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庄:科学的一个成功范例

点赞:10307 浏览:4362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姚庄,浙北与上海交接的边界小镇,总面积不到31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人(其中新嘉善人约1.6万人).近年来,镇党政领导班子与全镇人民一道,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短短几年内这个镇完成了从传统农业镇到工业重镇再到工农业和谐发展强镇的精彩蜕变,从而跻身全国千强镇行列,并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和浙江省文明镇等荣誉,成了嘉兴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

抢抓机遇、工业立镇:坚持发展开放型经济和工业经济不动摇,实现工业经济质的飞跃

姚庄原来是个传统的农业镇,地域面积小,经济实力薄弱,在1999年底的乡镇撤并过程中,姚庄被“保留”了下来.当时,摆在镇党政班子面前是这样一副尴尬境地:全镇负债4000多万元,机关干部连工资都发不出,除了几家砖瓦厂、农机厂外,工业几乎是空白.

出路就是发展工业、扩大开放、筑巢引凤.在征得当时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支持下,姚庄人要搞一个工业区,可谓是平地白手起家.如今,姚庄工业功能区已成为嘉兴甲级工业功能区,对外资特别是台资发挥了极大的磁吸效应.截至目前,前来投资(以台商为主)的外资企业达72家,合同利用外资3.2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8亿美元;引进县外内资企业42家,吸引县外资金29亿元,实际到位15.33亿元.

姚庄:科学的一个成功范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态农业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从区位看,姚庄东与上海金山区枫泾镇相接,两地边界线长达8公里.在“十五”期间以及“十一五”规划中,姚庄贯彻嘉善县接轨上海行动计划,在基础设施、产业对接、思想观念和文化旅游等各个方面制定具体目标,全面发展以“接轨”、“开放”为特征的开放型经济.2006年,投资600万建成的姚庄至枫泾的“友谊大道”,推动了两镇的零距离接轨;采取“低成本、高效率”的招商模式,不定期地赴上海开展招商推介活动,主动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加强对口部门联系与交流,不断转变思维观念;不断提升怎么写作品牌,从配强怎么写作班子、完善怎么写作机制入手,进一步规范怎么写作体系,并率先推出工业投资项目网上预审制;充分发掘特色农业和地域文化魅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如组织“桃乡游”、“戏曲大赛”等,全面打造一个属于整个长三角的“姚庄牌”.

在各地都强调招商引资的背景下,姚庄更重视抓龙头招商,抓怎么写作招商.抓龙头,就是结合功能区的产业布局要求,着重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率高、地方贡献率高和环境污染低的“三高一低”企业项目.抓怎么写作,就是以全新的理念,为前来投资的广大客商制定终身怎么写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想企业所没有想到的困难,解决企业不能解决的难点,帮助企业发现所未能发现的矛盾.优越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怎么写作得到了广大投资客商的充分肯定.

通过几年的努力,姚庄经济实现了质的飞跃,一个负债镇迅速转变为工业强镇,涌现出了升豪机械、高昶机械、丰贸群家俱、昱辉阳光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形成了太阳能源、精密机械、电子配件、服装食品等特色产业.2006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9.5亿元,工业产值72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9300万,农民人均收入9318元.


以工哺农、民生为本:坚持以“富民强镇”为主线和大力实施“百姓致富工程”,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镇,种粮、养猪、蘑菇、黄桃曾是姚庄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质量不佳、竞争力不强.根据这一状况,姚庄镇党委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大黄桃、提升蘑菇、发展大棚、生态养猪、开发生态旅游”的特色农业发展思路,重点发展黄桃、蘑菇、大棚蔬菜为主的三大特色产业.与此同时,在各项惠农措施下,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全镇以“绿色食品”锦绣黄桃为主的果树面积9000多亩,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鲜食黄桃生产基地之一;绿色蘑菇栽培面积1900万平方尺,列全省乡镇前茅;大棚蔬菜种植面积5000亩.如今,姚庄锦绣黄桃摆上了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国宴餐桌,“锦雪”牌蘑菇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并荣获“浙江省十大名菇”称号.

目前,姚庄形成的黄桃、蘑菇和大棚蔬菜三大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每年可为全镇农民新增100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1000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好局面,得益于有效的政策举措,更是得益于工业反哺农业的结果.2005年,姚庄制订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若干奖励政策》,出台了8条惠农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积极性,涌现出展幸村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北鹤村银大地食用菌试验场等一批典型.工业反哺农业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业快速发展直接吸纳了全镇劳动力5000多人,促进了农民转移就业增收;二是直接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的资金注入,如2006年镇财政投入村庄整治建设资金就达800多万元;三是构建有形载体,如已经举办6届的“嘉善姚庄桃花节”和“黄桃节”,对黄桃产业形成了极大的品牌效应,还带动了休闲观光等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城乡统筹、协调互动:坚持以工业功能区为突破口,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强化创建整治,实施城乡联动,实现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的良性互动

早在5年前,姚庄城镇建成区面积还不足1.5平方公里,只不过是县城北郊的一个农村地带.如今,建成区已扩大到4.5平方公里.2005年,姚庄被嘉善县委、县政府确立为全县惟一一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并被嘉兴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嘉兴市15个中心镇之一.

为加快接轨上海步伐,承接上海产业转移,2002年,姚庄镇委托湖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城镇新商贸区、工业功能区和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对全镇集镇面积8.09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了详细规划,先后编制完成《姚庄镇城镇总体规划》、《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商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商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康庄工程”道路建设规划》和《“联村到组”道路建设规划》,确定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定位、功能区布局及建设理念.作为试点镇,规划将小城镇建设定位为五大功能区,即城乡居住集中区、文化休闲怎么写作区、商贸金融配套区、行政社会事业怎么写作区和工业建设功能区.同时,规划以产业化、专业化、信息化和高新化为目标,着力构筑产业集聚平台,引导同类产品上下游产业链集聚,重点培育精密五金、电子元件、运动器材、汽车配件等主导产业.

坚持“基础为重,设施先行”理念,加快完善城镇路网构架,夯实发展基础.根据规划和目标,采用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等方法,从2002年起,先后投入8500多万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使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2003年至今,先后投入1亿多元,建成镇行政中心、中心小学、市民广场、公交汽车站、垃圾中转站等一批公益性设施.此外,锦绣宾馆、锦幸阁、农业怎么写作中心、供电所营业大楼、信用社营业大楼等建成并投入使用,贯通外环线、宝群西路、万源路、恒基路、广场路等道路建设.

结合“三镇联创”工作,加强对城镇、城郊和农村环境整治,全力打造宜居创业环境.依托接轨上海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断加大对文体设施的投入,来提升城镇建设的文化意识和品位.按照“五化一配套”的要求,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工作,提出“一村(北鹤)作示范,村村要启动”,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与此同时,大力实施康庄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致力于联村到组达户道路建设,在全面建成联村道路的基础上,有50%的行政村完成到组达户建设,建成了贯通全镇9个村的10分钟公交交通圈,在全县第一个实现了“村村通公交”.

“双轮驱动”、文明创建:坚持以精神力量凝聚人,以文明创建提品位,以有效的载体抓创建,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更加和谐

近年来,姚庄精神文明创建连上3个台阶:2002年实现创建市级文明镇目标,2004年实现创建省级文明镇目标,2005年10月被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此外,姚庄还先后荣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全国人口文化先进单位、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体育强镇、浙江省绿色小城镇、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等诸多殊荣.殊荣的背后,是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文明创建同步发展的理念.

姚庄镇党委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能否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除了政策环境、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等因素外,必须高度重视人文环境的构建,其中包括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姚庄先后展开了“走出姚庄看姚庄”的系列大讨论,并把开展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与总结提炼姚庄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弘扬“传承文明、团结务实、开拓争先、永葆锦绣”的姚庄精神.姚庄精神逐步成为姚庄人民共同的精神认同和文化认同,有力地增强了姚庄综合竞争“软实力”.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层面.近年来,姚庄始终把化解制约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文明创建的重中之重,采取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举措,全力推进文明创建.

倾力打造“10分钟文化圈”.2004年,姚庄以康庄工程建设为契机,提出了建设10分钟文化圈的目标,并制定出台《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设立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实事工程单项奖和农村文化建设达标综合奖两项奖励政策.在这些政策推动下,姚庄成为嘉善县第一个实现村级文化阵地建设“满堂红”的镇,做到了“三年目标两年完成”;在嘉善县率先探索建立“文化示范户”和“党员家庭电教点”,已建有20家示范户和电教点;展幸村建起全市第一个村级历史文化遗址大往圩陈列室,开辟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面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在弘扬“姚庄精神”的同时,姚庄还通过各类有效载体,重视并加强市民思想道德建设.如精心编印《姚庄市民文明手册》,发放到全镇5000多个家庭,供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收效明显;扎实开展“双整治、双建设”活动,在全县范围内率先推行农村环境整治活动;扎实开展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户等系列评比活动,全力推进文体阵地、文体队伍和文体活动的开展,农村生活习俗发生了明显变化.

以“三镇联创”为载体,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在现代新农村建设中,小城镇是重要节点.2006年,姚庄党政决定创建国家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以着力打造省际边界小城镇新形象.为此,镇成立了“三镇联创”领导小组,整合全镇资源和力量,全力推进各项创建工作.以创建为载体,有效地提升了城镇品位.近年来姚庄加大了城镇建设投入力度,先后投入1.5亿元,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强了小城镇的绿化、亮化、洁化、美化建设,提升城镇综合管理水平;注重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和覆盖,形成以镇带村、城乡互动、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态势.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姚庄人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避免“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现象,镇党委政府自觉调整创建理念,始终把创建活动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办好事,办实事.他们注重创新方式、手段、机制,设计载体,如党政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机制、公民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实践机制、城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创建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整合社会力量兴办文体活动组织协调机制、创建工作监督检查机制等,从而有力地保障创建工作扎实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