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点赞:6381 浏览:1891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根据我校近三年来调查数据显示,有19.56%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5%的学生感到压抑,17.5%的学生情绪消极.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2013年"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都让人触目惊心,这些事实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确实令人堪忧,有心理学家把大学生群体称为"心理弱势群体".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 键 词:心理健康课程;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018-02

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切身经历,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入手,探究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寻找切实能够帮助大学生解除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

1.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原因

1.1新的生活环境变迁导致大学生出现抑郁、苦闷心理.大学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很大.特别是新生,从相对单纯、熟悉、优越的环境进入到复杂、陌生、艰苦的环境里,周围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改变.个体所处的环境发生巨大变迁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应激.

1.2学习适应不良使大学生产生紧张和焦虑心理.大学的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和高中填鸭式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区别,而那些缺乏学习自主性、学习态度消极、专业兴趣缺乏的学生在学习中常常缺乏耐力和持久性,把学习当成苦差事,不愿积极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满足于一知半解,而考试屡次失败又使其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最终对学习厌倦,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1].

1.3人际交往不适导致大学生产生孤独寂寞心理.家庭因素的影响、自我评价的偏差等原因都会导致人际交往不良.自我评价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表现为自我评价偏高,多出现在那些有长相出众、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身上,他们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对待他人苛刻,久之同学朋友就会避而远之,受到孤立;另一种表现为自我评价偏低,多表现在那些单亲家庭、家境贫困的学生身上,这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对自己各方面能力都表示怀疑,久之形成畏缩自卑的心理.

1.4恋爱中的矛盾对大学生产生失落与沮丧心理.大学生恋爱现象愈来愈普遍,在恋爱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矛盾,由此引发一些不良心理问题.引起的原因有:(1)自主性强:90后的大学生非常有个性,在恋爱问题上容易冲动,考虑问题简单化,恋爱观念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2)心理不成熟:思想单纯,对待恋爱问题简单、幼稚和不成熟.(3)缺乏责任感.不少大学生抱着"游戏爱情"的态度,以追求异性为炫耀,朝三暮四,完全不顾及对对方的伤害.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5就业困难的压力导致大学生产生失望迷惘心理.随着高校扩招、毕业人数剧增而就业岗位有限,这些原因对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巨大冲击,使一些学生心态失衡,表现出焦虑和急躁的心理.

2.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2.1建立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充分发挥其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告知学生心中有困惑时应及时寻求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专业人员的帮助,心理咨询中心在为来咨询者严格保密的情况下,为学生进行心理评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心理咨询的方法技巧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解除内心矛盾与痛苦.

2.2做好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从新生入校开始,就要采用"心理健康问卷"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特别是单亲家庭、贫困生、身体有残疾、性格内向、失恋的同学等等这一类特定群体的学生,应该给予高等关注.对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由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2.3加强对心联干部的培训和学习,完善心理预警机制.每个系部设有心联部长,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每个学生宿舍设立心理健康志愿者,通过会议、讲座培训他们的专业知识,使他们成为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和院(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信息员,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形成上下贯通,运转顺畅的校、系、班级心理问题控制领导体系.

2.4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教学之中.我校以"学-思-行-悟"的教学模式在不同学期开展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解除学生心理困惑,陪伴学生们开心度过大学生活[3].大一新生开设人际交往的心理、学习心理、情感教育、挫折教育等课程;大二学生开设实习心理和就业心理等课程.通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树立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2.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

2.6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实行学校、家庭共同作用的机制.家庭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环境.以孩子为中心、溺爱、放纵、过高期望、攀比、家长不以身作则、粗暴等等.长期生活在这样家庭教育模式下的孩子,即使离开家庭走进大学校园,也很容易产生心理和行为障碍,甚至是人格的扭曲.因此,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本着学校、家庭共同作用的方针,严防家庭教育"淡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舞台.

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备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并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