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文学属于本国文学

点赞:30318 浏览:1426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晏俊娟,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应用语言学方向201研究生

摘 要:随着翻译地位的提高,翻译文学的归属性问题也成了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对于这个问题,学界主要提出了三种看法,而每种观点的支持者都不在少数.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即翻译文学属于本国文学.本文拟从译者,译作,读者三个方面阐述为什么翻译文学属于本国文学.

关 键 词:翻译文学;本国文学;译者及读者的地位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翻译文学属于本国文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翻译文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翻译文学研究概述

传统说法认为翻译只是语际之间信息交换和语族之间文化交流的媒介.[1]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季羡林曾经说过:“中国文化之所以能长葆青春,万灵药就是翻译.”[1]由此可见,翻译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翻译的重要性.随之而来,人们就开始为翻译寻找位置.当前,国内的很多高校还把翻译列入语言学或文学的名下,很少有学校将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单独列出.但是,可以看出,翻译的重要性已经在国内得到普遍认可.有些高校也开始尝试将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单独开设.随着人们对翻译的关注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提出了翻译的归属性问题.王向远教授曾在翻译文学导论中提出:“‘文学翻译’不能等同于‘翻译文学’.不是所有的‘文学翻译’都是能够成为‘翻译文学’,只有高水平的翻译者,优秀的译文,才能称得上是‘文学翻译’,才能称得上是一种‘艺术’,成为一种‘翻译创作’即‘译作’”.那么,翻译文学到底是属于本国文学还是外国文学呢?

就此问题,学术界主要提出了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翻译文学属于外国文学.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翻译文学研究成果一般只能发表在外国类或比较类期刊上,而不能或很少发表在纯中国文学的期刊上;而且他们认为没有原作哪有译作,承认原作第一,译作第二.认为译作无论怎样都是来源于原作,忠实于原作.例如,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信”字居于第一位,正说明了忠实于原作的重要性.第二种观点则是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三者并立.张南峰曾从多元系统的观点出发,承认翻译文学国籍的模糊性,双重性,甚至游移性.[2]以上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又不乏一定的片面性.第一种观点认为翻译文学属于外国文学,主要是从原作及原作者的角度出发,这样就忽视了译作的地位及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而第二种观点看似一种调和剂,解决了二元对立的矛盾,但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翻译文学的归属性问题.

从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对译作的分析及读者的反应三个角度出发,笔者认为翻译文学归属于本国文学,即第三种观点.早在1989年,谢天振就发表了《为“弃儿”找归宿――翻译在文学史中的地位》一文,指出“文学翻译中不可避免的创造性叛逆,决定了翻译文学不肯能等同于外国文学,”并提出“恢复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主张.[3]皱涛开拓了一个新的视角――文学的他国化,进一步阐发把翻译文学纳入本国文学的原因.虽然前人已做过很多论证,但本文试图从译作、译者、读者三个方面更加全面的说明翻译文学属于本国文学的原因.

二、翻译文学属于本国文学的原因

1.译者

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推崇翻译理论与语言学理论的结合,强调语言学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及运用.而语言学理论强调原文之上,译文只能亦步亦趋,不能越雷池半步.在这种翻译观的影响下,译者在翻译时就像戴着镣铐跳舞.但是,在这种限制之下,译者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正是因为语言学这类应用翻译理论不符合现实的翻译实践,当代西方翻译界试图从不同的方向来重新定义翻译.其中,由德国翻译理论家赖斯和汉斯费美尔发展起来的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不一定要忠实,却必须要达到目的.目的论可以说解下了绑在译者脚上的镣铐,使译者不必再拘泥于原文,可以自由发挥其创造力.同时,这一理论也为译者提供了多种翻译策略及方法,译者不必按照传统的翻译观要求忠实那样字对字的翻译.任何翻译只要达到了一定的交际目的,就可称之为佳作.翻译文学如果不含有翻译家的自身独特的创造性,也就不是翻译文学了.同样,译作与原作如果真的达到了绝对不走样的忠实,那就不是文学作品,而成了科学作品了.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翻译了原作.译作也包含了译者对作品的解读,掺入了译者的思想及情感.因此,可以说,翻译文学是本国文学.

2.译作

前面提到过不是任何文学翻译都是翻译文学.只有优秀的译文,才能称得上是“翻译文学”.原文作品或语言文字优美,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或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或反映社会现实,广泛流传,为人所知,因而被纳入本国文学之列.优秀的译作,即翻译文学对于译入语国的文学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建设等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翻译文学应属于译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翻译文学通过译者成功的创造性翻译,在译语的语境中,其内容、语言、风格及影响方面都对本国文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从译作的语言来讲,翻译文学的遣词造句,语言艺术是任何文学作品都无法替代的.因为这些译作语言“注意语言的修辞,语气中的蕴含和韵味,句法组织的细腻巧妙,词汇运用的微妙多姿,表现方式的丰富多样.”比如说,古代的佛经翻译,给汉语注入了大量的新词.王佐良先生所译的培根的论学习,语言精炼优美,流畅通顺,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其中许多句子已被人们视为至理名言,牢记于心,激励自己.这些译作给汉语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丰富了本国文学,同样能给读者带来美感,也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翻译文学中的修辞也给本国文学带来极大的影响.

3.读者

长期以来,西方文论忽视读者及其阅读接受对文学研究的意义.这一意义在20世纪解释文论与接受理论那里得到了明确的揭示和强调.这两种文论尝试性的实现了西方文论研究从所谓的“作者中心”向“读者中心”的转变.[4]作品显现的意义并不是作者的意图而是读者所理解到的作品的意义.所以对于作品而言,读者的理解使作品存在变成现实.[4]一个读者读不同的文本会读出不同的东西,不同的读者读统一文本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一个读者在读原著时有一种理解,而再读译作时又会有不同的感受.读者在读原著时或许并不能体会到作品在原语国所拥有的那些影响,但在读优秀的译作时,感受就会有所差别.因为在本国的语言环境中,好的译作又含有本国的文化色彩,加之语言艺术的优美,读者更能从中体会到作者及译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样,译作就完成了原著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从而也使原著的接受度更加广泛.因此,读者对于译作的反应也是决定翻译文学归属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结语

译者的创造性,翻译文学本身的独特性及读者的广泛接受性,这三者决定了翻译文学属于本国文学,是本国文学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将极大地丰富完善本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