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封面解读

点赞:11991 浏览:550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追寻一本杂志的发展踪迹,选择其封面无疑是个绝佳的视点.封面作为杂志的“门面”,首先就凸现了这本杂志唯一性的身份指征,她于期刊之林中的特有的生存意义和个性张扬,而杂志人的全部编辑理念及杂志本身的全部内涵,都在一个封面中得到浓缩的、充分的呈现.撷取这20年中《中国残疾人》杂志的若干封面,正可以观照她的发展历程,其中颇多玩味之处.

1989.1

创刊号,当然必须一提.现在已无法想象当时的编辑者们怎样在无数个选择中择定了这个封面,据当时的美术编辑贺敏忠说,他们主要是倾心于画面正中那个大大的太阳,“正在冉冉升起嘛”.其实这只是一个直观的浅层寓意,我们能够从中读出的东西更多――其一:唯美的倾向.也许是对于“残疾”的敏感甚或是反动,编辑们刻意用这种“完美”来冲淡与调和那种“残缺”,而且,这种唯美倾向的风格贯穿了杂志最初数年的封面.其二,简洁的构成.也许一本初创的杂志所欲过多,且残疾人事业本身千头万绪,所以干脆化繁为简:一条刊名(为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所书,表明了杂志鲜明的政治取向)和它的英文标识,再加一张完整的图片而已.没有过于繁琐的切割或叠加,没有故意的强调或提示(如要目之类),简洁的构成也许反而涵盖了更多的未尽之意.其三,温暖的色调.这也是贯穿杂志初创数年的一种基准色调,正如本期刊发的朴方同志的主文章《为春天的事业而耕耘》,也正如她的姊妹刊《三月风》的刊名寓意,春天正在复苏的温暖,正是这个事业和这本杂志的现实写照与未来期许.

1990.9

依然延续了那种唯美倾向的风格,但明显增强了封面图片的事件指向性,包括封面要目的添加.尽管在图片与要目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但在那个时间采用这张体育题材的图片,很容易提醒人们当时国家的第一大事:在我国举办的正在进行中的第11届亚运会.在唯美中糅合现实元素,成为这一年杂志封面的主旋律.

1991.1

本期的封面图片其实没有更多好说的,我们关注的是封面要目的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保障法》于1990年12月28日由人大会议通过,而1991年第1期杂志就给予了较充分的报道,包括了《保障法》全部文本的刊发、特约评论员文章、对全国人大法工委有关负责人的专访等,这在当时能够达到的出刊节奏下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奇迹.至于封面图片编辑们当然也有所考虑,在那种唯美风格的虚化氛围里,可以展开我们对《保障法》颁布实施后的美好想象.作为不那么“虚化”的补偿,在《保障法》正式实施的5月第5期杂志,刊登了一张非常写实的封面图片,并特意用图片说明指证:热烈欢呼《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诞生.

1991.7

这才是当时所能达到的正常的出刊节奏:第7期杂志实际上说的是5月的事.就像杂志内文中的一段话所概括的:这个5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的第一个月,全国性表彰残疾人“自强模范”的第一次,法定“全国助残日”的第一个.所以,选择时任总书记同志接见第一次全国“助残”、“自强”表彰大会的代表这张图片作为封面就理所当然了.只是,作为这么红火的5月的这么重要的主打文章《难忘的五月》,却只放置在封面右下一隅,不能不说是本期封面的一个缺憾.

1992.1

记得就在数月前,为庆祝中国残联成立20周年,《三月风》杂志准备了一期封面图片,画面就是一条笔直的大道通向远方,封面大题拟为“人道主义拓荒者”,最后几经斟酌反复征求领导意见小心翼翼地终于还是发了.这次翻看《中国残疾人》20年的封面,居然就在本期封面上赫然看到了这个要目:《邓朴方――大陆人道主义的拓荒者》,检索内文,作者是美籍华裔政治评论家、电视评论家阮次山先生.这真令笔者极为震撼!阮次山先生今天是更为著名了,但我们竟遗忘了他在17年前就发出了这振臂一呼!或许我们还可自诩为“英雄所见略同”,但扪心自问,经历了17年的时间之河,我们究竟游出多远?人道主义之路真的就那样笔直?至于本期的封面图片,3年的风格一以贯之,唯美的构图中氤氲着一种“拓荒”的气息.

1993.7

自本年起,杂志的封面稍有变化:依然唯美,却开始倾向于花花草草,于是整体上显得有些纤细;刊名字号缩小了,并移至左下方(这应该归于政治气候的变化,杨尚昆同志正逐渐淡出中国政坛),但也造成封面布局上头重脚轻.本期封面相比较而言还算是大气的,葱茏的绿色占据了大半的版面,甚至要目下面也铺以相称的颜色.期号在右下角以斜三角的形式出现,算是本年封面设计上的一点时尚的亮色.其实本期封面值得一提的,倒是要目第三行的几个小字:我的“爱心”,作者钱钢(其最著名的作品为《唐山大地震》),栏目叫“作家爱心”.这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标志:自本期起,一个延续了数年、囊括了数十位如王蒙等等当时的一流、一线作家的品牌栏目正式诞生.这是一个局外人难以想象的浩大工程,居然能够完成令人为之浩叹.责任编辑叫晨霁,本名陈淑兰,一位勤勤恳恳的老大姐.在此,顺便向这些前辈的优秀编辑致以崇高的敬意!

1993.11

翻看这些已经略显陈旧的封面时,我经常被那些前辈编辑的历史般沧桑的执著所感动,比如本年的“花花草草”们居然就顽强地蔓延了一年,本期是个唯一的例外:当然,内容决定形式.一代会时杂志尚未创刊,二代会自然要着重体现,10月份发生的事在11期就见刊也算加速度了.只是那么一张宏大场面的图片压在上面,杨尚昆同志的题词就更显局促了.

1994.10

但首先要说一下之前的第8期.花花草草继续长到了本年,整体设计没有太大改变,刊名略往上提靠近腰线,期号摆布又回归本分.但编辑们已经在想办法让迟缓的出刊节奏加速,像第六届“远南”运动会这样的头等大事,8月份的正日子怎么样在第8期杂志上也要有所动静,于是几行大字就压到了有点弱不禁风的椰枝上,好在有温暖的色调烘托还不太显突兀.于是到了两个月后正常出刊的正日子就不“花草”了,一张绝对专业的新闻图片特立而出.

1995.11

本年的封面图片还是以景物摄影为主,只是景物主体颇为庞杂了:有枝桠依旧横斜的,有类似本期这种山水的,也有若干人文景观.最显著的变化倒是刊名的字体,由“杨”体变成了规规矩矩的印刷体.这其中自有上文提到的“政治气候”的原因,但我更愿意理解为我们编辑自身和编辑思路的逐渐成熟与自信,方方正正的印刷体正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其余无话可说.但我还想特别提一下本期封面要目最右边的一行文字:残疾人的性问题(一).按照中国古籍竖排文字的阅读习惯,是从右到左的,是起始的、首要的.那么,在那个年代,在一本严肃的机关刊上,在如此显著的位置公然谈“性”,简直是有些振聋发聩了!而且,还有个括号的“一”,大有谈通谈透誓不罢休的意味;而且确实,自本期以著名医学权威吴阶平教授的文章肇始,又接续了两三年、数十篇长短文,成为当时中国期刊界的一个奇观.而本栏目的编辑,决不巧合的,还是晨霁,陈大姐.

1996.9

“山水”之情绵延到了本年,本期是个唯一的例外.还是“老规矩”,迟发了两个月的新闻:江总书记7月26日视察唐山时看望“康复村”中的残疾人.只是还有一点疑问:遍寻本期杂志竟找不到一篇与此相关的文章,再往后到第10期,才看到了《728唐山采访录》,大大削弱了新闻报道的及时性与爆发力.本年是唐山大地震10周年,作为全体国人的惨痛记忆,作为那些在地震中致残的人更为惨痛的经历,《中国残疾人》杂志理应挺身而出责无旁贷.限于当时的编辑出版能力,我们深为那时的编辑人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扼腕叹息.

1997.3

想起了郭兰英那甜美的歌喉:“好山好水好地方”,祖国的壮美山河还将统领杂志一年,改进只在于将图片铺满整个封面,从而突出了封面的整体感,包括本期.从画面上判断应该是喜玛拉雅山脉,应该不是很专业的航拍,镜头的解析度不是很高,山峰和云朵的边缘不很清晰,雪与岩石的反差不很强烈,不过由此倒形成了一种朦胧的浑然一体的气势.选择这张图片做本期封面大有深意――因为,2月19日,同志逝世.举国皆悲,而本刊也以最快速度推出了这期悼念同志的专刊――48页的篇幅用去了37页,四分之三强,为一件事情而如此铺排,这于本刊尚属首次,却也只能聊表我们的哀思与敬意.高耸入云、连绵不绝的喜玛拉雅山脉,正象征了一代伟人的盖世功绩和世人的无尽追忆等

1998.41998.12

杂志创刊已进入第10个年头,也许有些审美疲劳,本年的封面设计实在乏善可陈,如果一定要说,只能用两个字概括:芜杂.有唯美的,也有写实的;有花花草草、山山水水的,也有新闻事件、人物的;有全幅的,也有腰斩的等总之,前些年的那点创意,全拿到这年翻炒了一通,而通览下来全无章法.如果从事件上说,有两件事可以一提:一是年初在烟台莱州召开的第十二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集中探讨了加强基层残联建设的主题,为此本刊在第4期推出了《基层工作特刊》;一是在年底召开的中国残联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此本刊在第12期推出了《中国残联三代会特刊》,同志再次亲切地走向我们.

1999.3

本年的封面设计终于有了“革命性”的突破:改人物啦!内容一水儿都是各地(省级)领导与残疾人在一起的图片,且前景人物一般不超过三个,名额分配通常如下:省(市、自治区)主管残疾人工作的领导一位,陪同的省(市、自治区)残联领导一名,被看望或慰问的普通残疾人一个,通年排下来也煞是好看.这种“革命性”创新设计思路的出现,自然有感谢多年来党和政府对事业的支持、加强与各地残联的联系沟通的良好用意,当然也有一些不便与外人道的隐情,这就不在本文的议论范围啦.只说本期封面,以群体的喧哗之众“混迹”于领导的肃立之列,优劣不论啦,只是有点“另类”吧.说明:其表现的是年初在泰国曼谷召开的第七届“远南”运动会,我刊首次派记者亲赴国外赛场.附注:1名.

2000.5

本年度封面图片除了同志接见赴美演出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李瑞环同志接见凯旋的第十一届残奥会中国代表团以及李岚清同志接见全国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代表占用三张外,其余9期依旧延续了上年度的“领导”风范.但有了一点“改良”,如本期,虽然还是“三人行”,但在作为前景的主图之后,又衬以一张辅图:前景主图人物“抠”出来加以强调,后景衬图则虚化处理,两张图或完全一样或另择他图(如本期).如此设计的效果,看上去富有层次且主体人物更显突出.但这次开座谈会时,才从老美编贺敏忠那儿了解到,原来他这么处理还另有苦衷:那时残联还艰苦,各地提供的照片也质量不一,有的真可以叫“惨不忍睹”,老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实际上有“藏拙”、“护短”、“遮羞”之意.也叫“歪打正着”吧,现在想起来不免为之一吁.

2001.8

还是人物,但“领导”已渐次退隐,而让位于各个新闻事件中的各色人等,如本期的史铁生与刘易斯.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瞬间――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一个站着,一个“坐”着;一个高大健硕,一个身有残疾;一个黑皮肤,一个黄种人;一个运动员,一个作家――却有着同样的微笑和由衷的默契.从那两只肤色差异巨大的紧握的手上,我们分明能够读出精神的和谐与灵魂的交融.而这种封面图片的选择方式,也表明编辑们具有了更敏锐的新闻触觉.顺便提一句:杂志从创刊始的48页一贯制,自本年起扩版为56页.

20年封面解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封面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002.6

通观20年的杂志封面,按人物“出镜”的频率,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朴方同志,其次,就要属邰丽华了.或许是因为她的“上镜”,或许是因为她的优秀,反正邰丽华“观音”般的圣洁微笑时不时地就要感染我们一次.而邰丽华在本期封面的出现,却要感谢编辑们的一个新的封面设计思路:还是人物,但“领导”让位于了残疾人的先进典型.在画面构图上也做了新的尝试:数张各自独立又互为关联的照片取代了原来简单的一张大图,使得封面有了更蕴藉的意味.再顺便说一句,刚扩充为56页的容量再度作古,64页的篇幅堂皇代之,让我们不能不慨叹于杂志的迅猛发展.

2003.6

还是残疾人的先进典型,却似乎更注重于了他们的“生活化”,他们在现实中的生活场景,即如本期.但遍寻封面,却没有找到这个先进典型的身份姓名,存疑.不过,搜出这期封面,笔者的主要用意还是在于要目的第一行:春天,笑傲非典.“非典”啊,如此重大的事件,如此深刻的记忆,却没有一个相关表现的封面,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遗憾.本年第10期封面亦值得一提:一,同志作为总书记第一次登上我刊封面;二,9月8日召开的中国残联四代会在第10期就得到展现,表明我刊的办刊节奏已跟上了时代的发展.


2004.2

与封面无关,但自本年起的杂志需要大书一笔:开本从小16开改为大16开,内文改为版块式操作.如此改革使杂志面目一新,从容大气,而且,延续至今.至于封面,也有了全新的思路:尽量与内文贴合.比如本期――这年我们策划了一个大型采访报道活动:每月派出一个记者组,走访一个地级城市,全面反映该地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总冠名为“这边风景”.这往往成为每期杂志的主打文章,于是封面亦与之契合.本期我们走访的是山西运城,要目中极为醒目的“浩歌南风”即为本文,而封面的主图片当然也就给了运城.另外,在主图片旁还配以若干张小图,其实亦是内文重要文章的插图.这种设计方式,使读者只看封面,就能够对本期杂志的主要内容有一定了解了.

2005.9

基本设计风格与上年度无大变化,还是“跟着内文走,主图配小图”.但本期封面似乎是个例外――我并不想谈论这个;但本期封面确实是个失败――这才是我真正想说的.为何?请注意图片上面和下面的两行大字:《中国残疾人》杂志出刊200期!而且还是“专辑”!一本杂志的第200期,绝对是个大日子了,而且我们也确实是把她当作一个大日子操办的,包括特意在广西桂林为她开了个大paty!可惜这期的封面了,啧啧啧啧,不好意思.当然,与苏荣同志无关啊.

2006.9

本年度封面图片的选择大多如本期:重大新闻事件.这一年的大事似乎不少,于是也足够撑得住.只是有时为了事件而事件,像本期这样的比较呆板的构图也不苛求了.此外,接续了两年的“主图配小图”的形式在年初闪现了两下后突然被腰斩而荡然无踪,我真钦佩我们自己“痛改前非”的勇气和狠心.

2007.1

选择本期封面只因为她是第1期.本年封面设计有一重要变化:持续了12年的印刷体刊名改用赵朴初先生的题字了,这似乎标志着向创刊初期的“唯美倾向”的某种回归.还有一个“回归”是图片再度铺满封面,我们让“切割”彻底归于完整.还有,“人物”也回来了,只是更缺乏甄别――党和国家领导人有之,各地残联领导有之,“三人行”有之(如本期),残疾人先进典型亦有之.但我总觉得,这并非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再现,在这数个“回归”的后面实际上透着我们的无奈.2007年,甚至包括前数年,我们在封面设计上确实遇到了瓶颈等

2008

刚刚过去的2008年正如倪林社长在本期杂志卷首语中所说:“大悲大喜,大开大合.”如此跌宕的情感曲线,如此壮阔的社会图景,给了这本杂志充分的养料,给了这些编辑人充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的封面设计更充裕的空间.我随意拿出的这几个封面,厚重.这里既有最沉实的人文关怀,也有最灵动的世纪梦想,她们完美地凝固于这几个瞬间,水融.2008,依稀间,瓶颈已破⋯,⋯,

顺便说一句,本年度杂志再度扩版为72页;顺便再说一句,现在这个今年,我刊已改为全彩印刷.

只是,我们的封面,必定会交给我们更多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