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知2016年第1期

点赞:12402 浏览:552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人生在世,千头万绪,但说到底,无非工作生活两端,一切成就感、幸福感,抑或挫败感、失落感,皆由此生.生活当中,又无非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端.一般说来,物质生活丰盈,精神生活大抵也充实.但这个道理却不是什么绝对真理,“仓廪实”可以“知荣辱”,“温饱”也可能“思淫欲”.有人物质生活丰富无比,但精神生活并未因此而充实;有人物质生活十分简朴,甚至显得有些寒酸,但他们却是实实在在的精神贵族;有人追求物质享受到了穷奢极欲的地步,到头来剩下的不过是大把的钞票;有人原本可以过上令人艳羡的物质生活,却不屑于将时间精力放在那里.

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儿,在价值多元化的当今世界,谁也没有权利要求别人一定要过怎样的生活.但在多元的价值选择当中,却可以因追求层次的不同,怎么写作大众、贡献社会的程度不同,而有高下之别.一个专心经营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普通农夫的价值选择,当然不能和袁隆平先生的价值取向相提并论,人格的平等并不能代替价值层次和社会贡献的不一样.因为有了这样的不同,人群当中才能涌现出一些让我们刮目相看、肃然起敬的时代英雄.

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先生的一些材料,让我对人生的价值选择问题有了不少感慨.裘老说:“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他用自己一生的奋斗、一生的贡献,准确而生动地诠释了自己的“三知哲学”.

所谓“做人要知足”,我理解是指物质生活要知足,作为学者,尤其应该如此.有道是:华屋千间,只卧一床;稻菽万担,仅食一碗.过分的物质追求,不仅大量消耗宝贵的时间精力,而且很容易使人异化为物欲的奴隶,再也无心于学术.其结果,或可成就一个阔佬,却要毁灭一个专家.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裘老一直住着50多平方米的房子,用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家具,生活十分简朴,但他觉得这样挺好,完全可以满足他作为一个学者的基本需求.我们不是热衷于清贫的苦行僧,正像古希腊哲人说的那样:哲学思辨的前提是闲暇和财富.没有必要的物质基础,精神生活是难以为继的.问题在于,在当今这个过于物质化的世界上,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早已远远超出了它应有的范围,变得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其实,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很少,人的却阔大无边.不幸在于,人们经常分不清“需要”和“”的界限,错把“无限”当成“基本需要”.


所谓“做事要知不足”,是指工作和事业要有不断进取、更上层楼的精神.我们周围,有多少人小有成绩便沾沾自喜,以为普天之下唯我独尊,老子不是世界第一,也是准第一,不知天外有天,楼外有楼,孤芳自赏,可笑而不自量.还有人原本对学问没有多大兴趣,有限的学识只不过是敲门的砖头,门敲开了,官当上了,目的也就达到了,从此说些以不变应万变的原则话语,到处打打冠冕堂皇的官腔,就可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了.

人生三知2016年第1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物质生活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所谓“做学问要不知足”.是指学海无涯,要活到老、学到老.越是有学问的人,越是觉得自己才疏学浅,越是感到在无边无际的学海当中,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苏格拉底是人类社会公认的饱学之士,但他谦虚地说:“我唯一的知识是知道自己无知.”现在有些人,总是拿着早已过时的那点可怜知识,或者早已过气的当年成果,四处招摇.就像一个二十年间只唱一首成名曲的流行歌手,谁都看出了他的窘迫和尴尬,唯独他自己自我感觉良好,雄踞歌坛,不思进取.还要顽强地唱下去.这样的学者,除了妨碍科研、阻挡后学,还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摘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