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期刊大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点赞:18640 浏览:828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全球期刊业聚焦数字化

2007年5月15日,为期两天的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在北京落下帷幕.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期刊出版业精英会聚在期刊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上.

与会者发言时不但妙语连珠,而且把论坛当作了展示的舞台,纷纷调动多媒体技术为自己的发言增色,或播放公司最新的广告短片,或演示利用网络营销杂志的创意.严肃的讨论中亦不乏轻松与幽默.例如,专门从事数字出版战略研究的波士顿顾问集团的合伙人约翰罗斯在开场白中说,天哪,只给5分钟讲20分钟才勉强说得清楚的问题!场上一片笑声.

中国赛迪集团董事长及副总裁李颖在发言中与代表们分享了赛迪集团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思考.有20年发展历史的赛迪传媒,在近十年通过数字转型,已经发展成旗下拥有《中国计算机报》《中国电子报》《通信产业报》等六报十刊四十多个网站,业务覆盖了计算机、电子、通信等怎么写作领域,成为国内最大的IT信息怎么写作机构.她说,数字化转型比较核心的转变,首先就是整个的传播活动从原来以纸媒体、以新闻纸为中心,到现在以信息或者资源为中心的传播体系.例如,过去记者到第一线采访,采访的内容就发到报纸上.今天不是,他进入采访之前,首先通过他的手机,或者通过网站,跟读者进行交互,把问题收集好以后,跟现场访问的对象进行沟通,同时跟受众交流,第一时间把内容发到网站上,把一些信息概括成新闻放到用户的手机上,把一些深度的报道放到报纸上.从这样一个过程来看,整个的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实际上就是建立这样一个数字化营销的整体怎么写作体系.

会后,印度网络媒体公司董事长普拉蒂古帕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印度媒体也面临着各种媒体形态的融合,受众既会去读文字,也会去看图和影像,上网浏览.这些活动都将同时存在.对于大多数出版商而言,正确的策略就是调查受众的兴趣点,提供能吸引他们的多媒体怎么写作.他举了一个媒体成功融合的例子.印度的《BioSpectrumAsia》是一本数字化杂志,在纸质报纸版的基础上开发了网络版后,纸版的销量并没有减少,在纸版和网络版两种媒体上的广告投放量也都有所升高.

正如国际期刊联盟主席唐纳德库墨菲尔德在讨论总结中所说的,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思考数字化战略:第一,关注市场的变化,关注竞争对手的战略变化,与同行分享彼此的经验.第二,不断地进行实验,尝试着使用移动内容,提供移动怎么写作.第三,向新技术、新应用、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最后,你需要重新组织你的公司构架,并且保证各个部门应该联系更多,互相支持.与会代表普遍认为,现在不是考虑要不要发展新媒体的时候,而是应如何行动,如何快速行动.

世界期刊大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出版物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外宣期刊风景独特

此次大会摆放在展台上的中国期刊,除《北京周报》外,大多是市场化的消费类期刊,如《瑞丽》《时尚》,等等,这些杂志很快被与会者索要一空.尽管一摞摞的杂志带起来令人有负重感,但精美的图片和新颖的版式设计仍令很多国外期刊界的代表青睐.

作为研讨外宣业务的期刊,本刊记者到此,是想了解世界期刊业的进步和变化,体验多样性文化的碰撞、交融.而我们最关注的问题则是,中国期刊如何与外国期刊展开国际合作,在国际上形成自己的品牌,向世界展示、介绍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功实现中国期刊“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据统计,目前经及相关部门批准的中外期刊合作项目已经有52项.作为中国最大的对外出版机构,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中国外文局)旗下有《北京周报》《今日中国》《人民中国》《人民画报》等刊物采取“两头在外”的做法,由国内编辑出版多个文种,与国外的报刊单位或发行企业合作,在不同国家出版发行,摸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本刊记者看到,集团常务副总裁周明伟利用会议间隙,抓紧机会与印度最大的报业集团公司《今日印度》总裁进行了洽谈,双方探讨了如何从外文局的几本期刊中选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整合成一本关于中国当今发展的杂志,在印度出版发行.周明伟向记者透露,外文局正在做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如果成功,这将是第一本中国在印度出版发行的英文杂志.

为数不多的外国期刊台旁,英国HaymarketWorlwide出版集团的两位牌照经理接受了记者专访,这是一个涵盖了消费、商业、体育、医学等领域的媒体集团.两位经理的工作就是把集团的英文杂志品牌向全球授权,以当地语言出版.这次参会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能够帮他们在中国乃至世界找到合作伙伴.据介绍,在中国他们已经有授权出版的中文杂志,如在上海出版的《汽车与配件》,在广东出版的《飞越Champions》(欧洲足联刊物中文版)等.

当记者请他们给寻找合作伙伴的中国杂志提建议时,一位经理说,中国的杂志要在海外出版,翻译很重要.另一位经理说,我们集团已经有50年的历史,十年前才开始向海外授权出版.而50年来我们建立起来的是非常专业的出版知识与技能,以及很强的内容.不管是出版杂志、运营网站,还是办展览,我们一直认为要“内容为王”,因为只有具备了很强和独家的内容,才能建立起品牌,有忠实的读者群,才能在海外找到合作伙伴.否则,我们不可能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60多位合作伙伴进行了100余项授权出版.

美国《福布斯》杂志以报道与财富有关的题材见长,已有90年的历史,在很多国家设有分社,并出版了不同文版.大会期间,来自《福布斯》上海分社社长范鲁贤用流畅的中文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在他眼中,公司在全球享有知名度是缘于管理的资源很深广,而这样的资源不是短期内可以拥有的,这算是公司的―个竞争优势.至于中国媒体如何在开拓海外市场中拥有自己的竞争优势,他认为,中国杂志的全球化是很有机会的,但也需要调整.机会在于,中国在农业、体育、科技、商业等各方面的新成就很多.人世之后,中国更加融入了全球竞争.越来越多的不同领域的外国人都想知道中国的事情.一些中国明星在海外开始备受关注,这使得中国国内媒体有机会在海外多作报道道他又说,如有人所言,“Allmediaislocal(所有的媒体都是本地的)”,因为中国自己特殊的发展和不同的政治制度、文化习惯等,如何成功地将中国国内的事情介绍到国外,是中国媒体需要不断调适的.实际上在全球各地取得成功的外国媒体也不是很多,这就说明成功并不容易.

至于对中国要“走出去”的期刊有何建议,范鲁贤说,很多与会专家都谈到了,一定要搞清楚读者想要什么.首先告诉读者“你是谁”,然后提供他们想要的信息.

紧追不断变化的读者口味

两天的会议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数字化”.数字化带来了读者阅读口味和阅读方式的变化,这也是每一个期刊人所要面对的问题.

《读者》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彭长城作了题为《面对阅读口味的变化,(读者)杂志如何应对》的发言,其中他介绍了《读者》将手机媒体和平面媒体相结合的尝试.他说:“为了更好了解读者真正需要什么文章,我们做了手机短信的平台.这一平台实际上就是任何一个读者看到其中哪篇文章,就以这篇文章本身的页码,通过手机短信发给手机应用商,也可以发表评论,手机应用商反馈给我们.《读者》一期最受欢迎的文章可以得到四五千票,最差的文章可能只有十几票.这样读者对这个刊物的需求,就一目了然了.”在演讲结尾,他说,无论时代、社会如何发展,无论人们的阅读习惯和口味如何变化,对真爱与美好、关怀与温情的向往是不会改变的.网络阅读和数字化出版,无疑是媒体发展的未来,但纸质期刊要坚守住传媒的责任,就同样有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空间.

诞生于1999年的英国杂志《Heat》(热度)为那些喜欢音乐、电影、服饰等方面的读者提供信息内容.主编马克弗里斯在介绍这本目前销量很高的杂志的成长史时,讲了十个引人入胜的封面故事,例如一个模样并不好看的普通女孩如何蜕变为漂亮、优雅非常受欢迎的名人.还有一期封面要表达的是,不能总把名人在舞台上光辉的形象给大家展示,他们来有素面朝天的时候.于是杂志当期的封面就是一些名人没有化过妆的照片给读者收集起来.这几期杂志的销量都很高.这本杂志在市场上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始终如一地以读者口味的变化为中心.

在分论坛“发展中国家的期刊市场:期刊的发行量与读者数量的统计”上,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兼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主任石峰向各国代表介绍了中国出版物的发行数据的核查工作.大家欣喜地看到,作为国家指定的唯一承担对出版物发行数据进行认证调查职能的机构,该中心于2005年4月成立后,负责对国内出版物发行数据进行独立、科学和严格的监督核查并定期公布,为出版市场提供数据信息和咨询怎么写作.这将有利于促进中国的出版单位根据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改善经营和发展,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

会议期间,我们看到通往千人大会现场的长廊,被琳琅满目的中外优秀期刊和期刊展台点缀成了“期刊长廊”.与会代表走在这里,就会被两边的期刊所吸引,不由自主地驻足观看.南非的Touehline传媒集团公司一位期刊出版人AdamCooke在长廊的期刊展台前流连忘返,不断地翻看中国的杂志.他拿起一本《数码摄影》杂志并询问大会工作人员可否带走一本.他告诉记者:“我不懂中文,但吸引我的是这些中国杂志采用了很多的大幅照片,比我们的杂志选用的大.而且这些照片都很夺人眼球.”给他印象比较深的是,虽然是中文杂志,但标题通常都是双语的,配有英文.关于中国期刊到海外发展,他认为在国际上树立品牌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过程很艰辛.在国际市场上看到的中国大品牌比较少,不大清楚中国期刊是如何努力打入国际市场的.会议开始的铃声响起了,Adam说他不想错过听大会发言人的演讲.在步入会场的过程中,他高兴地对记者说:“第一次来北京参加期刊大会,看到中国期刊市场的增长那么迅速,还有会议的热烈氛围,工作人员的友好,感到很兴奋.北京让我感觉很安全、很舒服.”

作为本届世界期刊大会组委会秘书长,石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春天播下的种子一定能够开花结果.”的确,在春日的北京举行的本届世界期刊大会给中国期刊业捎来的正是春天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