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点赞:2909 浏览:88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内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所强调的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实生活中的责任缺失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厘清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将会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把握当前一些负面社会现象产生的根源,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关 键 词】责任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内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所强调的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实生活中的责任缺失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厘清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将会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把握当前一些负面社会现象产生的根源,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责任的内涵


责任的内涵相当丰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责任有这样两层涵义:一为“份内应做的事”;二为“没有做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①由此可见,责任属于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关系.对于人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②即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这就要求人在社会活动中,在考虑自身物质精神需要的满足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社会、集体、他人的物质精神需要的满足.对人而言,责任不是先天产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责任从本质上来说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们在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产生的.

生活实践是责任产生的前提.生活实践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正是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才结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离开了实践,这些社会关系都将不复存在.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担负着不同的职责.要想使人类的实践活动能够正常完成,实践活动中的每一个人就必须各司其职.在实践活动中,人的生理机能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人的意识水平不断得以提高,这种意识水平的提高要求实践者自身以及实践对象的权利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得到保障和维护,以此来保障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这种规则会使人意识到自身责任的存在,责任也就随之产生.因此,生活实践是责任产生的前提.

社会关系的存在是责任产生的客观基础.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③这里的使命和任务就是指人们所肩负的责任.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个体的人无论是否意识到自身的责任,责任都是现实地存在的,并且它是由于个体自身的需要以及个体与世界的关系―社会关系的存在而产生的.而人的需要则是通过社会得到满足的,作为个体的人只有在社会活动中得到他人(社会)的认可才能够获得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即人的需要也是通过社会关系得以实现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社会关系的存在是人满足自身需要的前提,即社会关系的存在是责任产生的客观基础.

自我意识的发展是责任产生的主观条件.自我意识是生命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差别之一.原始社会的个体并没有自我的概念.但是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这时人们开始意识到自我与非我的区别和联系,才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会使人意识到集体中自我和他人的利益关系,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自我和他人的矛盾.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调解自我与他人之间关系的愿望,这时,责任便随之产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自我意识也不断发展,责任也就会随之更加复杂化、多元化,因此,自我意识的发展是责任产生的主观条件.

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责任感则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在调整人与人类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体现着个体的人格品质和心理倾向.责任感包括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意志和责任行为,它是知、情、意、行的一个有机统一体,只有将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意志以责任行为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真正体现出责任主体的责任感,否则,责任主体的责任感是无从体现的.

责任是人的责任,它可以划分为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相应地,责任感也就可以划分为自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自我责任感是个体对自身的一种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是个体对自身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一种认知.从狭义上来说,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我之外的他人以及其他社会群体的责任感;从广义上来说,社会责任感则是指对包括个体自我在内的以及对他人和整个人类社会的责任感.本文认为应该从广义角度定义社会责任感.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个体自身本来就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一个不具有自我责任感的人是不可能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个人只有具备自我责任感才有可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更加符合社会的要求,进而逐步地表现出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自然界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④由此可知,广义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应当包括自我责任感,还应当包括对自然的责任感.除此以外,由于集体和社会都是由个人构成的,因此,应当将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合并为广义的对他人的责任感.而家庭是一个特殊的集体,是由与个体有血缘或姻缘关系的个人构成的集合,不同于广义的“他人”,应将其单独设为对家庭的责任感.总之,社会责任感是责任感的最高形态,它主要由对自我的责任感、对家庭的责任感、对他人的责任感、对自然的责任感等四部分构成.

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责任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对自我的责任感.对自我的责任感是指个体在处理自我身心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体现着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自我责任感是个体能够正确评价自己,明确知道自己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以及实现人生目标的正确的途径和方法.身体健康,情绪稳定,能够自我愉悦,对待社会事物和现象能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能够客观辩证地待人处事,并能够勇于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敢于担当的一种心理体验.自我责任感是个体社会责任感的核心.个体自我责任感状况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对家庭责任感、对他人责任感以及对自然责任感的状况.对家庭的责任感.对家庭的责任感是指个体在处理个人和家庭成员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体现着个体在对待与自己有血缘关系或者姻缘关系的亲属的一种责任心理.包括对待家庭长辈时所具有的赡养扶助,并使之精神愉悦的责任意识;对待夫妻关系的另一方时所具有的福祸与共,不离不弃的责任意识;对待子女等晚辈时所具有的抚养监护,教育引导的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感是在自我责任感的基础上建立的,只有在对自己家人负责任的基础上,才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能推己及人,承担起对他人的责任.

对他人的责任感.对他人的责任感是指个体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体现着个体对他人、集体、国家、社会的一种责任品质和心理倾向.对他人的责任感中的“他人”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个体的人,也包括个体所处的集体、国家以及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指个体在与朋友、同事以及其他社会人员交往时能够正确地对待冲突与矛盾,认识到个人和他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生存事实,进而能够用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交往原则进行交流、沟通的责任意识和行为;另一方面,是指个体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在以集体利益为重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兼顾个人利益,并在此基础上自觉地承担起对国家的守护疆土、维护稳定、改革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意识和行为.

对自然的责任感.人是社会中的一员,同时更是大自然中的一员,自然应该承担起对自然的责任.对自然的责任感是指个体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体现着个体对与人类同处于一个星球上的其他生命体的一种责任品质和心理倾向.对自然的责任感要求个体在对自然的改造过程中怀有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能够正确认识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具有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能够善待自然界的其他生命体,节约使用自然界给予我们的物质资源,自觉践行节约低碳的生活理念,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作者分别为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导,齐齐哈尔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副研究员;本文系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YJC710055)

注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574页.

②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05页,第15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329页.

责编/丰家卫(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