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要日常小事做起

点赞:13088 浏览:5750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感恩节是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虽然是西方一年一度的盛会,我国很多学校也将这个节日作为教育孩子的一个良好契机.说到感恩节,不得不提提时行的感恩教育:在感人的背景音乐下,演讲者慷慨激昂,孩子和家长哭成一片等不过,这种中国式感恩教育越来越受到质疑.专家认为,真正的感恩教育需要融入平时的生活之中,从各种日常小事做起

目前感恩教育,悲情但不温情

放学了,前往学校接孩子的许女士发现,读二年级的儿子不停地抽泣,班里其他同学也是哭成一片.问他为什么哭,不肯说.从别的班级同学口中,许女士才得知,老师刚刚在儿子班级做了感恩教育,孩子们从课堂一直哭到放学.

感恩教育为何会让孩子们哭成那样?和儿子闲聊中,许女士知道了原委:孩子哭是因为害怕,害怕失去父母,害怕因为自己让父母过早衰老.“感恩教育让孩子想到的不是如何感恩,而是害怕失去妈妈.”许女士认为,感恩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哭,而应该是引导孩子学会如何感恩.

无独有偶,一组海南儋州一中学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图片,近来引起诸多关注.现场,孩子们哭成泪人与家长相拥,画面感人.然而,这条新闻之下的网友评论,赞成者却寥寥无几,更多网友表达的观点是“肤浅”、“煽情”,甚至有人将这种感恩教育冠以“中国式感恩教育”,总结其特点就三个字:哭、跪、抱.

流于形式,难达教育效果

一堂原本充满正能量的德育课,缘何收获网友如此评价?南国早报记者在网上搜索“感恩教育”的相关报道发现,媒体报道中的感恩教育现场,大多是母子相拥而泣、上千孩子在操场上给父母集体洗脚,以及孩子对着父母痛哭忏悔乃至下跪的画面.

这样轰轰烈烈的感恩教育,其教育效果如何?“眼泪不一定能起到持久的教育效果.”南宁一小学的周老师认为,人在痛哭的时候,会有一种情感相互传染,但这不一定是思想共鸣.说得难听点,学生听感恩教育讲座哭了,可能过半小时之后就会忘了刚才的故事,对父母任性的照样任性.


“大家都哭,你不哭倒另类了.”在一建筑企业上班的陈先生说,他以前上学时,学校也组织过这类活动,老师讲了一些亲情故事,感觉都特别凄苦,同学都哭得稀里哗啦的.他觉得检测,哭不出来,可为了合群,最后只能装哭.

也有人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有一定的效果.家长赵女士认为,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父母的付出,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感恩教育最起码是一种心灵上的启迪,能够唤醒一部分人的良知,还是能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交流的.

父母以身作则,最好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要日常小事做起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很多年前,央视《妈妈洗脚》的广告片感动了无数人,于是很多感恩教育变成了为父母洗脚,可很多人却忘记了广告最后一句话是“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道德教育需要‘润物细无声’,轰轰烈烈式的教育很难生根发芽.”南宁市家庭教育专家杨春成认为,真正的感恩教育,需要融入平时的生活之中,从各种日常小事做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给孩子怎样的感恩教育?在南宁一家长群里,家长们一致认为父母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感恩教育.“我平时除教育孩子尊老爱幼外,自己也身体力行地孝敬老人.”园湖路小学的佳裕妈说,父母做什么,孩子都看在眼里.女儿看到妈妈孝敬老人后,也懂得心疼妈妈,比如女儿知道妈妈辛苦,从不让妈妈帮背书包.

“润物细无声,无形无相的感恩最好.”南宁天桃实验学校的明妈说,前段时间婆婆生病,她带小孩去看望老人,还帮老人按摩.女儿回家后更懂得关心人,明妈晚点不吃饭女儿就担心;咳嗽一下也帮捶背;和老公争执时,女儿会搂着妈妈的肩膀安慰说“没事的,妈妈”.而这些,都是女儿以前不会做的.

[网友意见]

网友“中国梦一定要实现”:以前我们学校也有过这样的感恩教育演讲,一个人在台上演讲,加上音乐,很煽情,感恩还有爱国教育,哭倒一片一片的,可是完全没用.

网友“忧国忧民9”:激动一会回家就忘了.

网友“四海孤旅痕”:这种东西都是即兴发挥的,也就是临时性进入情境的一种表演,根本不是真正的日常感情.教育人、转化人是长久的慢工,绝非一蹴而就.这种形式化的东西多了,反而让人厌恶本该弘扬的东西.比如,现在的在校生,有多少人对于集体性的大扫除是积极主动和热情的?

网友“给你拳示爱”:同学们扔砖了.亲情需要这样扭曲夸大吗?亲情在日常如果存在,谁都能感受其淡淡的温暖.故意把亲情讲得沉重,会让一些学生出现罪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