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教育探析

点赞:31305 浏览:1442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加强医学院校贫困生群体的感恩教育是其健康成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必须高度重视感恩教育,以多种教育形式融合培养高校贫困生的感恩理念,并付诸实践.

关 键 词:资助医学生感恩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92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当前的资助政策体系力求能够全方位解决特困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受助学生的教育.“医者仁术,无德不立”、“医者仁心”,这些在受助医学生身上没能得以体现.受助医学生不懂得感恩、感动,他们的言行和我们的期望相差甚远,感恩在他们身上明显缺失.

1感恩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在医学院校资助工作中确实出现了一些与感恩不和谐的现象.有些学生抱着“国家的钱不用白不用”偏颇心态;有些则产生了自己应该得到、并且能得到更多资助的依赖心理.此外,不诚信行为时有发生,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对国家的助学贷款拖欠不还,对学校催交学费表示不满,部分学生不愿感恩.

缺失的原因有:社会教育的失调.眼下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恣意泛滥.能用一颗真心奉献和无私付出的人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家庭教育的偏差.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但现在竟成为单线,仅有父母对儿女的无私奉献,这也造成了不少孩子成了不懂感谢、不愿感激的“冷漠一代”;学校教育的偏颇.现今就业单位选拔人才的标准是看重成绩、证书,轻视品德和情感.这也致使很多学生忽视个人修养的提升.

2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素质,是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让学生懂得知恩报恩,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使学生对父母的养育怀有感恩之心,对师长的教诲有感恩之意,对社会的救助存有感恩之情,这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2.1提升医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育受助医学生要学会分享,学会给予,懂得尊重与欣赏,养成互爱互助行为.心存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和生活快乐,能摈弃没有意义的怨天尤人.

2.2造就大学生精神气概

将感恩教育融入大学精神,营造校园感恩文化.大学文化是大学精神的载体,也是大学精神的反应.可以针对受助医学生的特点,把校园文化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教育,使感恩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校园文化,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2.3提升医疗行业的从业风气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但我们若能从受助医学生的教育层面铺开,让感恩意识驻长在心间,时时能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把病人当做自己的家人,学会用一颗真诚的包容的感恩的心来面对,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我们的医患关系将是多么的和谐.

3感恩教育的途径措施

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的要求,更是生命的一个基本要素,做为医学生真正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是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现实要求.要融感恩教育于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

3.1创建浓厚的感恩文化基础

弘扬传统文化,开设中华传统文化必修课程,能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开展提供深厚的土壤.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经研读古籍《论语》等,同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谈谈对感恩的领悟,使其有意识地去挖掘让自己感动的事情,引导学生用感恩的心态对待生活.所以,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则是创建感恩教育的文化基础.

3.2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念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等含有判断色彩的一种基本信念与看法.通过教育,让大学生知道知恩图报,只有认恩、知恩才能感恩.而感恩教育须先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理所当然的.

3.3开展良好的医德医风教育

收集国内外、古今中外名医的成长经历、行医历程等,将其事迹分类整理,供学生学习,同时制作成宣传材料张贴在学生公寓、教室等场所,使学生耳濡目染,感受优秀医生的高尚品德和情操,将感恩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同时提倡任课教师也要身体力行,对学生言传身教,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4树立典型的感恩人物案例

开展“感恩人物”评选活动,将学生的事迹制成视频组织同学进行评比.在教育过程中,其实有不少学生身上具有很优秀的品德,他们对待父母、同学、社会都能心怀感恩,乐于奉献,具有宽广的胸怀,诚信的品质等等.我们号召同学们发现身边人不平凡的闪光点,用实实在在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将更具实效性和说服力.

学校作为感恩教育的主要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发挥各自的作用.切实加强医学生感恩教育,是强化医学生内在动机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