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考察艺术特征

点赞:5896 浏览:207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本文通过对中国四大名园的拙政园及颐和园的考察,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进行浅析,对继承发展传统园林艺术具有参考意义.

关 键 词:中国古典园林;考察;艺术特点;意义

13年10月份,河北美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践小分队赴苏州拙政园及北京颐和园进行了为期20天的实地考察调研.采用对拙政园与颐和园管理处的采访、对游人的问卷调查等形式重点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索.

1.多种构成要素的完美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有山石、水体、建筑、植物.

自秦汉就开创了“一池三山”的叠山理水模式.园林理水是中国园林中的一个主题.水在中国艺术,文学,风水中代表相当多的涵义.艮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检测山.在传统园林中,山和水一样重要,水是流动的,与山的固定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有“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的说法.

明.计成的《园冶》中“掇山”章节包括了池山、溪涧、瀑布等,所以,掇山与理水不可分.

在传统园林中沿水而置的为各种各样的建筑,如厅、堂、馆、斋、亭、台、楼、阁、榭、轩舫等,根据其功能分为不同的种类,如廊、桥用于联系交通、联结景点,园墙、园窗、园门用于围护、分割空间.与其他类型建筑相比,园林建筑有着不同于别的建筑类型的特点,如宫殿、寺院等,出自不同的要求或雄伟或严肃,一般不追求诗情画意的意境,但是园林建筑在设计师的创作中就凝聚了很多的内涵,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颐和园的设计就是这样的,仁寿殿前院由正殿及南北配殿围成,呈长方形,气氛较严肃,连接仁寿殿与玉澜堂的夹巷既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过玉澜堂前院至西配房,即可透过隔扇窥见昆明湖与玉泉山塔影,出西配房至昆明湖岸,视野突然开阔,昆明湖及西山一带自然景色全部呈现眼底.

植物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植物在园林中有多种功能,本身可构成景色画面,可以围合空间,可以陪衬山、水和建筑等各种园林要素,也可以体现寓意,代表了园主的文化背景和个人品格.如拙政园中的听雨轩,就是建筑与植物完美搭配体现出诗情画意的例子,听雨轩的竹、荷、芭蕉完美演绎出“听雨入秋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

2.造园手法耐人寻味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不胜枚举,一般的园林建筑都不追求巍峨壮观的仰视效果,但也不排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借仰视来加强某些局部景观的效果,颐和园中的佛香阁,作为大型皇家苑囿的制高点,呈八角多层的楼阁形式,并耸立于重重高台之上,自下向上仰视,气势磅礴,巍峨壮观.

3.融于自然的空间分割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空间分隔力求突破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检测等关系.

除了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之外,植物用来围蔽和分隔空间也是很好的.颐和园谐趣园,以游廊连接建筑而形成的界面,尽管绕湖一周而呈闭合的环状,但毕竟由于湖面过大而建筑的高度又有限,空间感仍嫌不足.为了有效的增强空间感,以参天的乔木进行围合,在建筑形成的比较密集的界面之上又形成一段较稀疏的界面.

4.南北互融

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规模大,充分利用天然山水,显现出气势宏大的帝王气概,在色彩处理上主要采用辉煌艳丽的红黄等颜色.南方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地域有限,显现私家园林的小巧、活泼,在色彩处理上主要采用淡雅的黑白为主调颜色.南北园林在意境、总体风格、平面布局、空间尺度、色彩处理等方面有着很多的不同,但是这也不妨碍南北园林的互融,将艳丽与淡雅、粗犷与柔美和谐统一.在清代,江南一带的自然美景成为皇家园林设计的创作蓝本,在北方大量运用江南的堆山叠石方法,但是材料以北方的青石为主.如颐和园中的昆明湖就是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营造出西提一带微风垂柳的自然景色.颐和园中的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的风格而设计.承德避暑山庄的文人狮子林仿苏州的狮子林风格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