只为一个个患者可以康复起来.

一次,一名产妇大出血送进了医院,正在休息的杨慧珍听说后立即赶到医院,组织抢救.由于病人出血严重,且伴有弥漫性出血,已经休克,眼看着一个人生命就要没了,杨慧珍立即让血库送来12袋血液,“挤血”抢救病人.在一旁的医护人员提醒杨慧珍:“用这么多血,还是先让病人家属把押金交了吧.”

“现在哪有时间说交钱,先救人要紧.”杨慧珍严厉地说.

在外等候的病人家属急得团团转:“这也不让交押金,是不是不诚心给我们抢救啊!”

两个多小时后,病人病情得到控制,杨慧珍走出手术室,病人家属上前感激地拉住她的手连声致谢.

孕妇房爱萍被家人送到医院时,胎儿呈臀位,脐带脱落,一只小脚已经露了出来,胎儿随时面临在宫内缺氧死亡的危险.身为院长的杨慧珍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赶往手术室,直到婴儿出生,母子平安,杨慧珍才回办公室.


有人说:杨慧珍视生命第一、精神第二、金钱第三.这是对的.多年来,杨慧珍一直秉承着自己的信念,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对一名医生来说,医德和医术同等重要.这是杨慧珍从医40年始终坚持的观念.在她的办公室,挂着一幅“艰苦创业 再铸辉煌”的条幅.人们相信,她心中的“辉煌”,不是用一座医院收费的高低来评判,而是以一座医院救治病人的多少来衡量.

又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杨慧珍带着她“八院人”以“知荣辱、树医德、促和谐、求发展”的十二字方针,满怀信心,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前进.在杨慧珍办公桌的蓝图上,一座医疗设施更加完善的“新八院”正在酝酿中.到那时,八院将会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救治的条件和设施,将会让更多的生命得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