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艺术教育的可持续性

点赞:22924 浏览:10586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艺术教育本质论的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下,幼儿艺术教育的教育目的也发生了变化,由原先设想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与表现力,而艺术教育正是发展儿童这些能力的工具,转为现在的培养儿童理解、欣赏艺术的能力,并且通过艺术教育来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教育目的.本文旨在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宗旨与实质进行探讨,基于国内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找出最可能实现幼儿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手段.

关 键 词:幼儿艺术教育,实质,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幼儿艺术教育与成人艺术教育一直为人所混淆,人们把幼儿艺术教育更多地看做是一种专才教育,呈现出非艺术化、专业化、成人化、时装化、尖子化和庸俗化等特点.忽略了幼儿艺术教育真正的也是最主要的目标――实现美育.本文旨在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宗旨与实质进行探讨,基于国内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找出最可能实现幼儿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手段.

关于幼儿艺术教育研究,国内可查阅到的相关文献比较多,已有研究较多地集中于幼儿艺术教育的某一方面,例如幼儿音乐教育,幼儿美术教育等.具体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幼儿艺术教育对儿童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以及幼儿艺术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引进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教育内容也进行了重新划分,将原来的音乐、美术两门学科重新整合,称为艺术教育.因此,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宗旨及实施对策等问题,应引起关注并进行必要的研究和探讨.但是在这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幼儿艺术教育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它的宗旨又是什么.

在艺术教育本质论的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下,幼儿艺术教育的教育目的也发生了变化,由原先设想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与表现力,而艺术教育正是发展儿童这些能力的工具,转为现在的以培养儿童理解、欣赏艺术的能力,并且通过艺术教育来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教育目的.[1](陈敏君2009:20)《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也告诉我们,幼儿艺术教育不仅是艺术教育的开始和启蒙阶段,更有着促进幼儿实现人格的完善的美育功能.即,幼儿艺术教育就是让每个幼儿在其艺术天性的引领下,在教师适当的帮助下,按他自己的能力水平,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大胆、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他对周围世界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并从中体验到自由表达与创造的乐趣.其中提到的幼儿美育是培养幼儿感受美,爱好美和表现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难看出,要想实现幼儿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就必须以实现它的目的――美育为宗旨,在找到实施美育的最佳途径的基础上教幼儿掌握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幼儿的兴趣,初步发展他们对周围生活、大自然、文学艺术中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及创造力.

幼儿艺术教育所涉及的教育领域包括幼儿美术、幼儿音乐、幼儿歌舞、幼儿表演、幼儿书法、幼儿文学和幼儿影视等等.西北师范大学沈建洲教授对幼儿艺术教育的性质作出过这样的诠释:第一,幼儿艺术教育是操作教育.即幼儿的愉悦情感、美感体验和技能习得都是在操作性的艺术行为中获得的,所以必须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和环境;第二,游戏伴随着幼儿艺术教育的全过程.即艺术与游戏同源同质,具有渗透性和互通性;第三,幼儿艺术教育是源于美的情感教育.幼儿即艺术教育不是艺术领域中某一门类的学科教学;第四,幼儿艺术教育是基本素养教育.即利用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其创新性特质,为幼儿的主体性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那么,该怎样寓此种教育理念于我们日常的幼儿艺术教育之中呢?仍然只是探讨幼儿美术教育或音乐教育如何给孩童带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培养其创造力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仍然只将幼儿艺术教育中的某个领域孤立起来进行微观分析,那么艺术教育仍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无论从幼儿认知(视听觉的),还是从游戏(主体性的)、艺术(审美)的实质讲,幼儿艺术与其称之为艺术,不如称之为游戏.对教师而言,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有利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幼儿艺术教育的开展.”[2](沈建洲,2002:1)沈建洲教授是这样理解幼儿艺术教育的.他把幼儿艺术看作是游戏,看做美的形式上的游戏活动,看做是幼儿游戏的高级形式.他提倡在游戏精神下进行一切幼儿艺术的教育及培养.

沈建洲教授的观点跳脱出了仅仅在幼儿艺术中某一个领域研究的狭隘性,从宏观层面把握住了整个幼儿艺术教育的方向――没有突出审美性和愉悦性的幼儿艺术教育就不是真正的幼儿艺术教育.从而他提醒了我们,不论是幼儿美术、幼儿音乐、幼儿歌舞、幼儿表演、幼儿书法还是幼儿影视,我们都需要赋予其一种游戏精神来教学.用杜威的做中学理论来解释,即: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只是一种手段,使儿童更好的生活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育活动更多的是指教学活动.由此观之,如果教学能真正做到目的与手段的统一,能把教学上升到作为儿童生活本身的层面来看待的话,教学就能自成目的性,教学就会成为儿童的一种真正体验过、经验过的生活,教学就会成为儿童当下生长发展一种活动,教学就再也不会是获得知识、技能的“苦役”,教学也就会成为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儿童的一种游戏.从而我们得出结论:在游戏精神的关照下,幼儿艺术教育才能从整体上得到良性发展.在游戏精神下实施的幼儿艺术教育才是实现美育的最佳途径.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其主要的活动方式,也是其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在他们的世界里,游戏与艺术可以说相生相随.幼儿的游戏就是幼儿的艺术,幼儿的艺术以游戏的方式存在.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游戏既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幼儿艺术教育的手段和形式,这确实增加了孩童学习艺术的乐趣,体现了对幼儿人格的尊重.但根据相关国内研究文献显示:游戏形式的引入并没有使幼儿艺术教育从根本上摆脱沉闷、乏味的困境.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游戏的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以游戏的内在品质――游戏精神作为价值导向来指导目前的幼儿艺术教育.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愉悦、超功利、创造、平等的精神.当我们以此定义审视当前的幼儿艺术教育时,会发现幼儿艺术教育实践中存在游戏精神缺失的现象.

幼儿艺术教育的可持续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艺术教育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开放、极具创造力的精神.因此在游戏精神下的艺术教育在组织幼儿艺术教育内容时应包含不仅是单个的艺术门类,还可以是多个艺术门类间的相互融合.(如:容音乐、美术、舞蹈、戏曲等整合为一体的教育内容.)因为统一教学内容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能使得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游戏性”,从而效果也更加明显.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是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来源不仅可以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事先预设的,也可以是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敏锐地捕捉来自幼儿生活和兴趣中突发性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整个幼儿艺术教育的活动主题都应呈现动态、灵活的特性.游戏既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艺术教育的主要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墨守成规,使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变,使幼儿总是能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为其创造动手、动眼、动耳、动脑创造条件.在实现教育手段多元化的同时,更应该崇尚个性化及化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要以能够为满足幼儿的“心灵需要”提供条件,教学具有创造性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艺术思维和想象力,使其充满创造性.当然,游戏精神的艺术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的改变,幼儿家庭环境及幼儿园的硬件布置也该迎合我们强调的“游戏精神”.利用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视觉,来让环境多一些艺术气息,为幼儿的艺术成长提供丰富新颖的视觉环境刺激.另外,更应该充分利用大自然,不固守特定的教室或者活动室,在适当的时候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感受艺术,去欣赏大自然对艺术最生动的解释.

研究[D].2009.5:20-80

[2]沈建洲.幼儿教育艺术的性质[J].《早期教育》2002.9:1

[3]陈蕾.幼儿艺术教育的本义[J].《早期教育》2002.7:16-17

[4]刘丽玲.回归自然的幼儿艺术教育研究[D].2003.4:22-47

[5]杜威.主义与教育[M].王承续编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6]陈艳蓉.幼儿艺术教育中的游戏及相互关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2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