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中施工方案的选择优化

点赞:26072 浏览:1196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为了促进高层建筑施工系统的健全,必须进行施工方案的优化,根据企业特点确保其施工系统的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促进实际工作的稳定运行,满足施工工程的发展需要.

[关 键 词]高层建筑;施工控制;方案选择;控制要点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179-01

一、高层建筑施工与施工方案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建设已成为各地的重点,随之而来的高层建筑的发展也日趋成熟,从而促进了城市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虽然近几年,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健全,但是施工企业在运作过程中依旧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如何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提升,确保其质量环节、安全环节及其进度环节的有效控制,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每个施工企业亟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把效益、质量、安全、进度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正确处理好人与物、时间与空间、质量与安全、进度之间的协调等各种矛盾,恰恰是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重点.

因此,结合我企业施工过的哈尔滨市锦江大酒店、哈铁上方住宅小区6#楼、哈尔滨市永平小区205#商住楼、齐齐哈尔中汇城公园天下一期等项工程,就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几个环节总结了自己的一点心得,在此与业界同行进行交流.

二、关于施工方案的选择与优化的几点思考

上述工程各有其特点,结构形式不尽相同,施工工艺也存在差异,但总体施工顺序及基本施工方法是相同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现场平面布置图是施工部署、施工方案和施工总进度计划的结合,而其中的各工序施工方案是其基础.

高层建筑中施工方案的选择优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施工组织设计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土方工程

基础土方工程的施工是基础中的基础,如何进行土方开挖、是否需要进行基坑支护、需否考虑地下降水等都直接关系着现场机械设备的配置及平面布置.因此,需慎之又慎.

高层建筑施工一般场地狭小,很难有较大的布料、加工场地,因此确定土方开挖顺序是确保基础施工过程中各工序顺利进行的前提.单体高层可延建筑周圈进行现场布置;需要注意的是群体建筑就应该考虑各建筑之间的关系、位置及用途,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能确保工期的前提下考虑采用分段开挖,这样可将有限的场地扩大化,从而有利于施工;当然,这种方案的确定要结合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利弊.

地下降水工程根据各建筑地质情况,有的涉及、有的则不涉及.但只要需要采取降水方案,就需认真对待.地质勘查部门所提供的地质报告是重要的理论依据,但施工单位同时要通过走访周边群众和相关部门了解现场实际各季节地下水位及地表水情况,综合地质报告与实际来确定有效、合理的降水方案.地下降水方案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影响到基础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2.桩基础工程

我企业施工的高层建筑多为砼灌注桩.个人认为,灌注桩施工除正常的成桩各质量控制环节,在施组中要重点明确桩顶土的留置厚度.留置土层厚度是否合理不仅影响桩头成桩质量,同时也影响到与建设单位确定不同土方开挖的合理计价.

现场个别存在此种现象:根据定额中的凿截桩头500mm来做为预留桩上土的基础取值厚度,再另加桩机碾压保护桩头的厚度,但却没有考虑桩主筋的保护;此种留置法容易造成成桩后在小型挖掘机清理桩上土方时,使桩中钢筋变形、扭曲,同时扰动桩头砼,进而影响成桩质量,其原因是施工方没有考虑桩主筋伸入承台(底板)的锚固长度.桩主筋伸入承台(底板)的锚固长度设计一般都有明确要求,根据我企业施工的工程来看,一般都大于500mm(即大于凿截桩头长度);因此,我认为桩上土的留置厚度要以凿截桩头和主筋锚入承台(底板)的锚固长度两者间的大值做为基础来考虑预留土厚度,这样,可同时保证桩头砼及桩主筋不被施工机械所扰动.

同一桩群,根据用途不同,桩顶标高势必不同,施工中桩基作业队单纯从进度、方便施工考虑,易以同一桩顶标高来进行施工,但在凿截桩头达到设计标高后,却无法保证设计桩长,从而减弱基础承载力.因此施工方案中要明确控制成桩桩顶标高及有效桩长的方法.


3.脚手架工程

脚手架工程不仅仅涉及现场安全,同样,合理的进行方案确定,也要从经济角度考虑.高层建筑脚手架的悬挑是必不可少的,悬挑高度及层数既要考虑建筑层数、层高,也要考虑施工现场的工序安排,同时要进行不同悬挑高度的经济对比,根据企业能力及工程特点选取最佳方案.

但有一点常常容易被忽视,高层建筑一般均设有地下室,而悬挑脚手架一般均在二层及其以上进行设置.因此,悬挑脚手架以下部分的脚手架就会形成如下工序:基础施工(配合脚手架搭设)---土方回填(脚手架拆除)---围护、装饰施工(脚手架搭设)---工程完工(脚手架拆除).不难看出,由于回填土方影响,非悬挑脚手架存在二次施工,从而增加了施工成本.因此,我认为此部分应在施工方案中明确其施工步骤,列为措施项目.

4.模板、钢筋、砼工程

早期高层建筑施工对于楼层砼的施工顺序一般是:绑扎柱、墙钢筋―支设柱、墙模板―浇筑柱、墙砼---支设梁底模―绑扎梁钢筋―支设板底模(梁侧模)―绑扎板钢筋---浇筑梁、板砼.随着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现期现场多采用:支设梁、板模板(绑着柱、墙钢筋)---绑着梁、板钢筋(支设柱、墙模板)---柱、墙、梁砼浇筑.由上可看出,第二种施工方案与第一种方案相比较,第二种施工方案的优点在于各工种作业能同时进行,从而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

但我通过现场的观察,两种方案利弊共存,主要在于节点的处理和工期的缩短.柱、主梁、次梁的交点箍筋设置历来是施工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是薄弱环节,采用第一种施工方案,单从钢筋施工工序看,先进行柱、墙钢筋绑扎,后进行梁板钢筋绑扎,可有效保证柱、主梁、次梁钢筋位置正确,绑扎牢固.而采用第二种施工方案时,柱箍筋先绑扎到梁底,同时在支好的梁、板模板上对应位置进行梁的钢筋绑扎,绑扎好后将梁落入梁槽;因此容易丢失或缺少柱箍筋(在梁、柱交叉点),而柱该节点的箍筋却恰恰是约束该处出现集中应力变形,从而造成质量隐患;同时该种方式在梁放入梁槽过程中,梁筋易出现弯曲变形,虽然可进行后期调整,但箍筋与主筋间的绑扣已松动,很难保证箍筋与主筋的位置固定牢固,有的甚至梁的底部钢筋没有与箍筋进行绑扎,质量隐患是显而易见的.

依个人观点,抛除工期因素,比较倾向于第一种施工方案.考虑工期因素,第二种施工方案优先,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大过程控制力度;即在梁筋绑扎过程中,按柱位置在梁筋相应位置穿插进行柱箍筋临时绑扎或固定.而保证梁筋不变形的方式只能是在梁内采用临时木方或加强筋进行加固,落梁槽拆除,同时绑扎固定柱箍筋.

上述,只是个人在众多施工工序中认为应该特别着重考虑的几点,难免有失偏颇.

三、施工组织设计的总体意义

施工组织设计是知道建筑施工全局,统筹建筑施工全过程,在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起核心作用的重要技术经济文件.它的形成,不是单单的施工工艺的采用,也不是单单的现场摆布,工期的控制,它是一个企业形象在一个工程中的具体反映.企业的综合实力也会在施工机械的选择、现场的平面布置、各工序的施工工艺中得到综合体现;企业下属作业队伍的人员素质,人员结构,作业水平,对工序质量、安全、进度、效益之间关系的理解层次,均会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在现场得到体现.

因此,企业要不断的通过具体工程来总结施工过程存在问题,根据企业自身条件找到有效的可控措施,不断地归纳、总结,从而形成企业的工艺标准、工序顺序、能够落到实处的质量、安全、进度、效益控制体系.只有落实,才有信誉.

四、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动态科学管理体系,为了确保高层建筑施工环节的稳定运行,我们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施工管理理念,促进其内部施工系统的健全,从而从一个方面促进建筑施工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