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参与:参与式的核心

点赞:15256 浏览:6834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被视为衡量国家政治化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尺度越发受到重视.在化日益成为当代主流话语的背景下,系统梳理西方参与式理论的发展逻辑,分析研究其价值与局限,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政治参与政治化参与式

西方参与式理论复兴于20世纪中后期,它以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在代议制的基础上引进更多的直接因素,扩大公民对公共事务的直接参与.深入研究西方参与式理论的发展逻辑,掌握并借鉴西方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实践和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西方参与式的发展与评析

参与式并非全新的理论,而是对古典理想的复兴,包括古希腊的直接制、卢梭的人权思想以及密尔的积极参与理念等.参与式理论的学理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早期,发展至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以柯尔和阿伦特为代表的滥觞阶段.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新左派运动使积极参与理念逐渐复兴.道格拉斯柯尔继承卢梭的思想,在否定代议制的基础上,提出积极参与的职能.他认为“依靠的不是任何形式的选举制度,而是遍及整个社会的精神.最的社会是其中的大部分公民希望广泛分配真正的政治权力,并能保证这种权力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得到广泛的分配.”①虽然这种制在现实中很难实施,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复兴了积极参与理念.汉娜阿伦特最早提出“公共领域”概念,主张公民要积极参与公共领域的政治生活,但她并不看好直接,认为“直接是行不通的,只因‘屋子里装不下所有的人’”,②她主张用一种委员会制来取而代之.阿伦特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思想很大部分就是承自阿伦特.

以佩特曼和麦克弗森为代表的建构阶段.20世纪70年代,佩特曼系统地从政治角度探讨了参与式,建构了参与式理论的基本框架.她认为必须充分认识参与在决策活动中的核心作用,也强调参与对个人发展的价值――“包括每个人的社会能力和政治能力的发展”.③需要注意的是,佩特曼的参与式并不完全否定代议制.克劳福德布拉夫麦克弗森在佩特曼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参与式的形式、条件和模式等内容,回答了如何迈向参与式的现实问题.麦克弗森的重要贡献在于发现了20世纪自由主义社会的内在困境,即占有性个人主义检测设的现实性与资本主义无法实现每个人能力最大化之间的背离,这一背离极有可能导致占有性市场社会陷入严重的危机等等.由于以上两位学者的贡献,参与式理论基本形成,随即成为西方一种重要的理论流派.

以托夫勒、奈斯比特为代表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参与式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把参与式看作是一种未来的政治制度,是代议制的“替代物”.这个阶段代表人物是托夫勒和奈斯比特.阿尔文托夫勒认为必须在旧文明的废墟上建立一种新文明,必须在各国立即设计一个新的更适宜的政治结构.因此,他提出了21世纪的基本框架――少数派的权力、半直接和决策分工,从而使参与式有了比较充实的内容.约翰奈斯比特主要从未来发展趋势上构想参与式发展,认为代议制的消亡标志着传统两党制的终结,同时还强调人们直接参与决策,而不仅仅是选择代表.这些思想都推动了参与式理论的进一步向前发展,为参与式的协商转向奠定了基础.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问题越发被人们重视并逐渐被提上日程.中国第十六、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提出并强调“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问题,以此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进程.2005年10月19日,发布了建国以来首次以政府公告形式阐述政治建设情况的文件――《中国的政治建设》白皮书.白皮书在指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指出目前我国“仍有许多需要克服的问题”,其中就包括“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④可以看出,政治参与作为政治的核心问题,作为衡量社会政治化的重要尺度越发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重视.但横向比较发现,我国对公民参与的讨论和研究较之于西方国家来说相对薄弱――“我们总是把更多的关注或是放在自由、平等、正义、人权等的普遍价值上,或是放在制度、文化和机制的中国特色上,对公民参与的一般性理论研究不多”.⑤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基础薄弱,限制了政治参与的广泛开展.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论何时何地,经济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生产力水平不高,地区发展也不是很平衡.“高水平的政治参与总是与更高水平的发展相伴随,而且社会和经济更发达的社会,也趋向于赋予政治参与更高的价值.”⑥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经济建设,要双管齐下,经济政治一起抓.

第二,文化环境落后,阻碍了政治参与的优质开展.虽然我国建国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横向比较来看,我国整体教育水平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关于这个问题,美国比较政治学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创始人阿尔蒙德通过调查“自认为在纠正一项不公正的地方法规中能有所作为的人数”项目后得出结论:教育程度与政治参与态度成正比.

第三,政治制度不健全,抑制了政治参与的顺利进行.总体上呈现出理论框架建设与程序性建设不平衡状态.近些年来,政治制度运行机制的弊端越发明显,如官僚主义、个人崇拜、家长制等现象的出现不仅使具体制度和运行机制脱节,严重时还可达到相互钳制,影响政治制度的顺利进行.再加上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不畅通,公民想要表达的信息不能及时上传下达,也成为阻碍政治发展的因素之一.

参与式对我国建设的启示

参与式是“源于”西方的,但又不仅仅是“属于”西方的.也就是说,西方参与式与社会主义有共同之处.参与式作为代议制的补充而非替代,是对本质的一种强调与回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规范作用.

第一,借鉴参与式“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公共决策”的理念,提高我国政府决策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参与式理论要求将“政治”的范围延伸至政府以外的领域,主张参与从基层、社区开始,自下而上,最终达到国家层次的参与,并能够对参与的结果产生关键性影响.这与坚持中国的领导和执政并不矛盾,而且制度化的公民参与更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公共政策在调节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在这一背景下,将公民的广泛参与引入政策过程,通过协商过程与结果的公开来实现对国家权力的控制和监督,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从而使立法和决策理由更公正合理,成为一项迫切任务.

第二,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途径.具体而言,一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加强基层建设.公民可以通过人大、政协、工会、新闻媒体或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国家和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监督,参加地方选举和村民自治等多种活动,使公民参与落到实处.二是采取“选举与协商并举”的方式,真正实现发展.在实现的过程中,两个环节最为重要:一个是选举,一个是决策,而且它们不能相互取代.通过引入协商机制作为选举的补充,激发良好的意见表述,提升法律、制度和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从而提高治理的质量.

第三,在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指导下,探索超越西方的社会主义模式.马克思认为的发展过程本质上是人的解放过程,马克思明确指出: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人的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由此观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与社会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国的政治建设才能很好地借鉴西方的有益成分,同时克服其缺陷,探索超越西方的社会主义模式.(作者分别为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青年项目“西方参与式理论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09CZZ005)

政治参与:参与式的核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注释

①[英]乔柯尔:《费边社会主义》,夏遇南,吴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112页.

②[美]汉娜阿伦特:《论革命》,陈周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年,第221页.

③[美]卡罗尔佩特曼:《参与和理论》,陈尧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④《中国的政治建设》,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

⑤俞可平:“公民参与的几个理论问题”,《学习时报》,2006年12月8日.

⑥[美]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1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