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教学

点赞:22179 浏览:1048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充实而又紧张的高三工作已结束,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既有成功之处又有遗憾的地方,现总结如下:

一、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握复习尺度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三复习的指南.所以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有针对的制定复习计划和复习目标.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做到:全面系统复习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渗透能力的培养.第二轮复习时,根据第一轮的复习情况,自己编制复习材料进行专题复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阶段为综合训练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高三物理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研究高考试题,把握复习方向

每年的高考试题代表着高考命题的方向,也是我们高三老师必研究的试题.为此我们搜集了历年的试题,重点对13年各省市高考试题按知识点进行整理分类,认真分析试题的特点,明确了命题的方向,同时借助于各专家对14年试题的预测,在选取例题、练习时注意到题目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选取那些难度适中的中档题.如历年的高考题,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科技的题,能够充分考查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题目.

三、采用滚动+渗透的方法,有效减少复习中的遗忘

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遗忘现象比较普遍,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零乱的,缺乏系统性、完整性.为了解决这种现象,我们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尝试;

1.指导学生做总结.高三总复习不能只停留在对所学知识点的简单罗列和识记,而是对原有知识进行重新加工并构建新的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的过程.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在复习中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做小结.由于复习教材是按章节编写的,它的优点是便于进行单元教学,但是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割断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变成了孤立的条条块块.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我们要求学生做小结时尽量跳出原有章节的限制,寻找一根主线,尽量把与主干相关的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每章有小节,力学部分、电学部分知识网络等).通过这样方法来做小结,既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成一个完整的框架,又可以引导学生顺便复习一下其它相关知识,使前后知识相呼应,较好地减少了遗忘,极大地提高了识记效率.

2.以专题形式来突破难点、巩固重点.各章都有一些重难点和易混淆的模糊点,并且各章节的知识点又有相关性,为了突破难点、消除模糊点,我们根据复习进度及时安排小专题训练来加以解决.例如:在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时,涉及到“收尾速度”问题,我们把“雨滴加速下落时阻力逐渐变大”、“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时牵引力逐渐变小”、“金属杆在磁场中沿金属导轨加速滑动时安培力逐渐变大”等这类相似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从这些“貌离神合”的问题解答中总结出其中的共同点,从而减轻记忆的压力.再如:能量观点和动量观点是解决力学综合问题的两条重要思路,为了巩固这一难点,我们设计了“打积木块”问题、碰撞问题、弹簧类问题三个专题,使学生遇到力学综合题时,不再无从入手.

3.月考试卷采用滚动法命题.学校每月组织的月考正是我们知识回顾的时候,因此每次试题都将所复习到的知识作为考试范围,同时注重试题的综合性,使学生对前面复习过的知识进行定期回顾,避免遗忘.

四、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刚进入高三,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如果过早的瞄准高考难度,学生学不会就会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针对这一问题,在复习过程中,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1.在布置作业时、试题的设置时都会考虑到不同程度的学生,使他们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完成不同部分试题,这样学生就会有复习的成就感同时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2.鼓励学生提问题,调动学生课堂复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勇于发言的胆量和勇气.课下多与学生沟通,营造一个和谐的复习气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作业做到全交全批,批作业主要训练学生解题的规范性,使学生做到文字叙述不但要尽可能流畅,而且要符合逻辑,专业语言必须表达规范.各个符号要符合规定,作图要规范,数字答案要有单位,符合有效数字规则.

五、同组分工合作,资源共享

我和何兰在备课时通常根据各自的长处,进行合理的分工,每人认真准备一部分,然后在一起讨论制定最后的教案.这样可以相互提高、取长补短同时又可以节省时间.

六、教学上值得反思的地方

1.时间安排上考虑不周,没有安排机动时间,感到前松后紧,尤其是最后综合训练时间太少.

2.对学生的成绩不太满意,感到与自己的付出有些出入,不甘心,这也许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的问题上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究、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