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方式的

点赞:18349 浏览:815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这些年来一直困扰着我们教学的是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特别是刚进高一的大部分学生不太适应高中英语的教学风格,有些同学或家长甚至抱怨,初中能考高分,到高中却只能考及格,甚至有些还不及格,分数丢到哪里去了呢?就这一问题我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提出几点建议和措施.

由九年级进入高一的第一学期,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转折点.从语言知识体系和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看,高一和九年级同属基础阶段,高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不是新阶段的起点,而是基础阶段的继续.如何处理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衔接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参加全省会考和全国统考的成绩.因此,这值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深入探讨.

一、从各地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各校学生素质的不同情况来看,目前大体上有以下三种衔接措施:

第一种:开学第一个月不上新课,集中复习整理初中知识.但它有两个缺点:1.不利于优生的学习.对于中考英语得分八、九十分的优生来说,他们早已对英语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对新老师的要求也很高,希望所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逐渐加大.如果有一个多月内重复学习他们已经掌握的初中知识,容易挫伤和抑制他们求新、求难、求深的学习积极性.2.不利于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因为它打乱了高中英语教学计划的正常进度,甚至影响到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任务的完成.

对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方式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第二种:为了不影响高中英语教学的正常进度,在高一上学期的前半学期加班加点,每周多上三课时英语.但这样做,也有不利因素:1.不利于差生的学习.需要补缺的差生,原来初中知识就未消化掉,现在如果新课、旧课一齐上,则负担更重,一旦“撑坏了胃口”,他们就“什么也不想吃”了.2.造成学科之间的矛盾.由于多占课时,其他学科老师有意见,给全年级组的协调工作带来许多困难,结果收效甚微.

第三种:边上新课,边复习初中知识,以“分散穿插”的方法,从语音、词汇、语法和课文几方面补缺.一方面,按课程标准和学校工作计划,按时上新课,既能使优生在学习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上有“咬劲”,有充实感;又能使差生对新课文中体现的语言基础知识有个认知过程,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再鼓励他们课后努力,尽快达到班级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结合高一新课教学,用“分散穿插”法系统复习初中六本书中的相关知识.

我们认为,第三种办法既可以克服第一、二两种办法的不利因素,又可以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语言实践活动的广度和密度,提高每分钟的效率,更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我们采用了第三种办法.

二、我们在研究和实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过程中的设想和具体做法:

在单词读音和拼写方面,根据音标和读音规则认读和拼写单词,提高复习旧词带动学习新词的自学能力.

在词汇和句型方面,保持初中常用单词、词组、习语和句型的适当的再现率.另外,应设法把初中阶段“只作理解”的一些词汇上升到高中阶段的“熟练掌握”.

在基础语法方面,分别对1.简单句的五种基本类型;2.动词不定式;3.被动语态;4.状语从句和宾语从句;5.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6.常用的八种时态等,做到既系统地理清知识网络,又集中地复习运用.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如语音、词汇、句型和语法等,同时还要进行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有教师、学生和教材,现在的教材比较注重初高中英语知识的衔接,在语法上采取循环式编排,词汇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单元之间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现行教材的第一部分包括Speaking,Listening,Warmingup等部分,这与初中教学保持一致,所以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一板块,抓住高一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听说及词汇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动起来.在这项活动中,教师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关键在于教师.教材的第二部分是阅读,包括Reading和IntergratingSkill,可以充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这一环节上,尽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毕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材的第三部分是语法,有人认为高中英语学习不必学习语法,其实语法学习是英语学习的辅助工具,语法学习是不可忽视的.


教师要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不仅要学习初、高中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还要根据初、高中学生的不同要求,进行深入研究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