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应略

点赞:32972 浏览:1553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小学生感恩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途经让他们学会“感恩”, 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懂得尊重他人.

1.小学生感恩思想的现状

1.1 认为家庭的亲情理所当然.放学回家后,如果饭没熟,孩子便习惯地打开电视,独自欣赏;饭熟了,饭端上了,才坐到餐桌上,甚至还要挑剔一下饭菜的味道.父母竭尽全力,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认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据班级调查,近50%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龄和父母的生日.极少学生主动想过要为父母过生日,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父母给子女过生日却高达96%.

小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应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2 对于社会的关爱麻木不仁.据报载:深圳著名歌手丛飞耗资300多万资助178名贫困生,而自己身患重病住院时,那么多已经踏入工作岗位的学生竟无一人去看望他,更不用说助他一臂之力.学校每年资助贫困学生十多名,却没有一名学生想知道这些钱是谁资助的,更没人想到以后想如何回报.更有甚者,有一位老师生病了,班内部分学生竟喜气洋洋,原来他们认为解脱了,可以不用读书、少做作业.这样麻木不仁的心态,还能激起更多的人关爱的热情吗?

1.3 对待自然的馈赠贪婪自私.看看一些小学生的行为吧:登山回来,许多学生手中握着大把野花,把大自然的美丽风景,变成了自己的私有物品;随地乱扔垃圾,特别是郊游活动,所到之处,果皮纸屑到处都是,俨然一个垃圾场.还有诸如攀折花木、践踏草坪、污染环境、动物等行为也时常发生.而当学校组织学生植树种花,收拾垃圾时,有的学生就叫苦怕脏,怨言四起.

2.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许多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与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1 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缺乏对孩子思想教育的正确认识,往往忽略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总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使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向车道”.

2.2 学校教育的失策. 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还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工作也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学校在重视孩子智力教育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人格教育.此外,传统德育工作重视德育知识灌输,强调教化,忽视了德育的生活化和实践化.因此,许多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却是零碎的和事倍功半的.在家庭和社会的强大影响下,学校的德育教育只能是收效甚微.

2.3 社会风气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拉大,现在许多孩子对于父母的辛劳熟视无睹,却受到社会上追求奢华、虚荣的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孩子认为让自己过上舒适的生活是父母的责任,是天经地义的.因而当父母无法满足其虚荣心时,他们就开始抱怨.经常听到孩子间的争论,他们不是在争论谁的成绩好,也不是在争论数学题的解法,而是在比较谁的玩具贵重、新颖,谁的衣服是名牌,谁的生日过得最隆重.有的班级里,许多学生自觉不自觉地以家庭条件为结交朋友的标准.

3.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位教育家说:“孩子变得冷漠与自私,是家庭、学校、社会感恩文化长久缺失造成的.”如今我们不仅要从学前教育开始,通过情感心理的发展和培养逐步潜移默化,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的努力,重新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我们要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让学生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情感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开花、结果.

3.1 多形式 转变家长育人理念.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移动短信平台等渠道,为家长作更新家庭教育理念的辅导讲座.让家长接受“育人德为先”、“做事先做人”、“学会感恩”等德育理念,邀请动员家长参与学校德育教育活动,让他们了解学校感恩教育的举措.

3.2 多途经建立学校感恩教育体系.

3.2.1 编写校本课程,陶冶学生情感.自主开发编写了德育校本课程,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结合各年级实际,有针对性开展德育活动,使各年级德育内容专题化、规范化.如一年级:迈好学习第一步――以“养成教育”为主题;二年级:迈好成长第一步――以“守纪教育”为主题;三年级:迈好文明第一步――以“礼仪教育”为主题;四年级:迈好理想第一步――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五年级:迈好人生第一步――以“感恩教育”为主题;六年级:迈好成才第一步――以“成才教育”为主题等.

3.2.2 营造感恩氛围,促进和谐发展.教师要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意义,营造浓烈的感恩氛围,让学生感受爱,从而实现“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知荣明耻、学会做人、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以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 如,通过主题班会、征文、演讲、知识竞赛、唱感恩歌等形式,开展感恩教育;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为;每周向父母(或长辈)说一句体贴性的话;每月为父母(或长辈)做一件侍奉性的事;每学期给父母(或长辈、老师、帮助过自己的人)写一封信,交流感情;每逢春节、教师节、中秋节、父亲节、母亲节,通过写信、打、发短信、寄贺年卡或登门拜访等形式,向老师、长辈等问好,表达尊敬和感谢之意等.

3.2.3 注重学科渗透,激发人生感悟.首先,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找到切入点,在学科教学中不断渗透.如语文教材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地震中的父与子》、《游子吟》等等,都是进行亲情熏陶的好教材.其次,推荐、引导学生阅读包含亲情感恩内容的作品.当阅读《上下五千年》的时候,当同学们背诵唐诗宋词的时候,就会感受到祖国无限的灿烂文化.

3.2.4 巧用教师示范,学生耳濡目染.小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从书本中获得,必须从师长处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用教师的感恩行为,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教师成为学生感恩的榜样.

3.2.5 开展实践活动,表达感谢之恩.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在上好感恩教育课的同时、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活动中丰富情感和体验,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向爱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表达爱.如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感恩”为主题的小品、相声、课本剧、歌舞等,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为父母减负,在家中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家务;开展角色转换的体验活动,“我当一天家”、跟父母一起劳动一天等.


3.3 全方位引导社会开展感恩教育.镇村、社区与家校合力开展感恩教育.如,邀请感恩教育专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讲座,让孩子观看感恩教育内容的电影.此外,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布告栏、横幅等形成感恩教育的环境氛围;发扬三字经、弟子规、二十四孝等传统思想中好的一面的教育,编成感恩教育新童谣,进行这方面的传唱和比赛活动.再者,可以向学生推荐现今的少儿频道中或是小孩子经常接触的网络游戏中、有感恩方面内容的节目.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诚然,当爱成为一种鞭策,当感恩成为一种自觉,当我们心怀感激之心,真诚地感谢他人,我们的生活将因此而更加美好!没有感恩的社会是可怕的,没有感恩的校园是不和谐的!让学生心中的“感恩之花” 花香四溢,让感恩教育的温馨之风吹遍校园的每个角落,让孩子的一生因感恩而变得更富足,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