闼宝航与新中国外交礼仪

点赞:13071 浏览:572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10年7月,我对几位十岁的老外交家和夫人进行了采访,了解到新中国成立之初阎宝航在外交部工作的情况.阎宝航不但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一名“无名英雄”,在新中国外交战线上也是默默耕耘,作出了重要贡献,不愧是新中国外交礼仪的奠基者.

进入外交部

1949年10月1日,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成立了”.人民政府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外交部即日正式成立.

周恩来总理曾提出,外交部初创时期干部由三部分人组成:军队中的将领和一些地方领导同志,拟担任驻外大使等领导职务;外事组同志包括地下党中有外事工作经历的同志,则担任业务司、科级领导(解放初司下直属科,20世纪60年代初科改为处);解放前后参加工作的青年知识分子是基层的业务干部.

闼宝航与新中国外交礼仪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外交礼仪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阎宝航被选进外交部,担任外交部第一副主任.郭又昌(当年是值班室秘书,后曾任外交部驻外大使馆参赞)回忆说:当时有些同志不了解阎宝航,他党员的身份又没有公开,就说:

“怎么让他做第一副主任”因为他们看到凡是担任外交部各部门负责人的都是在延安外事组T作过或是非常有名的人物,从部队调来的黄镇、袁仲贤、姬鹏飞、耿飚、韩念龙、王幼平、倪志亮、谭希林、彭明治、曹祥仁等都是驰骋疆场、战功卓著、赫赫有名的将军;即便从地方来的姚仲明、吉雅泰、王任叔等也大都做过军队领导工作.后来周总理说:“你们不了解他的作用,阎宝航是别人取代不了的.他的作用,你们做不到.”周总理这样讲,大家也不再说什么了,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周总理对阎宝航那么信任和“偏爱”.

负责培训外交官

调来的军队领导干部是拟任新中国首批驻外大使的人选,后来被称之为“将军大使”.另外调来一些干部,是即将担任新中同驻外大使馆参赞、秘书的.这些即将赴任的外交官,虽然有人有过一些涉外工作经历,但谁也没有当过外交官,对真正的外交工作几乎一无所知.

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办当时只好举办“短期突击”培训班,培训后再出国.培训班由外交部常务副部长李克农主持.日常工作则由主任王炳南、副主任阎宝航负责.

培训班分两部分,大使学习班和中级干部学习班.从部队和地方调来的准备担任大使的将军、高级干部及其夫人参加大使学习班.准备担任参赞、武官、秘书的同志及其夫人编为中级干部学习班.

朱霖(黄镇大使夫人,曾任驻外大使馆参赞、外交部政治部副主任)详细介绍了当年在培训班的情景.她说:培训班一开学,周总理亲自讲授第一课――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他详细讲了当时的外交任务、新中国外交怎么搞、外交_T作的特点等等.他还特别强调:

“外交是代表国家的工作,我们大家要在具体工作中,加强团结,才能把外交工作搞好.在开辟战场之初,应当在工作中锻炼培养,要求每一个同志一切从学习出发,不要急躁,不要气馁,同时还要有纪律.外交同军事一样,外交不过是‘文打’而已.我们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可能影响战斗,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一切都要事先请示、商讨,批准后再做,做完后要报告,这一点很重要.”“学习完政策,其他的活动大都由阎宝航副主任安排和联系,同时他也讲课,并给大家做示范.他知识面很广,很能干,也很风趣和幽默.”

培训期间,阎宝航给大家讲了很多事情.朱霖记得他说:参加招待会,不是吃喝玩乐,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就可以做工作,了解情况,例如关于德国法西斯要进攻苏联的情报就是我们在招待会上得到的,并由我们党及时转告斯大林,减少了损失.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阎宝航亲身经历的事例.为此,1995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授予阎宝航“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奖章.

老外交人员胡济邦在二战时曾当过驻苏联记者,又在国民政府驻苏联使馆担任过三秘,吴青在新华社布拉格分社工作过.他们分别向调来的外交干部介绍了自己从事涉外工作的经验.胡济邦讲的,主要针对大使、参赞夫人.她手把手地教这些从山沟、农村和军营里出来的女干部和女军人如何化妆,如何穿旗袍或“布拉吉”(连衣裙),如何脚登高跟鞋走路不摔跤等等.

阎宝航还请来北京大学教授张奚若、王铁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何思敬,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志让,以及外交部的国际法专家周鲠生、梅汝敖等,讲授外交史、国际法、外交特权与豁免及外交文书等外交知识.

阎宝航还请来了苏联、东欧国家的驻华大使,请他们介绍本国情况和使馆工作经验.苏联驻华大使罗申的介绍给大家的印象最深刻.朱霖说:苏联大使主要谈到“雄辩是银,沉默是金”,做外交工作说话要谨慎;资产阶级的外交有时用酒色引诱,让人犯错误,切记不要上当;不论到哪一个国家都要作调查研究,不了解这个国家的情况,就不能对这个国家开展工作,作为大使,在使馆要团结好自己的队伍等


为了让调来的外交干部具体了解外交文书的种类和样式,培训班专门举办了一次外交文书展览,让大家参观实物.展品有国书、颂词、照会、请帖、备忘录、电报、会谈纪要等各式各样的文书.这些文书,谁也没见过.大家觉得既神秘又稀罕,看得格外仔细,有的甚至逐字逐句地琢磨.朱霖一直做干部工作,看到国书,不禁脱口而出说:

“这不就是介绍信吗!”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有人提出,驻外使馆到底是个啥样,能不能也实地看一看经阎宝航联系,并亲自带领培训班全体成员参观了苏联驻华使馆.这些外交战线上的新兵踏进苏联驻华使馆后,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知道.苏联参赞费德林等外交官热情接待,带领大家逐个部门参观.那时中苏友好,什么都向苏联老大哥学习,接触中也不太拘束.参观过程中不时有人问这问那.对方很客气,尽量给予解答.当参观完各个办公室后,有人忽然发觉,有一个地方没看到,就问:“你们的机要室在哪里”苏联人避而不答.又有人问:

“使馆一年开销多少”对方也没有回答.这时,我们的同志才恍然大悟,这些问题是不应该问的.

讲授、示范外交礼仪

搞外交要讲究礼仪.许多外交礼仪源于西方,如穿西装、跳交谊舞、吃西餐等阎宝航带着胡济邦和吴青来培训班当这方面的老师.他们要求这些未来的外交官对这些不仅要会,而且要娴熟,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因疏忽影响到外交官乃至国家的形象.这些在战场上摸爬滚打、拿动刀的人,都怕以后出洋相,一个个都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地听和学.

有一次,阎宝航和胡济邦带着培训班全体成员到北京饭店进行演练和彩排.为了应付这次演练彩排,将军们都穿着新做的毛料中山装,夫人们都着意修饰打扮了一番,穿旗袍、连衣裙、高跟鞋,云集在西餐厅里.朱霖穿了条连衣裙,还特意将里边的汗背心露在胸前,自以为很漂亮.胡济邦看了以后说:“不行,这样不礼貌.”符浩的夫人焦玲穿了身织锦缎做的旗袍,里边穿着部队的绿色短裤,没想到旗袍开衩处把短裤露出了一截.胡济邦说:“不行,要穿衬裙,裤子不能露出来.”她还说:“解放区的发型不符合外交场合的要求,要烫发,还要涂点口红、抹点粉等”朱霖本来就不习惯这种打扮,赌气地说:“我不干了,谁能干选谁去干吧!我不想做这样的工作.”胡济邦只好耐心说服她.袁仲贤像老大哥一样在旁笑着说:“朱霖你别生气,咱们将来都是演戏,党需要演,我们就演.我们志将来都穿整整齐齐的西装是演戏,你们穿旗袍、高跟鞋,手里还要拎个包包也是演戏.我们为了党的利益而演戏嘛!”这一番话,逗得朱霖和大家都笑了.

检查完着装,就演练吃西餐.当时,对这些将军和夫人们来说,别说是西餐宴会,就算正规的中餐宴会,很多人也没有参加过.阎宝航首先讲怎样安排主人和客人的座位,吃菜、喝汤的注意事项.然后示范如何使用刀叉,怎样切肉喝汤,怎样铺餐巾,怎样抹黄油等等.看着阎宝航轻松优雅的姿势,又看到那么多从未见过的美味佳肴,将军和夫人们马上试起来.

这些将军们用筷子吃过饭,用牙刷柄吃过饭,唯独没有用叉子和刀子吃过饭.虽然刚看过示范,可一拿刀叉,就不知道如何使用了.左右手拿哪种餐具忘了,黄镇怎么也没想到,这小小刀叉使用起来居然还有那么多讲究,比战场上操练三八大盖还费劲.看着眼前的汤,忍不住放弃刀叉,拿起一碗汤喝了起来.他正哗啦哗啦喝得津津有味,被阎宝航抓了个正着,当了反面教材.阎宝航又给大家讲:喝汤的时候,不能哗啦哗啦地喝,要轻轻地陧慢地喝,在汤剩得不多时,左手将盘子稍提起,要用勺子从里往外舀汤,喝时不要弄出声.吃饭、吃面也不要出声音,吃完饭刀叉要轻放在盘子上.

平日里不拘小节的将军们显然对这些繁文缛节很头疼,可这些礼节背后所代表的是新中国外交官的形象和气质.为了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阎宝航特意讲了一件发生在外交场上的趣闻,希望大家引以为鉴.

阎宝航说:国民政府时期有一个大使,吃鸡腿用刀子切下去的时候,切得太重了,结果鸡腿飞起来,一块肉飞到对面一名外国外交官的脖子里,鸡肉很油,外国外交官怕掉到内衣里,不敢动,老挺在那里等

讲到这里,有一个将军说:“国民党的外交官,那些人,一点儿素质都没有.”他一边说,一边切牛排,还说:“我就不信搞不开你!”可这时刀子滑了,牛排上的胡椒佐料溅到旁边耿飚的衬衣领上了.耿飚无奈地说:“好吧好吧,你注意点儿,现在你也没有素质了!”惹得众人哄堂大笑.发生在席间的这一小插曲给这些外交新兵敲响了警钟.阎宝航说:“你们千万不能出洋相,光凭着勇敢,凭着一股热情,像在战场上不怕死,不能适应我们这个工作.”

阎宝航又一遍遍教,纠正大家的错误并不时穿插讲笑话.其中说到李鸿章在巴黎一家大饭店请客,吃完饭,他对客人说:“饭菜不好,招待不周,请见谅!”这本是在中国常说的一句客套话,可饭店的老板生气了.他对李鸿章说:

“你怎么说我的饭菜不好以后我这个饭店可怎么开啊!”引起大家一片笑声.

阎宝航还讲过:有一次李鸿章在巴黎请客,怎么写作员用餐巾托着一只盘子放在他面前.他随手将自己的盘子擦了一下,人家立即换了一个.他拿起来又擦了一遍,人家又换了一个.他一连擦了三次,人家换了三次.这种盘子都经过蒸气消毒,用餐巾托着是一种礼貌,你去擦盘子,人家很忌讳,以为嫌盘子不干净.最后人家问:

“盘子怎么啦”李鸿章无言以答.这些笑话究竟是否属实不知道,但大家通过这些笑话,在谈笑中学习到知识,而且记忆特别深刻.

阎宝航还讲到:吃海鲜或水果时,如怎么写作员送上一碗清水,有时上面还漂着几片花瓣或柠檬薄片,那是供洗手用的,千万不能喝.和人交谈时,不要用手指着人家,不能唾沫星子满天飞;坐着时腿不能架起来摇;不要当着别人的面用手挖鼻孑L、掏耳朵;每人要写几块手绢,不能随地吐痰等等.大家听了,说:“唉呀!规矩真不少.”大家在一阵阵笑声中了解了这些规矩.

组织观摩呈递国书

大使出国上任,首先要向驻在国国家元首呈递国书,然后才能开始正式履行自己的职务.但是,呈递国书有什么程序和礼节,要说些什么话,注意些什么,这些将军大使都不了解.

有一次黄镇、耿飚、曹祥仁等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议论这事,正巧阎宝航走过来.于是有人说:“来得正好,就请你给我们讲一讲怎么呈递国书吧!”阎宝航忙不迭地摆手说:“啊!不行!不行!我又没当过大使,不能讲出什么名堂,不过,我可以把你们这个要求反映上去.”不久,他兴冲冲地告诉大家:“周总理指示,过几天有位东欧国家驻华大使向呈递国书,到时安排你们去现场观摩学习.”大家听了十分高兴.有人趁机又提出要求:“呈递国书仪式完成后,能不能请给我们作指示”阎宝航说:“这个要求我也给你们反映一下.”

1950年3月10日,罗马尼亚首任驻华大使鲁登科向呈递国书,仪式在中南海勤政殿内举行.将军大使们提前来到接见大厅,工作人员过来把他们分别引进大厅旁边的几问小屋里.小屋和大厅只隔着一排窗户,那时窗上没有玻璃,是糊着像宣纸一样的窗纸.大家以为是先在这里坐一会儿,等举行仪式时再到大厅去站着观看.工作人员却说:“你们就在这儿观看.”大家正纳闷,见周总理走来,就问:“我们怎么看”周总理说:“你们在窗纸上戳个洞,从洞里往外看,但不要把洞戳大了,让人家看见.”周总理又说:“洞虽小,但你们要善于小中见大.”

这些将军大使们就拿铅笔,高高低低地在窗纸上戳了些小洞,从这往外看.但是,有人觉得这样看不太清又费眼神,就悄悄走到通往大厅的门后,从两扇门之间的夹缝朝外观看.

耿飚曾回忆说,透过窗纸上的小孑L,只见主席迈着大步走过来,站在地毯一端,面露笑容,神色庄严而亲切.翻译站在他的后边.鲁登科大使庄重地走上前来,双手呈上那份被朱霖叫做“介绍信”的国书,并致颂词.接过国书,对鲁登科大使致答词.然后,双方握手,交谈之后告别.

这次将军大使从小孔、门缝观察,看了递交国书全过程,同时也明白了小孑L的道理,就是什么叫小中见大:一件小事映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它的精神面貌.

客人一走,将军大使们就议论开了.耿飚说:“这叽哩咕噜一大堆,谁记得住呀!要是致词中突然卡壳了,那该怎么办”

黄镇说:“反正都是事先写好的,背下来就行了.”姬鹏飞说:“我看照那个意思到时候随便说几句,对方又听不懂,关键是翻译同志得练熟了.”可有人又说:“你听不懂人家的,可如果人家那边有人懂中文,那不出笑话吗”最后大家都认为:一是致词应有所准备,预先有个腹稿.二是在举行呈递国书仪式前,应该先练习,务必使走路的步伐、站立的位置、呈递国书的姿势都符合要求.正在这时,周总理走过来笑着说:“你们演习是必要的,但是我要提醒你们,刚才仪式中的程序和动作,只能作为参考.因为,各个国家对呈递国书仪式中的礼仪具体安排各不相同.所以,你们上任后,要向驻在国的礼宾部门虚心请教,取得他们的帮助和配合.”他停了一下,告诉大家:

“听说你们在这里观礼,很高兴,要接见你们.”大家听说要接见,喜出望外,马上随着周总理向大厅走去.

见将军大使们走进大厅,便站起来高兴地与他们一一握手.见到耿飚,边和他握手边说:“喔,老乡来了!”因为他们都是湖南人.接着又说:“长征时我在你那里吃过西瓜,甜酸苦辣咸五味俱全.还有那顿饭吃得很好,在延安还吃过你送来的肉等可是,今天这里没有‘五味西瓜’和酒招待你们,只有白水一杯!”当和黄镇握手时,问道:“你还绘画吗”黄镇回答:“没有时间了.”笑了,说:“到国外也可以画嘛.”有几位将军大使不熟悉,周总理就在旁边介绍.

等大家都坐下后,开始讲话说:“听说你们很快就要出国了,总理要我和你们谈一谈.你们是新中国的首批驻外大使,大都是从部队抽调来的高级干部,都是将军.将军当大使,好!”这时有同志插了一句:“我们不懂外语,怕搞不好外交工作.”说:“现在我们的高级干部中懂外语的很少,那也不能不派大使啊!暂时不懂外语,也可以当好大使.汉代的班超、张骞不是也不懂外语嘛,但他们出使西域,非但能不辱使命,而且功绩卓著.”周总理点头表示同意,并插话说:“当大使的能懂外语当然更好,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这个条件.你们在使馆,可以学习驻在国的语言,边干边学嘛.”又幽默地说:“刚才我说将军当大使好,好在哪里首先,你们出去,我们放心,因为你们不会跑掉.”周总理笑着插话:“革命军人嘛,政治觉悟高,立场坚定,纪律性强.”接着,说:“你们中间有好几位是参谋长,参谋长擅长调查研究,当然,政治部主任也善于调研.所以,你们到国外当大使,仍要发扬在部队的长处,也要开展调查研究.”周总理说:“主席说得好,打仗前参谋长要对敌情、民情、战场的形势和环境等进行周密的调研,做外交工作也同打仗一样,要了解驻在国的风土人情和各种情况,才能做好工作.”接着,和周总理又谈了怎样通过合法的途径,如阅读当地报纸、参观访问、和别人交谈等,来进行调研,以便增进对驻在国的了解,学习别人的长处,加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的友谊与合作.还对大家说:“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你们还是要像总理刚才说的学点驻在国的语言文字,只有懂得外语,才能阅读当地报纸,才能和别人交谈,也才能做好调研.调查研究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事物间的联系.从报纸和书本中,也可以获得很多有用的东西.有时从报纸上看到一条不起眼的消息,经过研究,也许能从中发现一个大问题.”说到这里,讲了宋代沈括受朝廷委派与辽国进行谈判的故事.说搞调研,我们不妨学学沈括.最后,说:“总之,要重视调研,重视学习.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有其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要通过研究,认识和学习别国的长处.资本主义国家的长处也要学,他们在经营管理、生产建设中的好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学习是为了用,要把学到的好东西运用到国内建设中来.”

接见快结束时,周总理着重强调说:“外交工作授权有限,所以你们要经常向国内请示汇报.外交无小事,切不可掉以轻心.使馆内要有严格的纪律,要加强组织纪律性等”和周总理的这些指示,最终凝聚成周总理的四句话: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这些成为新中国外交人员必须学习和遵循的重要原则.

“他的作用,你们做不到”

培训班从1949年11月初开始,到1950年7月圆满结束,共8个多月.新中国的第一批驻外大使,除王稼祥1949年10月底到苏联就任外,从1950年7月起陆续赴任.按到任递交国书日期先后排列,曹祥仁任驻保加利亚大使、王幼平任驻罗马尼亚大使、黄镇任驻匈牙利大使、倪志亮任驻朝鲜大使、谭希林任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彭明治任驻波兰大使、吉雅泰任驻蒙古大使、姬鹏飞任驻德国大使、袁仲贤任驻印度大使、王任叔任驻印尼大使、耿飚任驻瑞典大使、姚仲明任驻缅甸大使、韩念龙任驻巴基斯坦大使.新中国第一批驻外大使共14位,他们为新中国外交作出了很大贡献.

但在他们的背后,不能忘记当时辛勤工作的组织者和培训者.其中重要的一位就是阎宝航.郭又昌说:“通过培训班大家认识了他,才开始体会到周总理所说的:‘他的作用,你们做不到.’”郭又昌的夫人安瑞华(曾任驻法国大使馆参赞)说:“阎宝航在外交部时为新中国外交礼仪打了很好的基础.”朱霖说:“阎宝航是培训班的主要组织者和具体工作者.他也是我们的教员.当时他给我们上了新中国成立后外交礼仪的第一课,以后凡是出国前的培训都是按当时他所教的代代传教,可以说他是我国外交礼仪的奠基人.”

郭又昌回忆和阎宝航一起工作时说:“阎宝航当时是我的领导,我那时只是一般工作人员.但我们之间就像一起工作的同事、朋友.上班一起工作,下班后也常一起活动.冬天他常去台基厂国际俱乐部滑冰,我就跟着他滑.一方面跟他学;另一方面,我看他那么大块头,怕他万一摔倒我好扶他.他没有一点儿架子,不刻板,很风趣,知识面广,好开大玩笑.我记得有一次听报告,文件中讲:‘中苏友谊牢不可破!’会下,他说:‘中苏友谊牢不可靠!’当时大家听了哈哈大笑,认为他太大胆,又在开大玩笑.事后的形势发展正如他讲的‘大玩笑’.”

郭又昌还说:“有的书和有的人讲阎宝航在解放前对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了很大贡献,但解放后在外交部和其他单位都没有得到重用,没有升任更大的官.我不那么认为等周总理了解他,才让他做外交部副主任,发挥了他无人可替代的作用.”正如郭又昌和一些同志所说,后来阎宝航又任外交部条约委员会主任,这也是发挥了他极大的作用,他为新中国外交条法条约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他65岁时被调出外交部,到全国政协任常委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这主要是他以前与国民党的高级官员和将领熟悉,现在需要他们写回忆录,记录下当时真实的历史.但他们一方面有顾虑,另一方面没有人能和他们说上话.只有阎宝航做这项工作才能使他们放心并安心写出他们所经历过的事.这对我国的历史和后人是很好的交代.这是一份很重要的工作,周总理交给他,这是知人善任.

(责任编辑 刘荣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