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2005年第11期

点赞:24945 浏览:11780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人生在世,婚丧嫁娶,每一件事,都是人生的大事;每一件事,都有其特定的仪式程序.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演进,黄天后土,入土为安,这种传统观念,犹如一株千年的银杏,那根须在人们的心里盘旋交错.帝王家的殡葬场面,自然规模宏大.纵然平民百姓家的葬仪,也有他们世世代代传承沿袭下来的讲究.若能细细揣摩,无疑是在抚摸着中华文明的细微之处.

人生自古谁无死?一个人如果能死在自己家里,当然是死得其所.如果不幸客死异乡,虽然他的灵柩可以回归故里,但灵堂却只能设在郊野之外.就是说,死后只能回乡不能回家了.停灵七至九天之后,出殡的日子也就到了.一个人去世一经入殓,一旦抬出家门,他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棺木落架之时,正是午后的夕阳西去之际,仿佛太阳与亡人一起向西奔去.临行之间,大家还要为他套上精致的绣花棺罩,这样起程就体面多了.黄泉路上的风景,由此一路展开.

当当当――.走在送葬队伍最前头的,是两个鸣锣开道的人.他们肩扛赤红的旗帜,手提阴阳八卦的铜锣,身系队伍先导之责.在他俩的身后,还有吹奏的乐手,抬着灵位的小轿,分管护卫的铜锤、铁铲、红罗伞等名目下组成的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亡者的孝子们,一身银装素裹,披麻戴花.每个人的肩头,各负一条长长的麻绳,牵引着棺椁缓缓而行.死者的生前好友,往往会闻讯赶来,在送葬队伍路过家门前时拦路横桌,摆上吃喝,洒酒设祭,这时孝子们要跪膝垂首,向祭奠的人还礼致谢.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民俗丧仪,显然引起了老外们浓厚的兴趣,有幸遭遇此等场面的时候,他们不仅议论纷纷,也要亮出现代化的摄影器材,记录异国异乡的见闻.


送葬的队伍,抬着亡人并不是直奔郊外的.他们要在死者生前生活过的村镇街道上巡游一番,俨然是让他与故乡做最后的告别.尔后才将亡亲送出城外.棺木落穴之时,死者的不归路就算走到头了.如果夫妻双方有一个先行去世,眼下就是他们阴间团圆的时刻.一夫一妻,是现代的社会制度.图中一夫三妻的镜头,今天已经绝迹了.恰好赶上迁坟合葬的机会,所以,为一夫多妻的旧中国留下点见证.棺木归位,填土入坑之际,还应该为死者栽植一株柳树,作为最后的留念.一座新坟落成了,送别亡人的路程也就宣告结束了.死者的亲友,要在新坟前双膝跪倒,做最后的告别.这个送别亡人的仪式,才算最后完成了.

送别2005年第11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死者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这些年来,我一次次走入黄土地上的寻常巷陌,悉心采撷一个个百姓家送别亡亲的特写.本文也不想对土葬厚殓之风做什么评说(那是需要另外撰文的话题),这里,只是想忠实地记录和再现黄土地上的丧葬民俗,以便大家对这片黄土地有更深的了解.(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