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和

点赞:15605 浏览:698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郝佩佩,(1988-),女,汉,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既有社会需求不足与毕业生大量增加形成的供需矛盾,也有高校、学生自身和用人单位等方面的原因.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共同努力.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

1、是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持续增加,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

国家自1996年开始进行就业率统计,1996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93.7%;1997年就业率为97.1%;1998年就业率为76.8%;1999年就业率为79-3%;2000年就业率为82%;2001年就业率为90%;2002年就业率为80%;2003年就业率为75%;2004年就业率为73%;2005年就业率为72.6%;2006年就业率为70%;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495万,到9月1日,初次就业率为71%;2008年预计达592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近60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而从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来说,还出现了一定的萎缩.其中包括许多中小企业长期产业结构没有调整或自身经营管理出现了问题而停产,有许多倒闭;还因为世界金融危机,企业用人需求总量减少.

2.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

一方面,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渠道不畅通.受现行户籍、人事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干部身份等制度的制约,高校毕业生从非公有制企业到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流动存在不少困难,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积极性不高.一些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难以吸引和留住高校毕业生.部分高校毕业生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也不愿意去非公有制企业.另一方面,城乡基层对高校毕业生有较大需求,但由于相关政策和制度尚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现在多数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都是通过人才市场这种社会招聘的渠道,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但不排除有些企业的实力差,发展弱,即使有发展潜力的好企业,参会也是为自己公司“做门面、做广告”的情况,招聘岗位质量不高,使得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甚至上当受骗.大学生下基层就业的渠道也有待进一步畅通.另外,供求信息不畅通也是就业难的一个因素.笔者所在单位需要熟练操作电脑的文秘人员,但到大学去招,但没有几个学生去应聘,原因就是单位偏,还有就是每个大学生都参与过多个招聘会,对招聘会不报什么希望,没有了热情.“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3.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不匹配的矛盾突出.

一方面,部分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尚需进一步解决.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现实的用人需求、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岗位要求也不完全匹配.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倾向于招聘有技术、有经验的人员;目前不少高等学校的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专业设置不合理所导致的结构供求矛盾.课程设置欠缺所导致的市场适应性差,缺乏对学生情商的教育辅导,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大学毕业生工作后的发展.从大学生本身来看,大学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包括理论素质、技术素质和道德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就业观念没有转变,大学生普遍不愿意到中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自我创业意愿不强.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大学生就业对策分析

1.切实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第一,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政府应努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大力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提供更多的高学历人才就业岗位.同时,第三产业是吸收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怎么写作业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第二,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出台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有关制度改革,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保障;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引导规范就业市场,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第三,国家采取有力的宏观调控举措,以行政、经济等手段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鼓励大学生在西部等基层、边远地区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政府也应做好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工作.

2.加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一方面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减少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的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将招生与就业结合起来,科学决策办学规模和培养规格,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另一方面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形成以学施教、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同时,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毕业生提供针对性、专业性、系统性的就业信息怎么写作和就业帮助.


3.用人单位转变用人观念.

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要与学校加强沟通联系,了解学校学科特色和人才特性,通过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检测实习基地,大学生见习实习等方式,既为单位考察招揽人才,也为大学生就业作出贡献.

4.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第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型就业观.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调整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树立基层意识,创业意识和奋斗意识,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第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充分把握自身特点,挖掘自身潜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建立起综合性强且有其个性特点的知识能力结构,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第三,要学会捕捉成功机遇,增强创造性和独特的求职择业见解,培养良好的求职择业心态,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体制、机制、舆论和社会氛围,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