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政治取向

点赞:4799 浏览:189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傅斯年是当代中国著名学者,一生信奉自由社会主义理念,不党不官,却对政权忠诚不二,究其原因:一则是传统文化之忠孝、正统思想的深刻影响,二则是自由社会主义思想的复杂心理作用所致.

关 键 词 :傅斯年 政治取向 传统文化 自由社会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傅斯年是当代中国著名学者,在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对当代历史学、语言学、哲学等学科的当代化有着奠基之功.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傅斯年的学术思想、教育理念、政治倾向及其独立人格进行了广泛研究,也有学者对其率真的个性和独立人格进行剖析,但对其政治取向原因的分析较为隐晦.

傅斯年生性豪爽直率、嫉恶如仇,读书时曾是北京大学的学生领袖、五四爱国运动的总指挥.一生特立独行,无党无派,敢于针砭政治,批评朝政,对政治人物大胆臧否,人称“傅大炮”,曾经接连辩倒国民党政府两任行政院长孔祥熙和宋子文,创下民国史上绝无仅有的奇例.傅氏以一介书生之胆识切实民众,匡时弊、正政风的正直敢为之举令世人崇敬、折服.但是,傅斯年在政治上的选择却给我们留下几多疑惑:作为无党无派的一介书生,他何以至死追随国民党政权,不惜“归骨于田横之岛”?本文试图对此予以分析和揭示.

一 传统文化思想的深刻影响

傅斯年对政权何以忠心耿耿,这首先得归因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中的忠孝、正统思想和强烈的爱国思想对傅斯年影响很深,这种影响直接左右了傅斯年的政治取向.


1 传统文化之忠孝、正统思想的影响

傅斯年,字孟真,山东聊城人,1896年出生于一个儒学世家兼破落贵族,其祖上傅以渐乃大清开国之后顺治朝第一位状元.傅以渐之后,傅门一族家业兴旺,历代显赫.傅斯年在这样的家族中成长,自幼聪颖好学,熟读儒学经典,由此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功底,号称“黄河流域第一才子”.傅斯年经历了十余年家塾与官学修炼,于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乙类甲班就读,成绩优异,三年后转入国学门继续深造.

傅斯年的家庭背景和学习经历,使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影响,忠孝节义观念在其骨子里根深蒂固.我们可从傅斯年对其母的态度上强烈感受到这一点.“傅斯年的孝顺在圈子里是有口皆碑的”,如果“偶遇母亲发脾气,傅斯年虽已成名成家,仍即长跪不起”.所以,傅斯年虽然留学多年,“西化”较深,但传统文化仍深深地影响和制约着他,成为他为人处世、评判社会人生的主要标准.由此也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专制有相当的认识,但却始终对蒋氏忠心耿耿,没有决心脱离和背弃.

虽早在抗战前,傅氏就对国民党政府呈现出的腐败现象心怀怨恨,但这个恨只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恨铁不成钢”式的痛怨,其骨子里却一直对国民党政府抱有幻想,且有欲以一己之力扶大厦之倾的使命感.1932年6月19日,傅斯年在《独立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中国现在要有政府》一文.在文中,他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已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社会与文化已步趋总崩溃,国民皆成了叫花子,军阀自然成了叫花子头目,故南北政府被一群流氓苦力与叫花子平分.“照这样形势,虽有一个最好的政府,中国未必不亡;若根本没有了政府,必成亡种灭国的人,幸勿此时兴风作浪,这不是可以苟且为之的.”从而表现出其维护国民党政权的鲜明观念.

傅斯年痛恨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但从传统文化中的忠孝思想和正统观念出发,他又主张立足现有社会秩序的稳定.在这种矛盾心理的纠结下,傅斯年的政治取向表现出矛盾性:一方面,他主张自由知识分子应有自己的担当,即开展对现在政府的批判,改良政府,走现代化的政治道路,进而实现与自由;另一方面,他又坚定不移地支持政权.在他看来,五四时反政府是因为“当年政府正是穷凶极恶的北洋系,安福系”,而“今日自然绝不该是反政府闹学潮的时代”.显然,傅斯年认为除政权外,在当时没有其他党派可以担当起保障社会秩序的重任,并且政权还未到穷凶极恶的地步.所以,为民族、国家考虑,他认为当时还是应该支持国民党政府的.

但与此同时,傅斯年又以自由之身不遗余力地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现象予以鞭笞和打击.基于正统观念之下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傅斯年决心“除恶务尽”,他将国民党两任行政院长孔祥熙和宋子文赶,这实是为了力挽国民党政府将倾之大厦,其良苦用心从给胡适的信中可见一斑.他谓孔氏:“枉法,有钱愈要钱,纵容其亲党无恶不作,有此人当局,政府决无希望”,“一旦国家到了更危急的阶段,不定出何岔子”.因而,为“爱昔介公,不容不反对他”.其忠孝思想、正统观念跃然纸上.

2 传统文化之爱国思想的影响

评价傅斯年,褒贬抑扬者皆有,但几乎都承认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是他一生最基本的思想理念,其它的思想理念都受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制约和影响,就其不党不官的自由社会主义理念也是建立在民族主义思想意识之上的.如国民党政权屡屡示意欲委以重任,淡泊明志的傅斯年不为所动,但缘于对国家、民族之忧,他一生都对政治感兴趣,且卷入颇深,有时甚而情不自禁流露出对学术荒疏的哀怨之情.“三年来,深感在研究所事务上尽力,亦不过如此而已;而自己学殖荒芜,老冉冉至,为之心惊等瞻念前途,忧愁难已.”在个人前途上,傅斯年虽有瞻念,但在爱国思想的主导下,却又总是义无反顾.

“九一八”事变后,傅斯年即席讲演,首倡“书生何以报国”的话题,唤起了民众的觉醒.为驳斥日本人“满蒙在历史上非支那领土”的谬说,傅斯年联络史学界同人,挑灯夜战撰写《东北史纲》,一面驳斥日本人指鹿为马的胡说,以正视听;一面让国人了解东北历史,激发国人爱国的.同时,他又委人将《东北史纲》主要部分译成英文,递交给“国联”,使得国联作出“东北三省为中国之一部,此为中国及各国共认之事实”的结论.

抗战胜利后,傅斯年代胡适任北大校长,他以水浒英雄的滂沱气势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拒聘“伪北大”教员,誓言:“就是杀了我也决不为北大留此劣迹!”以赤子之心维护了北大的爱国主义传统.

因为爱国,傅斯年拒不承认罗振玉第一个研究甲骨文字的学术地位,就因罗振玉拥护伪满.因为爱国,他对恩师胡适发表《保卫华北的重要》一文表达抗日妥协态度而大动肝火,宣称要退出《独立评论》并与胡适断交,连胡适也不得不感慨傅斯年是他“最好的诤友和保护人”.更因爱国,他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硬将孔祥熙和宋子文轰.这就是傅斯年,在民族气节、国家操守上最较真,黑白分明,寸土不让.不平则鸣,傅斯年淋漓的元气之中包含了天地的正气和人生的生机.

爱国思想无疑是傅斯年思想中的核心部分,它影响并左右了傅斯年所有的价值取向.国民党政权在北伐战争后即逐渐成为形式上的政权,面对外敌入侵,它表现出了反侵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利益的行为和意向,至少在公开层面是这样.对于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傅斯年来说,受此重要因素影响,亲附和追随政权无疑是其自然的选择.

二 自由社会主义思想的复杂心理作用

傅斯年在外留学多年,受“西化”影响较大,其自由社会主义思想即是“西化”的产物,这一思想也影响到傅斯年的政治取向.

1 傅斯年自由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

傅斯年自称是一位自由社会主义者,即在政治和社会领域要求自由与,在经济领域要求经济平等,缩小贫富差距.他强调:“我平生的理想国,是社会主义与自由并发达的国土,有社会主义而无自由,我住不下去;有自由而无社会主义,我也不要住.”

傅斯年将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观念可以追溯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当时他受胡适、李大钊等人的影响,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与罗加伦等人创办《新潮》杂志并发表一系列论文,对自由社会主义及相关问题进行阐述.他将自己的人生观概括为“为公众福利自由发展个人”.他解释说:“怎样叫做自由发展个人?就是充量发挥己身潜蓄的能力,却不遵照固定的线路.怎样叫做公众的福利,就是大家皆有的一份,而且是公众求得的福利.”也就是说,为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个人要不受政治和社会制约,充分发挥和张扬个性,提高和发挥个人的潜能,以促进社会进步.基于这样的认识,傅斯年以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社会进步为己任,匡时弊、正政风,毁誉由人,荣枯随化,不畏,特立独行.

2 留学欧洲的影响

傅斯年于1920年2月入英国伦敦大学学习近4年,1923年9月由伦敦大学到德国柏林大学学习至1926年10月回国,欧洲六年半的留学生涯对傅斯年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学习上广蓄博采,文理兼治,学习之余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傅斯年在欧洲的广蓄博采奠定了他此后创办史语所,在治学理念上旧域维新的坚实基础.

傅斯年留学期间正是一战后欧洲各国恢复时期,所以英国的自由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德国的民族主义思潮都有所发展,这些思想对傅斯年的自由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科学、自由与爱国思想交织在一起,成就了傅斯年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宏愿.他在1920年撰写的《青年的两件志业》中提出青年的志业是“无中生有的替中国去造有组织的社会”.其中心思想就是青年人要奋发向上,不断地改造自己,为改造社会作准备.“社会是个人造成的,个人的内心就是一个小社会.所以改造社会的方法,第一步是改造自己.”此后,“西化”并形成自由社会主义思想,其核心是效法英、美,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学术领域则是建构现代科学体系),而政权是英美扶植并支持的,从这一渊源关系,不难理解为何傅斯年要始终追随政权了.

3 对苏俄的排斥

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傅斯年对俄国的社会革命是赞同的,对列宁与孙中山合作,帮助中国革命是热烈拥护的.在抗日战争期间,傅斯年也曾对苏联给予中国的支持和帮助予以高度评价.但是,由于他对历史上俄国侵略中国怀有高度戒心,所以对苏联乃至亲近苏联的国家和党派也改变了态度.且看他在时论《战后建都问题》一文中意味深长的一段话:“张开欧亚地图一看,为之骇然!我们若以苏联为检测想敌,可谓至愚.等强大的苏联,与我们工业化的基础地域接壤,这个事使得我们更该赶快工业化这个区域等大凡两个国家,接触近,较容易维持和平,接触远,较可由忽略而无事生非.”整篇文章反复论证建都北平的重要性,中心论点是防御来自北方苏俄的威胁,这充分说明傅斯年对苏俄一直存有戒心.

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在雅尔塔达成秘密协定,协定条款严重损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傅斯年为此联系历史上沙俄对中国的侵略向苏俄展开连续的批评和抨击,认为苏俄将是中国的最大威胁.这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影响了他对国内、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理性认识,并最终坚定了他忠于国民党政权的决心.

综上所述,傅斯年政治取向既受其自身主观因素的作用,又受时代的、环境的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总的来说是正常的,不影响他作为一个伟大学者的地位.相反,分析其政治取向,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真切地了解傅斯年其人,从而有助于我们正确承继傅斯年的学术“遗产”和思想“遗产”.

傅斯年政治取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科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注:本文系四川省2009年课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与李庄抗战文化价值利用”(CJS09―043).

参考文献:

[1] 岱俊:《发现李庄》,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2] 黄平丽:《傅斯年:旷世奇才出齐鲁》,《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9期.

[3] 欧阳哲生:《中国现在要有政府》,《傅斯年全集》(第四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 张堂明、王春燕:《论析傅斯年政治自由主义思想的特点及其表现》,《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24卷第3期.

[5] 潘光哲:《蔡元培与史语所》,《新学术之路》(上册),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8年版.

[6] 马亮宽:《试论傅斯年对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阐释和实践》,《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