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强项就是他的故事

点赞:13068 浏览:572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很多中国作家写过中国农村生活,但他们实际上是城市人,文化大革命下乡后他们就写他们看到的一些事情,是从外面看,但莫言是从里面看,他本人也是农民,所以他能描写这些人的心理,不光是他们做的事,他们心里的东西他能写出来.

“他写的人物不是那么简单,不是一个人很好或很坏,而是又好又坏.一个人可以对别人很坏,同时你可以感觉到他对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也可以很温暖、很幽默.这些人很复杂但很真实.他很真实,但又有像魔幻现实主义的很多奇怪东西,比如刚出生的孩子会和阎罗王一起谈话,一个人变成猪或变成驴等等这种很奇怪的东西,把这些很真实很魔幻的东西都弄在一起.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看时就觉得很有滋味.”


10月13日,莫言3部小说的瑞典语译者陈安娜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聊起她读莫言作品的感受.

莫言曾在微博上表示,他在瑞典出版的《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生死疲劳》3本书的译者均为陈安娜.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揭晓前,陈安娜就曾表达了她对莫言及中国文学的信心:“如果他得奖了,我当然非常高兴,因为我是他的译者,而且我喜欢他的作品.如果他得奖,不光对他个人有好处,对中国文学在外国也有好处.如果他今年不得奖,我觉得可以再等,因为很多得奖的人已经等了很长时间,或者过5年,或者过10年,这个早晚都会有,如果不是他那就是其他中国作家.”

10月11日,瑞典学院宣布莫言问鼎后,陈安娜在微博上发了太阳和蛋糕两个图标.这条以示祝贺的微博引起近五千条转发,许多中国网友在评论中致谢,称赞她是“中国文化的使者”,“译者功不可没,好的翻译是作品的重生.”

陈安娜(Anna Gustafsson Chen)本姓古斯塔夫森,因嫁给寓居瑞典的中国作家、翻译家万之(本名陈迈平)而随夫取了中国姓氏“陈”.1965年出生的她,高中毕业后先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东亚学院师从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等学习中文及中国历史等课程,后成为隆德大学汉学家罗斯招收的首批中文博士生之一.

采访中,陈安娜谦虚道:“到现在为止,我可以说自己还是个业余翻译家吧.”她在瑞典的本职工作为图书馆管理员,曾获得瑞典学院授予的2008年度最佳图书馆管理员奖.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陈安娜开始翻译当代中国文学,译过莫言、余华、苏童、韩少功、虹影、马建、陈染等中国作家,及裘小龙、哈金的英文作品,至今已出版译著三十多种.因译笔优美,还获得过瑞典学院授予的文学翻译奖.

翻译最大的困难,是把作家自己的声音找出来

人物周刊:你最早读莫言的小说大概是什么时候?读的是哪部作品?

陈安娜:应该是90年代初,看的第一部作品是《红高粱家族》.我最早是在书店里看的葛浩文的英文译本,那时在瑞典不容易找到中文书,看了英文版觉得很不错,后来写到中文版,因为觉得很有意思,就试试翻译吧.这本书翻译的时间蛮长的,因为那不是我的专业,我有别的工作,而且那时候没跟出版社签合同,就是自己慢慢译.

人物周刊:第一次读《红高粱家族》,哪些情节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陈安娜:他描写红高粱里那个奶奶的生活,我觉得挺有意思.那时候张艺谋的电影比较早到瑞典,我也看过,电影就是小说的一部分,当时就被那种异国风情的东西吸引,很残酷又很漂亮,后来多看了他的作品就觉得,他真的是一个很伟大的作家.

《红高粱》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东西就是他写一个人杀了他的马,马就在水边,内脏从身体中流出来,流到水里,是很残酷的一种东西,但他写得就是很漂亮,颜色什么的,把那种很可怕的东西写得特别漂亮.而且莫言也是个很感性的人,他不是很冷静,有的作家,例如我特别喜欢苏童的作品,尤其是他早期的《米》,就是从外面看,比较冷静地看一些很残酷的东西,然后写下来,那个感觉也非常漂亮.莫言是从里面看,从里面写这些人,你能感觉到作家自己也很感动.我的感受很简单,就像一般读者那样看他的作品,最喜欢的就是他那种讲故事的能力,看他的故事,你总觉得他会把你拉进那个世界.

人物周刊:你和莫言先生应该也见过几次吧?可否回忆下与他的交往和印象?

陈安娜:见过几次,但时间不是很长.他跟我丈夫比较熟.8月份我去北京参加一个翻译会,他也在那儿,给我们讲几句话.但我自己和他说话的时间不是很长.5月份也见过一次面.我觉得他这个人比较谦虚,不说很多话,开会时我们去参加宴会,吃饭时他也没有说那么多话,但他站起来说话的时候总是说得很好,很幽默.我就喜欢他这样的人.

人物周刊:从汉语译成瑞典语,最困难的部分、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陈安娜:好像所有汉语作品,不光他的,其他人的也是,翻译时最大的困难就是把作家自己的声音找出来,译成瑞典语.很多中国人以为最大困难就是要懂中文,实际上每个字你都可以翻译出来,这不太难,因为看懂比自己表达要简单很多,而且我可以查字典,可以问我丈夫,如果真的不懂我们可以问作者.但你要找出作家自己的声音,他那个故事的气氛,要让瑞典读者有同样的感觉,这不容易.

例如莫言写农民在乡下用的语言,很自然,不是很知识分子式的那种,你就要找到瑞典语同样的语言,这不太容易.像翻译《天堂蒜苔之歌》,那里面有很多歌,你读中文觉得很好听,但很难翻译,因为译诗歌很难,既要把意思译出来,又要把韵律译出来.说实话,还有一些骂人的话我也觉得很难,中国的语言很丰富,而且骂人方式跟我们非常不一样,可能是我不太会骂人.反正我觉得莫言的特点不是语言特别难翻译,有的作家很会玩语言,每个字都精雕细琢,但莫言写得很快,他的强项就是他的故事.

莫言的强项就是他的故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图书馆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人物周刊:你来过中国多次,对中国相当了解,怎么看莫言的作品和中国当下现实的关系?

陈安娜:他的小说,比如《生死疲劳》也是写历史,你可以看到从1950年代初到2000年左右这个社会很大很大的变化,而且他批评得也很厉害,批评那种腐败,掌握权力的人压迫那些农民.

人物周刊:你是马悦然先生的学生,可否分享下你们交流中他对莫言作品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