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赶考”考什么

点赞:25168 浏览:1178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949年初,离开西柏坡时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进京赶考去”,60多年后的初冬,“赶考”路上正迎来一代新人.60多年的“赶考”,有建设成就的喜悦,有失误教训的沉重,有历史发展的曲折,真正是一言难尽.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雨坎坷,回头看执政“赶考”,考执政能力、领导水平,也考拒腐防变、抵御风险.如何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合格答卷,这需要有感情、有思维、有勇气、有胸怀和境界.

有感情

从中国成立到新中国成立,28年的艰难历程,是人民群众支撑着党人走过来的.多少人在群众生命的掩护下逃脱了敌人的残酷追杀,得以生存并坚持斗争.中国人最讲“不忘本”和“知恩图报”.“执政为民”不仅仅是党的宗旨要求,更是老一代人最真诚的心愿,焦裕禄、杨善洲等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执政“赶考”考什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和平环境里生长的党员干部接过了执政权力,未必都有战争年代与人民生死相依的切身感受.如此,还能否继承和坚持老一代人与人民的那份“血浓于水”的感情?事实上,党内有些人从功利角度看党群关系,以为大权在握,有没有人民支持已经无所谓了.感情变了行为就变,由此有的人动辄称群众为“刁民”;有的人不屑与贫民来往而热衷结交大款、名人、僧道;有的人对群众的困难求助冷漠厌烦,甚至面对死伤多人的严重车祸还能“满面笑容”;更有个别人斥责公众关注突发事故中的死难人数是“利用这些小事故意搅乱社会稳定”.“执政为民”的前提是感情和立场,即“将心比心”与“设身处地”.对人民没有感情的人,自然不会站在人民的立场看问题、处理问题,必然出现懒政、怠政、乱政,从而深深伤害执政党与人民的关系.

政党来自社会,社会决定政党的命运,这是政党政治的基本规律.执政党的根基在社会之中,执政的“合法性”在于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由此,谈执政“赶考”,从党员干部个人讲,必须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与群众的感情息息相通,以“赤子之心”做群众的公仆;从政党整体讲,必须以开放的心态推进法治,保障人权,由人民选择人民信任的、对人民感情深的人走上执政岗位,并把党员干部置于法律管束之中与人民监督之下.这样,以法治型塑执政党与人民的关系,使执政党与人民命运与共.

有思维

如果说“感情”是执政为民的前提,那么“思维”则是执政能力与水平的必备条件.政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是通过执政绩效来展示的,而能否取得很好的绩效,则由思维决定.

战争年代处于残酷的阶级大搏杀之中,由此形成了“斗争思维”.而执政后则需要形成包容性思维,以凝聚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积极力量共同建设国家.但曾经的斗争思维导致一些人不能包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出现的党内外思想分歧.回首改革开放前的那段历史,人民依然支持执政党,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为一个时代的错误思维写了单,但这单写得太沉重——唯其沉重,才更需要我们理清执政思维.

教训是沉重的,教训能否变成财富,就看能不能自我反思.实践表明,只有转变思维,理性认识社会发展规律,顺应规律要求执政,才能交出推动历史前进的好答卷.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市场经济催生中国深刻变化,社会结构趋于复杂,人们的思想多样、活跃,人的利益多元、分化.客观上,这个重新平衡利益以整合社会的过程中,社会矛盾冲突高发、多发是正常现象.能不能平和地看待社会冲突,理性地化解各种矛盾,关键在于执政党的思维.乌坎事件的圆满解决,不是转变思维、理性执政的最好例子么?

但也不能不承认,变相的斗争思维在有些地方依然存在.它与执政党多年来努力建设的和谐社会背道而驰.对于这种斗争思维,如果不加以警惕和制止,则“”中常见的做法将可能以新的名义卷土重来.

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自觉推进思维转变,自觉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要求,才能以新思路开创新局面,从而真正与时俱进,交出符合时代要求、人民满意的执政新答卷.

有勇气

执政“赶考”考勇气.30年的改革历程表明,执政“赶考”历程艰险,要想突破前人,每跨出一步都需要非凡的勇气.“社会主义建设”这个词问世之初,在很长一段时期里,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等于社会主义,无人敢对此提出质疑.然而我们按照苏联模式奋斗了将近30年,依然未能甩掉贫困落后.面对这一严峻现实,一定要有政治勇气,中国社会主义才不会窒息于苏联模式.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先是冲破“两个凡是”,开辟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新阶段;继之勇敢告诸世界:“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再后语出惊天: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首1980~1990年代,没有等中国人的巨大勇气,执政就无法闯出一条新路,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番新气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坚持和丰富,无不需要具有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就其历史内涵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将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又有着几千年专制统治的古老农业大国转变成工业文明的现代强国,实现中国社会的文明转型.文明转型是一个国家全面的历史巨变和社会进步,这不仅是生产劳动方式、经济结构的历史性变迁,而且由此带来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深刻的历史性巨变,其中建设现代政治既是人类社会现代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保障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必须条件,更是一个国家最终实现文明转型所必需的制度支撑.这意味着执政党必须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切实推进政治改革,建立健全现代政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践表明,执政者的理论勇气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政治探索的深度与广度.这10年来取得的成就国人有目共睹,但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理论上尤需打开新局面,不如此,思想解放就难以打开新空间.这些年来在事关政治建设的问题上,有的人习惯于把实践操作问题意识形态化,习惯于预先设置检测想敌,这阻碍了实质性改革的推进,也不利于深化改革所必需的宽松环境条件的形成.正由于此,社会各界发出了推进改革的强烈呼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其风险性、复杂性都难以预料,这要求中国人“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探索.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坎非迈过去不可.令人欣喜的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显示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勇气和决心.报告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直面政治体制改革,宣告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重大改革举措.

从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过市场经济问题,但到真正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过了整整14年.今天,的十八大报告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明确提出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现代政治文化理念,也经历了二十多年尤其是这十年思想争鸣与交锋的艰难思想历程.这表明中国超越了以往以阶级对立为内涵的狭隘价值认识,接受和认可世界各民族人民普遍追求的共同价值,在突破教条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的禁锢方面跨出了具有极大理论勇气的一步.

古语说:“大智大勇.”在相当意义上,大智慧是以大勇气为基础的.没有勇气,智慧只能被抑制,有了巨大勇气才能打开智慧之门.中国九十年来能不断战胜艰难险阻,都是以大无谓的勇气为先决前提的,相信新的“赶考”集体将以更大的勇气,迸发更多的战略智慧带领中国闯过全面改革中的一个个雄关险隘,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有胸怀和境界

执政“赶考”需要胸怀和境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的根本宗旨,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大胸怀、高境界不行.谁都知道权力可以带来利益,执政者时时面对利益考验.这种利益考验,不仅指能否拒绝利益诱惑,保持清正廉洁;也指能否在推进中国全面改革中,舍得放弃由原来体制弊端带来的既得利益.

改革就是调整利益关系.可以预见的是,以后无论是深化经济领域、社会领域还是政治领域的改革,都将会更多地触及既得利益.事实上,这十年中有些方面深化改革阻力重重,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既得利益势力打着政治旗号阻止解放思想,维持原有体制以维护一己私利.能否真正推进实质性、关键性的改革,这对的胸怀、境界是实实在在的严峻考验.

的十八大报告显示了推进改革的决心,报告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这表明了执政党将人民利益、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置于最高位置,努力摆脱既得利益的羁绊,积极推进改革发展的姿态.人们期待新上来的执政群体在这方面大有作为.


该文 www.tjhyzyxy.com/zhengzhi/050658114.html

60多年光阴荏苒,最高领导层已是数代人更迭,但执政考卷面对.考卷是幅员辽阔的神州大地,考官是13亿中国人民,考分则由公正无私的历史评判决定.在亿万中国民众的瞩目中,新一届最高领导层整装待发,接过权力“接力棒”,承担执政重任.相信他们会不负人民厚望,呈上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答卷.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