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越轨行为

点赞:2871 浏览:999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随着学术论文查重事件的频频发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术形象、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规范的发展.在已有的研究中,人们分别从人性之恶、部分学者道德水平的下降与价值取向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仍然没有完整地揭示出该越轨行为的动力机制和解决措施.文章从越轨社会学的角度探究归纳了破坏学术规范的越轨行为的表现形式,分析了该越轨行为的成因,探讨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 键 词】学术论文;越轨行为;规范

一、学术越轨行为及相关概念的涵义

(一)越轨及越轨行为的定义

越轨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的越轨就是指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和要求并因此受到社会否定评价的行为.①越轨包括社会成员(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违反法律、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社会习俗的所有行为.按照著名社会学家郑航生教授的划分,越轨行为可分为违法行为、违警行为和违规行为,三者在表现方式,危害程度上各有不同.这个划分也明确的告诉我们,越轨行为并不等违法行为,甚至越轨行为并不总是负向的,但肯定的是越轨是对主流的一种违反,在大多数情景下,越轨行为会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越轨行为亦称偏离行为J.D道格拉斯和F.C瓦克斯勒给越轨一个半开放的定义:某一社会群体的成员判定是违反其准则或价值观念的任何思想,感受或行动.②

(二)学术活动中的越轨行为

近几十年来,学术活动中的越轨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美国的布劳德和韦德在《背叛真理的人们》一书相似度检测绍了20世纪科学史上一些重大的伪造数据、杜撰实验结果和剽窃他人成果等科研越轨行为的案例,首次全面系统地对科学研究活动中鲜为人知的阴暗面进行了解分析,把科学家从神圣的殿堂拉到世俗的人群中.③

本文定义的学术活动中的越轨行为是指:违反学术活动中被共同承认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的行为,即学者在论文写作过程本身、发表过程中伪造、剽窃、僭誉等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以及在发现、处理这些违规行为过程中的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

二、学术越轨行为的表现形式

(一)论文写作阶段中的越轨行为

1.表现之一就是抄袭剽窃行为.抱着“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的错误观念,利用各种已发表文献,通过剪辑拼凑的手段来杜撰论文.这种现象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表现得十分突出.有关调查结果显示,54%的研究生在第一篇论文完成过程中,有“剪刀加浆糊”的拼凑行为.“中国学术批评第一人”杨玉圣教授曾在《中华读书报》1996年11月20日发表的《“博士论文”与“文抄公”――一种值得注意的非学术现象》第一次揭露、明确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的博士论文《论美国国际地位的历史趋向》(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山东大学毕业的博士论文《现代化的战略与模式选择》(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所存在的抄袭剽窃问题,由此可见一斑.

现代社会人们获取各类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获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捷:从传统的书刊到电子杂志再到国际互联网.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有利条件,通过对已有成果的复制、剪贴,再经过一番编辑整理,在较短时间内一篇像模像样的论文很容易就“写”出来了.做得高明的,还真骗过了编辑的眼睛,“大作”真堂而皇之地上了刊物.

学术越轨行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学术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表现之二就是参考文献列入与阅读失范行为.众所周知,没有科学的继承,就不会有学术的创新和科技的进步.新的科研起点是建立在以往科学成果基础之上的.这种继承集中体现在对以往文献的参考和引用上.科学工作者在进行新的探索过程中,对与课题相关的文献必须予以充分的调研,并且不可避免地要吸纳别人的研究成果.在如何正确吸纳别人的成果上,有些学者不是依据国际论文引文规范和国标(GB7714-87)发布的文末论文引文规范列出所参考的文献或加以注释,而是对文中实际参考的文献任意取舍,导致论文公开发表后引来学术乃至法律上的争议.

(二)论文发表阶段的越轨行为

1.表现之一就是署名的搭车现象.一部分学者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和科研上,忙于社会活动和,根本就不写论文,或者因疲于繁忙的行政事务而失去学术研究的兴趣和动力,对科研论文无从下手.为了达到学校必须发表论文的要求,转而请求朋友或同学在拟发表的论文上署上大名,或以第二或第二以上署名次序发表了论文,实际并没有参与论文写作过程,却成为研究成果的当然所有者和享受者.

2.表现之二就是一稿多投现象.一稿多投在我国的期刊界是严格禁止的,但此现象的蔓延态势在学术界却己成为不争事实.随着我国学术研究的日益繁荣,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中剽窃、抄袭、一稿多发等越轨行为频繁发生,最多的甚至一稿几十发,出现一年发表一百多篇论文的“奇迹”.④一稿多投,不但浪费了编辑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极为有限的出版资源,而且一旦多家期刊同时发表同一篇论文极易引发著作权争议和知识产权纠纷.有些人置规定于不顾,早已把学术道德抛在脑后.通过把一篇论文复印几份,同时寄给几家杂志社,增加命中的几率,有人对此戏称为“广种薄收”.更有不敢明目张胆的或自认为高明者,通过一番变通,或换个题目,或变换文章结构和体例,把一篇长文分成多篇文章,分别投向不同刊物.殊不知,即使这些文章均发表了,这种被支解的文章其学术价值能有多大呢?


三、学术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

引发学术规范中越轨行为并使其成为通病的,有内在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

(一)从内在原因看,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1.现行管理体制过分依赖学术界的自我检验监督,过分相信权威人士,导致学术活动自我管制的松散,造成现象的日益猖獗,表现为论文审查关存在着的漏洞.论文审查存在相当严重的不可靠性,能不能看出稿子中的错误与审稿人的观点取向有很大关系.且目前尚未建立起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明了简单的评价学术成果质量的科学指标体系,所以人们不可避免地要按照学术成果的数量来定义学术荣誉的大小,造成了不少学者只重数量而不顾质量的越轨心理.

2.学术荣誉的“通货膨胀”.表现为“熬年头”,行政管理人员“套”职称等现象.权力与学术挂钩、和学者不分的现象日益蔓延.最突出的表现是官大学问长,官越大,学问越高.这一方面造成学术荣誉的贬值,另一方面加剧学术共同体内部学术荣誉的“短缺”,导致学者学术行为的紊乱,越轨行为的盛行.学术地位的特殊确立方式与学术成果质量的矛盾,要求学者多发表论文,致使学者心理压力普遍较大,不惜采取低劣手段追求论文发表数量.这实际上是由行政权力的干预造成的学术越轨行为,把学术问题政治化了,扣上了一些莫须有的“政治帽子”.事实上,学术问题只能通过平等、的学术讨论来解决,把学术问题政治化是于事无补的,学术问题更不能通过“告状”等高压方式来以势压人,否则只能把学术问题复杂化.⑤

总体来看,越轨行为根本的内在原因在于学术奖励制度和学术规范结构的内在冲突,具体表现为学者对学术目标和手段评价的失衡,进而导致目标与手段的严重背离.

(二)从外在原因看,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1.学术规范指导过程不完善.从目前的高等教育来看,无论是论文写作的指导者还是执笔者,都只是侧重于技术规范的传授或接受,而忽视了行为规范.纵观大学开设的课程体系,现行大学课程体系以实用性学习为重,而关于学术规范的课程寥寥无几的现状一目了然,实为高等教育的一大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