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参与适度化

点赞:19646 浏览:919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政治参与和国家稳定、公众利益及社会发展大局密切相关.20世纪以来,政治冷漠问题颇受西方学者关注,但极少有学者注意到选举中存在的政治亢奋问题,实际上,这两个问题对一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实现政治参与适度化是众多国家的政治目标,分析政治参与过程中政治冷漠与政治亢奋的成因,并寻找相关对策以实现政治参与适度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政治参与;适度化;政治冷漠;政治亢奋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10—0014—04

“政治参与是社会活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抵制暴政强有力的工具,是集中集体智慧的重要途径.” [1]过度的政治冷漠和政治亢奋都会对一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危害.实现政治参与适度化是众多国家的政治目标.

一、 概念与分类

政治冷漠是指“公民对政治运动和政治问题冷淡而不关心的态度,通常表现为对政治参与疏远和逃避.”[2]政治冷漠度是指公民对政治参与冷淡而不关心的程度.政治冷漠的划为:根据涉及层级的多少分为单层和多层的政治冷漠;根据涉及人数的多少分为个体和集体的政治冷漠;根据其程度分为适度和过度的政治冷漠;根据理性与否分为理性和非理性的政治冷漠;根据自愿与否分为自愿和非自愿的政治冷漠.

政治亢奋作为一种与政治冷漠相对立的状态,是指公民的政治参与度过高,对政治运动和政治问题持极度积极的态度.政治亢奋度是指公民对政治参与的极度积极程度.政治亢奋的划分:根据涉及层级的多少分为单层和多层的政治亢奋;根据涉及人数的多少分为个体和集体的政治亢奋;根据其程度分为适度和过度的政治亢奋;根据理性与否分为理性和非理性的政治亢奋;根据自愿与否分为自愿和非自愿的政治亢奋.

政治参与适度化是指公民在宪政体制下有序、有度地参与政治,是一种介于政治冷漠和政治亢奋之间的、政治参与水平并未高于政治制度化水平的状态.


二、案例分析

(一)政治冷漠案例

江苏省A县位于苏北,经济欠发达,该县分别于1999年、2004年、2007年和2010年举行了四届村民选举,选民的政治冷漠度依次升高.全县各地都存在类似问题:选举率逐年下降;竞选人数逐年减少,某些村委会甚至没有人参加竞选;选民对村委会事务漠不关心;村委会事务极少,陷于停顿;镇机关及个别领导对选举进行不正当干预.

这一案例属于单层、集体、过度、非理性和自愿的政治冷漠.政治冷漠会对造成不利影响:“那些没有参与政治的人没有被合适地代表,政府就不是建立在最广泛的民意基础之上.广泛的政治冷漠给那些为所欲为的人提供了更多的控制政府的机会.参与政治是最好的提高公民的判断水平的工具.广泛的不关心政治,既是政治制度软弱的表现,又是政治制度软弱的根源.”[1]案例中的政治冷漠已导致诸多问题:选民对镇政府、村委会持漠视甚至敌视态度导致政治不稳定;缺乏监控导致村委会成员采取各种手段谋取私利;长期政治冷漠导致村民对政治事务的判断力下降,很多“坑民工程”得以立项.

(二)政治亢奋案例

云南省B县分别于1999年11月、2004年3月、2007年4月和2010年4月举行了四届村民选举,选民在这四次村民选举中的政治亢奋度依次升高.选举期间,绝大部分选民分为不同宗派,各宗派推举出一批候选人参加选举.全县各地都存在类似问题:选举期间农业生产停滞;大宗派连续多年垄断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村委会职位;属于败选宗派的民众对乡镇政府、村民委员持敌视态度;不同宗派民众之间相互敌视甚至械斗;部分家庭因家庭成员属于不同宗派而分裂.

政治亢奋会对造成不利影响:“首先,感情强烈的政治参与容易助长难以控制的政治动荡.其次,一个政治系统中的很多团体若获得情感过于强烈的承诺,可能会导致系统的分裂.最后,政治系统的平衡有赖于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平衡状态,而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政治参与就可能打破这种平衡状态.”[1]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该县村民选举中的政治亢奋已经导致政治、经济和社会不稳定:属于败选宗派的民众对乡镇政府、村民委员持敌视态度导致政治不稳定;选举期间农业生产停滞影响经济稳定;宗派之间及家庭内部因选举而分裂,导致社会不稳定.

政治参与适度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政治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成因分析

(一)政治冷漠的成因

美国学者罗伯特·达尔曾指出政治冷漠的原因:“1.如果你认为同可以期望从其他活动中得到的报酬相比,从政治介入中得到的报酬价值较低,你就不大可能介入政治.2.如果你认为所面临的各项选择之间没有什么重大差异,因此你的所作所为就无足轻重,那么你就不大会介入政治了.3.如果你认为你的所作所为就无足轻重,因为你无论如何不能有效地改变结果,那你就不大会介入政治了.4.如果你认为没有你的介入结局也会相当满意,你就不大会介入政治.5.如果你觉得你的知识太有限了,不能有所作为,你就不大会介入政治.6.最后,你遇到的障碍越大,你就越不大会介入政治.”[3]我国部分地方出现政治冷漠的原因主要如下:

第一,制度方面.1.选举的问题.(1)选举方法存在缺陷.如采取一个职位一次的选举方法,大宗派得以连续多年垄断村委会职位,其他选民认为他们是否参与对选举结果没有影响.(2)委托不规范.“法律、法规虽然规定了用委托的方法来保证外出务工人员行使选举权,但在实践中,这一方法执行得并不理想.”[4]A县的村民选举过程中,外出务工人员并未通过书面委托的方式委托,导致其家属无法受托代替其.(3)选举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A县采用写候选人姓名的方式进行选举,某些选民未能准确填写候选人姓名,这类选票被视为废票,导致选民对参与选举的冷漠.《组织法》等并未明确规定这类纠纷由谁处理及如何适用法律.(4)政府不正当干预.“少数乡镇党委和政府及个别领导干部不依法办事,滥用职权,严重干扰和破坏了选举工作的正常进行,侵害了村民的选举权.”[5]案例中某些镇领导在历次村民选举中都命令下属宣传某些候选人,导致选民不满且不愿参加,加剧了政治冷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