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与形而上学的终结

点赞:13163 浏览:567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马克思哲学通常被理解为是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最可靠的方式是那种能够终止形而上学地思考它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其与近两个世纪来最伟大的现代性批判相比,它揭露了自由主义及其诸原则(个人主义、民族主义、工具理性和现代认同)的真正构成是形而上学性质的,因而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是与终结形而上学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建立在对现代性镜像的批判基础之上的.

关 键 词 :马克思;形而上学;现代性原则;批判

中图分类号:B0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2)06-0068-06

从历史上看,哲人的思想和感情总保留着形而上学的特点,形而上学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正如马克思的中肯之言:我们不能通过思想的革命而摆脱它.但马克思为什么说如今“范畴的神圣历史”已被“现实的、世俗的历史”取代了呢?因为我们把这称之为现实化之运动的结果,实际上已经开始显露出哲学的“新的性质和新的任务.至于这种要承担新使命的新哲学究竟应采用怎样的语言和怎样的体系构架(或根本没有任何‘体系构架’)”,“还有待我们从马克思留给我们的著述中去深入探寻”①.

此外,对马克思哲学阐释的复杂性还产生于这样一种情况:当代人误解马克思意图的最深刻原因以及克服这种误解的最大困难是,我们对马克思借以在超越近代哲学视野之下予以回答的问题缺乏深入的分析.举例来说,如果说正是通过概念,一种视域或思想得以创立的话,那么马克思在其著述中使用“对象性”、“感性活动”、“异化”、“劳动”、“实践”、“自然”、“历史”、“社会”、“必然性”等等概念时,如何才能不被一个根本的不确定指证——马克思哲学究竟是瓦解了形而上学的基础,还是依旧巩固它——搞得晦涩难解?或者进一步说,当这些近代哲学通常使用的概念被马克思运用时,我们如何可能分清哪些是属于马克思不再染指形而上学的观点,哪些是所谓属于挣扎在形而上学死胡同里的观点?因此变得不清楚的是:在传统哲学家的体系及其使用概念范围内,人们何以将形而上学的理解方式投射在对马克思的文本理解上?马克思清明的叙述仿佛是重又产生出比他所试图消除的谬误更深层的谬误.

当然,话也得说回来:如果单单关乎概念的使用倒也无关大局.严格地说,马克思不是思考“概念”,他思考的是种种现实的社会历史力量,他是在种种力量的斗争中思考,而这些力量不是“逻辑范畴这块底布上绣成的花卉”②,也不容通过概念技巧加以平衡.但问题是,马克思不仅继续使用这些概念,而且随主题的转变使用这些概念去解释新的领域,而他正进入的新领域是否仍然只是对他希冀超越的领域的回返呢?我们的意思是说,一种现实的、具有实践意义的思想创造,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被称为“哲学”,又在何种意义上根本无关乎“哲学”?这里的问题已经处于关于“颠倒”论题的核心.这里适于提醒一下:鲍德里亚等人明确地提出了这一问题,而且以一种肯定回答的方式开始他们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他们以一种较自由的提法说:在“马克思主义概念的阴影”中,从未克服的困难又出现了——马克思对资本的结构分析终究只是基于或回到了资本的现实逻辑原则中.在他们看来,马克思对历史普遍运动的抽象解释,无法控制它自身带来的形而上学谬误③.而这成了鲍德里亚等后马克思主义者最内在的信念.在《生产之镜》等著作中,鲍德里亚见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当代哲学与这个现存世界本身在“哲学言说”层面上是不可分离的:一个既想清算所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又想成为哲学批判的话语,只能是连成一体地成为世界之原理的强化证明,从而总是对已经确立的世界之现状的祝福.在我们看来,《生产之镜》的核心首先在于重新把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出发点,但它实际上却是对“理性的”马克思主义(它根据所谓生产方式本身具有的理性法则对于生产中的一切感性要素的决定作用和“统摄”来解释历史.顺便说,“统摄”是弥赛亚主义词汇里的一个基本术语)的错误进行分析.对于鲍德里亚而言,历史唯物主义包含着形而上学的精神,其根源在于,它是被置于资本完成体系已知论辩结构中、作为具有客观确实性的范畴和法则来理解的.因此,鲍德里亚眼中的马克思和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分享着基本的形而上学共识,而这一共识乃是保证他们的理论的“科学性”的最可靠的原则.

马克思哲学与形而上学的终结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然而,一种“科学的”因而直达根本的反资本主义的哲学,难道是沿着与古典经济学同一个方向思考,并施加以资本主义自己的逻辑反唇相讥才能将之贯彻到底的?或者,马克思是从思想或逻辑法相中建立现实世界及其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的?非常明显,鲍德里亚针对马克思所说的带有讥讽的话——如当他说道:“由于把自己理解为超越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生产的合理化形式,马克思锻造的武器转而反对他自身,并使他的理论成为政治经济学的辩证顶峰.”④ ——使他赚取了后马克思主义者的兴趣,但在哲学上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后面将会看到).而且他所讲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的谬误,究竟是哪一种呢?当然,只能是在黑格尔的框架里.因为他仍然是根据马克思“父辈”来理解马克思和判断马克思,是要对马克思文本作出黑格尔主义式解读.这意味着鲍德里亚们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怎么来理解马克思哲学拥有一个新的视域和当代性?是仅仅因为马克思是谈论开端本身的理论家,并且相应地表明了一个与传统形而上学的对比和断裂吗?还是除了马克思的思想赢得了西方伟大文明的滋养之外却反倒跌落到他从来没有承认这笔债务的地步?明摆着的是,我们不能无视这里的差别.否则,从那种承担起解构传统形而上学的思想家的观点看,这便真正是属于马克思的挫败.


实际上,他们也正是这样来理解马克思的.从他们的观点——着眼于马克思哲学在认识论上的“缺陷”——出发,他们既揭示了马克思在知识论上与理性形而上学的紧密联系,又揭示了从资产阶级世界继承下来的那些表述的意识形态性质.早于鲍德里亚的施米特曾说,“在精神上总得依靠自己的对手”将导致马克思不得不“追随自己的对手资产阶级进入了经济王国”.因此,在这里马克思享有敌人共同的“作战地带”、共同的“武器”,即“论证结构”⑤ .施米特的意思是:马克思尾随资产阶级进入经济领域,无条件地接受古典政治经济学,并因而才使马克思主义自身具有了“科学性”.这就是施米特等人的马克思——一个“国民经济学历史的最好专家”⑥ 的形象.这是他们方便地退行性地理解马克思的宏大筹划.它的便利之处在于为先行的判断提供基础,即把历史唯物主义之历史性本质作形而上学解读,使它充当起共产主义“庸俗批判”的条件.事实上,海德格尔那种存在之问的场景激发出一种新的音调,它的出现意味着把所谓以“反等”这一模式从事反对形而上学的事业的马克思哲学更新到当前:不仅把理性主义、经济主义或经济决定论重新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那种抽象形而上学的世界建构,而且用一种更基本的方式以“颠倒柏拉图主义”的名义取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正是这一点,足以使海德格尔对现代人有吸引力.或者毋宁说,这和现时代同代人给当代哲学所规定的那些性质和任务是相应的.我们看到,基于汪洋大海般的现代性包围,承认马克思指证的劳动的抽象化的现实,不给资本的形而上学本质做粉饰和宣传,在今天的大多数人看来,可能是行不通、幼稚或不合时宜的.所以,真正值得担心的便是,马克思从历史生活出发而主张以“历史科学”来批判资产阶级的经济学会让人兴趣索然,这种反对资产阶级经济学所引发的哲学革命意义得不到多少理解.或者说认为,马克思的革命经济学与19世纪的资产阶级经济学之间的争论也只有在传统框架里来解释时,才是可被理解和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