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

点赞:5252 浏览:126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是一个具有独特内涵的概念,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等特点,并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着重大作用,将其提升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 键 词: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重要范畴;理论界定;意义

中图分类号:D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539(2013)06001505

作为20世纪80年代新建立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要跻身当代科学之林,其范畴体系必然要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完善范畴体系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抽象概括、创造或提升一些新的重要范畴[1]26.笔者认为,顺应时势发展的新趋向和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内在要求,有必要把多年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础上积淀形成的一个带有规律性的新的认识成果――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提炼和升华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一、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范畴的内涵和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均已被视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皆属实体范畴[2]10.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则不同,是属性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固有的存在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是实现每个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由过去、现在、将来组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它具有相对独立性,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所耗费的时间,但主要指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所耗费的时间.广义上看,它是指社会时间总量中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时间,还指个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自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狭义上专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是学校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包括闲暇活动)展开和延续的基本形式和必要条件,基本要素包括时势、时代、时间规律、时间结构、时间节奏、时间密度、教育时序、教育时机、教育时限、时间管理、教育时效等.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主要特点为:

(一)绝对性和相对性

所谓绝对性,一是指其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二是指其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性或不可逆转性;三是指其不可存储性.所谓相对性,一是指其具体特性会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状态和特性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指其相对可控性,即教育主体能够根据教育计划、内容及对象的思想状况,选择和调控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时间,创设某些与目的要求相一致的时间因素;三是指相对存储性即人们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某件事时,由于合理规划利用,节约了时间,就相当于将时间存储了下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另外一件事;四是指教育主体对时间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二)主体性和主体间性

所谓主体性,一是指它的属人性,即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创造并赋予它灵魂和活力.一般意义上的时间是指自然时间或物理时间,表征和测度的是地球运转以及自然事物运动的顺序性和持续性,它按照机械的必然性而流逝,不受人的力量影响,它是人的自发的发展空间.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则是一种社会时间,表征和测度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序性和持续性,受到人的影响,离不开人的主观意识.虽然其基本上也是采用自然时间的单位来计量的,但它充盈着人的活动.它是一种人的自觉的特殊的发展空间,在作用于人的发展时具有极强的能动性,是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进而能够更好、更全面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其次,它是指不同的教育主体对其的感受、认知、理解、把握、利用和管理运筹状况是不同的.所谓主体间性是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是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双方共同享有的教育时间,而不仅仅是由教育者单方面支配的教育时间,同时也应是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时间,具有主体相关性、交互性、相长性、和谐性.

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三)普遍性与特殊性

所谓普遍性,一是指其存在的普遍性,它存在于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并贯穿活动过程始终;二是指性质的普遍性,它具有教育时间的共性,即也是与人的发展关键期耦合的特定空间,是有教师引导的最少曲折的、各种教育影响交互作用的密集空间[3]55-59.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与其它教育时间相比它又具有以下特殊性:第一,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或强烈的政治性和阶级性;第二,更强调对时势的审视、揆度、把握和时代性的体现;第三,更强调教育时机的捕捉、创设、把握和利用;第四,时间文明的培育、时间素质的增强、时间人格的塑造、时间境界的提升、时间自由的追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时间问题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一个思想道德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三观”与时间观内在关联、密不可分.马克思指出:“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2]532学者汪天文也认为,“时间是人生最大的序”.“三观”渗透着时间观,时间观反映着“三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把对受教育者进行时间教育作为份内的重要职责,以便加深其对时间的认识,深化热爱时间的情感,磨炼抵制干扰和珍惜时间的意志,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增强时间素质,健全时间人格,提升时间境界,走向时间自由.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时间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重要范畴的依据

依据张耀灿、徐志远等权威学者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重要范畴的理论界定[3]10,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提升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这是因为:

(一)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

一是保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时间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运行的基本形式,而且是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始终的内在规定性.没有一定时间作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就无从谈起.根本不需要时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存在的.渗透在各项业务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抑或相对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目标的实现都毫无例外地需要一定的时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教育方案的制定、实施和评估等各个环节都须臾不可离开时间.二是增效作用.“对于人类来说,任何财富都是时间与行动化合之后的产物.时间参与了人类的一切活动,作为价值的本质,实质地决定着劳动的成果.”[4]4时间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范畴的提出,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又更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科学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性质、结构、形态,深刻把握其管理、分配、使用、计算、运筹、节约等一般规律,并用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递增时间价值,提升时间效能.三是管理作用.时间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关键.通过时间管理,可以强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的时间观念,磨砺时间心理,陶冶时间情操,提高时间素质,增强科学运筹和精密安排时间的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质量、数量和速度均有提升和增加,耗时更低,效率更高,效益更好.四是评价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必备要素和重要观测点,是衡量和评价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一个基本维度.运用科学的测量、统计和评价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利用的现状和实效进行判断和评价,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获得对评价对象客观的认识,能够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得失,积累经验,巩固成果,矫正偏差.(二)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范畴的研究,能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某些规律

譬如可以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时间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间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以内容为基础,内容通过形式来表现,形式对内容又有能动的反作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容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久暂、选择、计量、安排和配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内容的变化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变化;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反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认知、理解、把握和利用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展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际效果的影响关系极大.契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安排,能够有效地促进、加速其预期教育效果的实现;反之,不合时宜的时间分配,则会延缓甚至阻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此外,通过对这一范畴的研究,还有助于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节约规律、时间效益最大化的规律、时间整体优化规律、协调与控制各种时间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等.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范畴的研究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创造条件

首先,可以明晰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结构及构成要素,形成一系列以思想政治教育时间为核心的独特的概念群.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系统,由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时间道德、时间文明、时间思维、时间人格、时间境界、时间能力素质以及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地糅合在一起的时间信息、时间规律、时势、时政、时事、时链、时段、时隔、时距、时域、时点、时间节奏、时间结构与功能、时态、时相、时质、时间密度、时频、时序、时差、时机、时尚、时限、时间成本、时间效益、时间周期、时间坐标、时间模型、时间运筹及艺术、时间制度、时间环境、时间文化、时间测评、时间教育、时间自由等诸多要素组成.其次,可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类型.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主观能动性程度不同,可以分为自在时间和自为时间;按系统性不同,可划分为集中时间和分散时间;按延续完整程度不同,可划分为整体时间和分段时间;按存在状态不同,可以分为曾在时态、现在时态和将在时态;按存在形态不同,可以分为显形时间和隐形时间;按实际利用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名义时间、实际时间;按价值效用不同,可分有效时间、无效时间、负效时间;按主体不同作用,可分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导时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交往时间、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主体活动时间等.再次,可以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学的科学方法论原则.一是讲求效益原则,即要力求以最少的时间成本获取最大的教育时间效益,追求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近期效益和远期效益的统一.二是与时偕行原则.随着时移世易,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识时达变、揆时度势,准确把握时势变化,关注时局、时务、时政、时事,科学转换话语体系,在教育内容上进行实时更新,及时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三是体现时代性原则,即顺时而动,应时制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把握时代的特征,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诉求;祛除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机制体制,摒弃过时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尤其要遵循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适应新媒体时代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的新情况,面对新生代施教对象,着力增强教育的时尚感.四是把握时机原则,即要善于捕捉、利用和创设教育时机,乘时乘势,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有利的偶然性因素开展教育.同时,正面鼓励、反面批评,做到赏不逾时、罚不过期.五是优化时序原则.既要克服一切按教科书编排顺序施教、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唯“书序”的线性思维,又要克服只重视按部就班的有序教育而忽视受教育者自主性、渗透性学习的僵化刻板倾向,应把“书序”与“心序”和“时序”、“有序”与“无序”有机统一起来.六是适时施教原则,即要顺天应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节律和年龄特征、个性特点、接受图式等来施教.七是完善教育时间结构原则,即要通过完善教育时间的宏观结构、中观结构尤其是微观结构来提升教育时间功能.八是优时优用原则,即要集约化使用时间,在最佳时间完成最重要的教育任务.九是驾驭时间原则,即要着力提高识时、惜时、守时、准时、省时、计时、选时、配时、治时、匡时、用时、限时的理念和能力,科学掌控教育时间,高效完成教育任务,倾力克服无端减时、超时、耗时、玩时日等现象.十是时间共享原则,即让教育时间成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边互动、对话交流、和谐发展的持续过程,双方在其中均享受到益处,前者收获喜悦、成功和成就,得到认同、首肯和满足,后者收获愉快、感动和启迪,思想品德得到发展、灵魂得到升华.

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时间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重要范畴的意义

把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提升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重要范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一是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和范畴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时间内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个中心变量.时间的分配和利用状况是决定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然而,时间因其单纯简单性、形态的非实体性、存在的普遍性、使用的伸缩性等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研究中常常会被轻易地忽略掉.把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提升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加强对其科学涵义、基本特征、构成要素、结构类型、本质规律、运用原则方法、实践理论价值、功能作用以及它与思想政治教育其他要素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必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内容从抽象到具体、从单薄到丰富、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同时,我们可以尝试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学,以思想政治教育时间为学科生长点和再生核,以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特定空间作为逻辑起点,以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效益为思维着眼点和逻辑重心,构建起由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学渊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本质、基本规律、时间效益、结构与功能、时间密度、时间节奏、教育时机、教育时序、教育时间管理、教育时间评价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学改革路径与实践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学发展趋势、时间教育、时间自由等部分组成的理论体系,这无疑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和范畴体系.二是有助于促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化进程.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时间在哲学、数学、物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学科中已得到广泛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并没有得到相关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足够重视.马克思曾指出,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来说亦然.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的时间理论和人的发展理论等为其哲学基础,它对于教育学、时间学、统计学、测量学、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借鉴和运用,可为人们进一步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量的规定性提供一个新的逻辑基点、认识发展平台、思维工具方法和分析框架体系,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向深刻化、严密化、精确化、规范化发展,提升其学科地位与价值,推进其科学化进程.(二)实践意义

一是有利于健全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时间人格和时间境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能动性.所谓时间人格,是指时间语境下的人格特征和个体差异,它是个体对时间情境稳定的适应倾向及能力特征,表现在不同个体的时间洞察力、时间定向、时间管理、准时性、拖延性、多重性、时间紧迫感、钟表时间意识、节奏感、时间遵从、时间动机等方面[5]896-898所谓时间境界,是指人在寻求安身立命之所的过程中对于时间的觉解和把握程度的不同所形成时间学语境下的一种精神状态,它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五个层次:实时态(人基本上处于自发的状态)、载时态(人基本上处于自觉的状态)、顺时态(人基本上处于自律之中)、超时态(人基本上处于自觉实践之中)、无时态(人摆脱了时间的奴役,处于自由状态)[6]543-554.对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范畴的研究及成果应用,不仅有助于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时间人格,而且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从实时态、载时态、顺时态向超时态跨越和升华,达到无时态的最高境界,提升驾驭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规律的素养和自由度,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能动性.

二是有利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所出现的突出矛盾问题,克服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异化现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社会节奏明显加快、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信息量成倍增长的知识经济时代或网络信息社会背景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有限性与教育内容日趋增多的矛盾必将日益凸显.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育任务,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给予关注和科学解答的一大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学为我们解决教育时间有限与教育内容多之间相互抵牾的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和分析工具.采用时间学理论研究范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时间学有机糅合起来,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学内在规律,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不失为解决上述矛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异化现象在现实中的症状表现为:教育者主体不能正确处理日益丰富的教育内容与有限的教育时间之间的矛盾,时间成为教育者施教的严重掣肘;教育者在教育时间的认知、掌控上不能充分体现主导作用,时间成为主宰和奴役教育者的外在力量;同步教育模式“一刀切”的痼疾所导致的育者施教时间与不同的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时间的失调,甚至于随着教育时间的推移,受教育者演变成为教育主体的对立面,变为异己的力量;教育时间沦落为意义式微或毫无意义的、无法给教育者带来真正满足的时间,蜕变为受教育者如坐针毡、痛苦煎熬的专制时间等.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均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时间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密切关联.倘若上述异化现象不克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会事倍功半,效益欠佳,甚至南辕北辙、适得其反.祛除异化现象,高扬主体性,按时间规律办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能顺利展开,取得较好的效益,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在有限的教育时间内谋取更大的教育效益,使受教育者获得更多高品质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价值取向;以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为内核的内涵式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结语

总之,将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提升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双重呼唤的积极回应,正如总书记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所指出的: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把握好时、度、效”,“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其中蕴涵的时间观意味深长,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战略性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