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古老国家的农业

点赞:4001 浏览:136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富兰克林·H·金的远东农业调查研究,在国际上影响深远其代表著作《土地管理》至今尚未出中译本,其中对远东三个古老国家(中国、日本、朝鲜)土地管理的调查研究,是他的集大成之作.今将著作精华最后一章连同序言译出.

关 键 词:富兰克林·H·金;《土地管理》;远东三国;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4-0089-06

巴恩廷在《土壤地理学》中引用多库恰耶夫(V.V.Dokuchayev)关于土壤永恒性的探讨:“土壤不仅从空间角度看是多变的,而且从时间角度看也相对不稳定.实际上,我们不知道有什么土壤能永远保持其特性.”远东三国农民经过长期耕作和历史传承,在土壤的这种变与不变的动态过程中,总结了一整套土地管理的经验.这一经验通过美国土壤学家富兰克林·H·金,颇具人道主义的调查研究,在20世纪初那样一个时代是何等可贵,何等远见且何等深邃.金氏不仅是农学领域一名“训练有素的,精明的农业考察家,而且研究论著等身.金氏于1911年出版《四千年农夫》4],1914年又有其新著SoilManagement得以问世,均成为西方农学与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金氏构思《soilManagement》一书十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收集资料,直至逝世亦未及成书,后经其遗孀整理,才得以面世.这是一部蕴含了著者十来年心血的有关远东三个古老国家的土地调查报告,同时也是一本兼具实证与理论的研究著作,至今尚无中译本.全书共十二章,最后一章“三个古老国家的农业”正是《四千年农夫》一书的理论概括和思想结晶,而国内学界一直未予重视,故不嫌方家见笑,今先拙示SoilManagement译文中的序言及最后一章,敬请指正.

《土地管理》序言

本书是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已故教授F·H·King,开展非同寻常的土地调查研究遗留下来的重要成果.多年前,金教授计划撰写一部土地管理方面的著作.在过去的十来年里,他潜心研究并收集资料.这一课题由于他的不幸逝世而中断了研究进程.然而,为之庆幸的是其遗孀C.B.King夫人将金教授生前包含了本课题研究资料的论文和讲稿,以有序的框架呈现出来,这对农业科学领域来说,是一件极有贡献的幸事.中国、朝鲜、日本农业是金氏《土地管理》研究计划的一部分.他一直不愿意出版此书,除非他真正弄清楚了:远东三国通过古老的管理经验,为什么到现在依然能取得巨大成就.

C.B.King夫人收集了金教授生前准备的十篇不同论文和讲稿,组成了远东农业研究的章节.尽管本书并不如金教授生前所期望的那般完美,但这项调查研究成果具有影响世界的重要性和很高的实用价值.金先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土地调查员之一,他在有生之年广泛收集资料得出了合理的最容易令人理解的研究结论.

C.W.Burkett.1914年3月25日.纽约.

三个古老国家的农业

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朝鲜、日本的农民在保持土地肥力方面比世界上任何其它地区都更加注重,付出更多努力.这种付出的效益可以用这些国家稠密的人口来衡量.他们不仅维持了这种现状,且仍在最大程度上维护着土地的产出量.衡量一个国家农田和农民的生产能力,或许没有比用每一单位耕地供养多少人口这一方法更为稳妥的了.勿容置疑,目前就这一问题而言,没有比研究中国和日本更好的地方了.

以前我们对耕种、施肥、作物轮作方式充满了兴趣.于是,我们想通过考察现在远东三国如何养活如此稠密的人口来了解两三千年甚至四千年前的情形.在长期维持高密度人口期间,这些国家的人们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勤劳的传统美德.这些是西方国家大加赞赏且无法做到的.尽管我们可能不会采取远东人们的任何细节做法,但其中部分做法确实值得我们仔细研究.正如,在那样的条件下,他们遵照相关基本准则,已经实践了这么长时间,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突出成果;也因为他们建议,改变我们的实践方式或他们的适应环境,这些或许对我们均是有益的.

1作物的耕作方式

我们与远东国家业已形成的培育方法和实践相比,其中最基本的不同在于远东国家,几乎是一年内每天的土地、气候和人口聚集增长都不同.几乎远东国家所有人口密集的地区,每年人们都在同一块土地上耕种二、三种有时甚至四种作物,优厚的地理条件使得这种作物轮作制度成为可能.中国的华南地区和古巴处在同一纬度,而在北部,奉天(中国沈阳旧称)和日本本洲岛北部与美国纽约、芝加哥、加尼福利亚州北部的纬度相当.美国主要在北纬30-50°之间,而中国、朝鲜和日本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主要在北纬20-40°之间,比美国向南延伸了约700英里.这种地理位置的差异使得这三个国家的农耕季节更长.

1.1间作套种

但是农耕季节更长并不是多种作物可以耕种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唯一原因.在这三个国家里,普遍的耕种方式是几乎所有垄台和垄穴上的作物都是在一种作物移除之前下一种作物的秧苗正在培育中.这样人们在丰收劳作的同时,下一轮作物也正在生长,适应这块土地.举例来说,大麦即将收割,温莎豆在一个月后要拔除,就在麦子行间播下棉花种子.在种麦子时,这块土地已经为首轮耕种施过肥了.麦子的行间距通常为4英尺宽,当麦子长高后进行中耕,即松一两次土并浇肥.在土地空余处种上温莎豆.当麦子成熟后就停止汲取土壤肥料,但仍吸取水分保墒土地.为了种植棉花,人们给麦子行间的土地施肥,麦子收割后棉花就早已种上了,棉花树长大后进行中耕,即松一次土.当麦子收割后,棉花会吸收其剩余的土壤肥料,直到温莎豆成熟,等这三种作物都丰收并移除之后,土地为耕种秋季作物继续作准备,再次修整,通过这种方法,他们能使劳动力和土地的利用率发挥至极致.

1.2苗床育种与作物轮作

还有另一方法,就是在一块较小的称为苗床的土地上对秧苗进行大量施肥,精心育护使秧苗快速、茁壮成长,然后再将秧苗移植到大块的田里.甚至大面积的水稻种植也都采取这种方法.水稻的秧苗一般要在苗床上育种30多天.在这段时间内,大田里的作物正处于成熟阶段.人们对其收割后,翻耕完土地,于是再将水稻秧苗移植到这块大田里.这种做法其实延长了30-50天的作物生长时间.远东三国正是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优厚的地理环境,才能对作物长期进行精耕细作,这是我们无法比拟的.在中国南方,水稻一年两熟非常普遍,甚至日本的一些地区也是如此.除此之外,像在中国山东省,人们在夏天收割完冬小麦或大麦的土地上还种植大豆、甘薯或花生.尽管北部的天津(中国)与辛辛那提(美国)纬度相近,然而我们通过与天津当地的一位农民进行交流发现,两地收成正是由于作物间作套种和苗床育种、作物轮作的不同而收成大有区别.这位天津当地的农民在1亩地(1亩等于1/6英亩)同一季节收获了价值40美元的卷心菜、30美元的甜瓜、20美元的白萝卜(这样算来,1英亩他的收入是540美元),而他为每一作物在每一英亩施肥、灌溉支出了12-18美元.

2作物用水的来源

2.1降水

对于任何地方的土壤来说,保持适时适量的水分,都是高产的首要因素.远东人口密集地区,不仅降雨量很大,超过美国,而且主要集中在夏季,这正是作物最需要水分的时候,从而能使作物达到最高的生产效益.然而,不仅仅是因为远东三国的作物分布区降雨量较大且降雨及时,更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垄台或垄穴上的作物都采用中耕技术.这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土壤中的水分和肥料.因此,比起不采用中耕技术的土地,施更多的肥能保证更高的产量.

2.2地表径流

尽管远东地区拥有较大的降雨量和较好的作物分布区域,但是为了高产,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拥有远东地区如此大规模的灌溉体系,也没有任何地方能采取这般措施保持土壤水分,也没有任何地方利用如此庞大的来自山地、丘陵地带的地表径流.

在日本11000多平方英里的国土上有一半多的可耕地被人们精心地开垦为梯田.从六月末到作物收割时节,这些梯田像浅水池一样蓄满了水.日本每块水稻田的平均面积(仅以单独水域来说),也就1/40英亩(大约20x50英尺),但土地总面积是如刚才我们所说的11000平方英里.在中国,从珠江三角洲平原往北到长江1000多英里,从上海往西1500英里,在这个区域内有水资源的地方都种植水稻.在朝鲜,我们骑车越过400英里像这样的农田区域,蜿蜒的山谷平原上布满了层层梯田.每英亩土地上有不少于65000个山坡被开发为梯田.当我们重复到日本有11000平方英里土地和中国有数以倍计的土地时,我们知道这些地区的作物是一年一熟,有的地方甚至一年两熟.从而,我们就有了一个探索当地人民生产生活观念结构的基本思想.那些观念结构是,几个世纪以来,数百万人民在这些土地上都像这样辛勤劳作而形成的.

2.3灌溉体系

这三个国家都挖有绵蜒不断的运河、沟洫.人们一直都在维护和利用这些运河、沟洫.同样地,适用的地表径流和地下灌溉系统也都需要大量人力修缮、维护.水稻和其它作物生长中所需的水,人们尽可能地利用沟渠与稻田的高低落差来实现灌溉.但是仍有数以千计平方英里的稻田都要依靠人力或畜力来浇灌.他们将大量的农田修整在一定的水位高度,且周边筑着田埂.从而使水流只能通过蒸发或渗入地下供给作物.这样几乎完全减少了农田里的肥料被水冲走,从而流失的可能.除此之外,他们修筑水库,尽可能地将雨水蓄积起来,这也是一种很普遍的做法.水库的水首先供给农田及其作物,其次,如果水库的水过多,可以通过田里的犁沟和田边的水沟在人工控制下排出.同时人们还会筑一道堤,阻拦泥沙和残株废茬,使这样肥料原料不会流失掉.这样肥料原料往往会以运河和水库淤泥的形式返回到农田中.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和肥料的流失.在中国,大量的运河和水库的淤泥会直接回到农田里,也有很多用于堆肥.我们用图片来展示,每英亩超过70吨堆积的淤泥直接用于农田.然而所有的这些淤泥都是人们用畚箕从运河里挑到农田中的.这种淤泥富含有机肥.人们认为,这种液体肥跟人的粪肥具有同样的肥力.尽管它没有粪肥的肥效快,但非常持久.通常淤泥中有大量的蜗牛壳、螺蛳壳和小小的蚌壳,这些为土壤提供了足够的石灰来源.

3绿肥的来源及施用

据证,由于食物的压力使得远东三国的人们在很早以前就适应了这种比西方人差得多的饮食结构.但是从他们精壮的身体与持久的体力劳动能力可明显看出,他们创造了强健的体格和经济优势.水稻富含的碳水化合物是来自大气而不是土壤.他们在大气这种源源不断的供应中抽取了提供体能的物质.同样地,他们将许多结籽的作物用作食物和提炼食油.这些籽富含的碳氢化合物,也是来自大气.绿豆糕、豆饼、花生糕和类似的食品都富含氮,而且带有许多磷碱、钾碱.他们早已虔诚地懂得回馈他们的土地,其结果是他们节省了资源并建立起了一个维持高产效能的作物耕作系统.对此,西方国家难以望其项背.

3.1粪肥的利用

尽管大自然赋予了这些国家拥有内在肥力的、承受力强的、持久的、集中的土地,但是给土壤有效施肥仍然随处可见,比如广泛使用石灰、草木灰,偶尔使用矿物肥料.几个世纪前的中国和她的邻国就已经懂得,尽可能利用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每一户人家所产生的排泄物.通过日本农业部的调查数据得知,日本在1908年有23,850,295t粪肥被施于耕地(平均每英亩1.75t).1908年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一个中国承包商以3.1万美元黄金的获得了当年收集该市居民粪便的特权.这个中国承包商雇人每天清晨到居民住所和公共场所收集粪便,然后运到乡村卖给农民.这项工作每天都在进行,一年下来,收集的粪便总量达7.8万t.远东地区没有一个城市建有下水道污物处理系统.但是,这些国家的人们细心地收集粪便以免其流失,并将粪便运到田间给作物提供高效的肥料.在上海,一年到头,每天早晨都有人从各家各户和公共场所收集粪便,然后用桶装好密封,堆在船上,运送到乡村田间.在乡村田间建有专门存放粪便的堆粪池.将粪便存放在堆粪池沤一段时间后,可以减少对作物有害的物质.然后,男人们用粪桶将沤过的粪便挑到田间,兑上一部分水,再用长柄的粪勺细心地将粪肥浇到作物中,这种施肥方式对作物最为有成.外国人见到这景象都不屑一顾,而且也看不起挑粪的人,甚至感到非常恶心.然而,世界上每个地方的每个好母亲.由于她们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无一不是牺牲自己的快乐时光来哺育、照顾自己的婴儿.这些国家的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正是承担像母亲对孩子一样的责任.所以,对他们来说,在那种条件下,以不可推卸的劳动精神最充分地利用废弃物(粪便)作为肥料,确实是最好的施肥方法,我们应该像敬重母亲一样尊重他们这种劳动.由于有些地方,无法利用运河运达粪便,于是将粪便存放在离农田较近的堆粪池.然后人们采取用肩膀挑,用牲口驮,用板车推,用马车拉等方式,将粪便送到田间.一天清晨,我们骑自行车去日本京都的乡村,沿着单行公路骑了3分钟后,遇到一列有52大车粪肥的队伍.有的是人拉,有的是牲口拉,每辆车上约有5.12个粪桶,每只桶至少有60磅重.2.5小时后,我们沿原路返回,这支运送队伍还在往同一方向前进.那天我们遇到了61辆类似的粪肥运输车.通过观察城市通往乡间的一条单行公路,可以反映日本一个大城市往乡村运送粪便的数量.

我们调查发现,日本和中国农民为了获得1吨新鲜的粪肥要付出l美元或2美元金币,而在中国的山东省,干粪肥的是每吨18美元金币.通过以上资料和数据可以准确地估算日本通过利用粪便作为肥料,避免了进口2,380万-4,760万美元的化肥.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农民却正在花费大笔的钱购写大量的化肥.

3.2豆科植物和红花草的利用

在很早之前,这些国家的人民就发现了土壤中的氮是可以反复利用的.几百年以前,人们就利用豆杆、豆苗来增肥、培育土壤,效果显著,因为豆类作物的肥力比较持久、有效.在日本,近l/5的旱地每年都种植了固氮作物,还在稻田里和冬季作物地上,将豆类作物广泛地与水稻交替种植.尤其是那些种在山上的蔬菜较难利用起来,种豆类作物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利用它的绿肥价值.在水稻收割完或收割前,农田中常常播种红花草(也称紫云英或蓿苜).在红花草长到下一作物移植时,才直接被翻耕到地底下.或者更常见的是(在中国有运河的农田),沿着运河堆起淤泥,并将红花草混入这些从运河里挖出来的淤泥浸透,发酵二、三十天之后再施于农田.每英亩的红花草通常可提供1.5-5吨的绿肥,供肥3-4英亩的稻田,当然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淤泥.

用1英亩的土地在水稻收割季和下一作物移植(播种)期间种植绿肥作物.还剩余2、3英亩用来种植其它作物.这其中的一种作物有可能是油菜,另一种可能是小麦或冬小麦.在种植水稻的国家,每年都如此,在水稻收割后种植一些绿肥作物,或是油菜、小麦或冬小麦.尽管耕地上每年都要种植水稻,但仍然保持了作物的一个轮作机制.

在人多地少的家庭,通常都没有多余的土地用来种植红花草和绿肥作物.于是,男人们就在齐胸深的运河里挥动一把月牙形的镰刀割水草用来制作堆肥.如果这样做,肥料都仍然不够的话,妇女和小孩子们就要背着竹筐一起上山去割青草用来堆肥.倘若山上的草很多很茂盛,她们就得运用生活经验和良好的判断力,来选择最有肥力的草,如果草很少就将全部都割下来用作绿肥.

4堆肥技术的广泛运用

在中国、朝鲜、日本,那些无法开垦为耕地的山地,人们利用其最大潜能来提供燃料、木材、牧草(或用作绿肥或堆肥的草).同时,所有燃料和家用木材的灰烬,最终又以肥料的形式返回土地中.

4.1混合肥料

在中国的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和其它地区,运河广布,人们将动物粪肥和固体有机废弃物沿着运河河堤堆积起来.人们将这些东西和从河底挖起来的淤泥混合在一起,用来制作肥料.这些东西混合在一起比它们单一地返回耕地更具肥力.

在我们走访过的众多省份,常常看到男人、妇女和小孩们或早或晚担着畚箕,拿着粪叉,沿路收集粪块.他们将这些粪块带回家,增加了他们的粪肥供应量.如果拾粪者没有土地,就可以将收集的粪块卖给有土地的人,这成为拾粪者辛勤劳动,维持生计的方式之一.此外,人们还小心地收集蚕屎施到桑树园子里.在每棵桑树周围挖一条3-4英寸深的浅沟,将蚕屎倒入浅沟并填上土.

在干旱的省份,粗糙的有机物质腐烂较慢,如果将其直接施到土壤中,就会妨碍土壤水分的微运动.所以在作物种植前,人们将每英亩耕地里2-4吨的土壤或底土,辛勤地搬运到村庄里用来制作堆肥.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堆肥池,其大小取决于家庭拥有土地的多寡.人们将所有动物的粪便,废弃物和田地里的残株废茬倒入堆肥池的水中浸泡3-6个月.甚至麦和粟(小米)也被连根拔起,用来制作堆肥.人们将这些根先用作燃料,然后再将其燃烧后所产生的灰烬收集起来倒入堆肥池中.当这些肥料已经基本腐烂后,人们将它们从堆肥池中捞出来,铺在大路上或打磨过的地面上(打谷场),再加入土壤混合,并不断搅和翻动.通过这种古老的硝化过程,即有机物质的发酵过程,草木灰和土壤中的碳酸钾、碳酸镁、碳酸钙在相互作用中最终形成了硝酸盐.这种最终产生的富含于腐土中的肥料,以方便利用的形式高效提供了作物所需要的养分,这些养分由田地中的残株废茬、燃料灰烬、人和牲口的粪便、田中的底土复合而成.这种肥料通过迫使部分土壤与其中的微生物,在作物与肥料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又延长它们的肥效分配时间,补偿农民们有限的土地.这种肥料是人们在田间外,精心制作的能及时有效被作物吸收的养分.施用这种肥料,用他们的话说,是给作物喂肥,而不是给土壤施肥.

4.2烧土

在中国较冷的省份,如山东、直隶以及再往北至满洲④,为了充分利用灶里煮饭的余热,人们筑起一条长长的、宽宽的、水平的通道从厨房通过两、三个卧室,再通往房顶.在这通道上面人们还铺设炕用来烤火、睡觉.这些通道由太阳晒干的泥砖筑成.泥砖是人们用泥土或底土与切短了的麦杆、谷壳混合打铸的.这种泥砖通常是1平方英尺大,4英寸厚,因此需要大量的泥土用于建筑通道.通道上的泥砖在用了2-4年后,随着有机物质的腐化和减少,泥砖或多或少有些裂开和缺陨了,所以需要更换.但是,人们早就已经认识到这些泥砖的土壤用于炉灶和通道后,是形成堆肥的最佳材料.同时,炉灶和炕日夜保暖所产生的灰烬也成为农田的肥料之一.这种肥料来源的方式是千万个既经济又节省劳动力的实例之一.

这种土壤堆肥大部分是通过风干然后碾碎,以便更经济、均匀地施于田地中.这种肥料有时会与种子一起播种在培土堆起来的垄上和挖的坑里.有时也会被施在排旁边挖好的坑中,并用土掩埋起来.那时我们见过这种肥料被施于正要种的地里(也就是移植苗的地里).人们早就把准备好的肥料运送到了田里,并分成小堆均匀地堆在农田里的各个区域.农民先在田中用犁翻出一道浅浅的沟,在犁后面跟着一个人,挽着箥,沿着刚犁开的沟,将小堆的肥料施于沟中,苗就直接种在肥料的上面.然后,调头再犁第二道沟翻开来的土,正好将第一道沟填好,且形成一道长长的隆土,人们再用手耙把这道隆土整平.4.3硝石肥料

日本农业实验站指导农民正确有效地制作和管理堆肥.只要农民在自己的地方制作了面积20-40平方码和合符标准高度的堆肥,就可以按比率每堆得到每年2.5美元或5日元的政府补助.制作和管理堆肥不仅能获得政府补助,而且每个县还会依检查委员的评定结果颁发最佳堆肥奖.

如果时间允许,温度适宜堆肥在土地中进行硝化,那么这些堆肥就可在湿的或半干时提前施用到土地中.人们称这种做法是为土地施肥,而不是给作物喂肥.同时,人们给土壤不断地加老尿和其它液体肥保湿,通过翻动和搅拌可让土壤更疏松、通气.这就是使土壤高效地富含石灰有机质的做法.这正是欧洲历史早期的人们所说的硝石农业.欧洲历史早期制造硝石的目的是为了造而生产硝酸盐或硝酸钾的.而硝酸盐是最好的作物养分之一,它将氮和钾以作物最便于吸收的形式提供给作物.如果是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那就是碳酸钙而不是碳酸钾和即将形成的石灰钾,也是作物获得所需氮的来源.这就是为什么要给土壤施石灰和富含石灰的土壤更具肥力的原因之一.

我们不能过度强调或经常重复,通常耕作的土地富含腐殖质、石灰、碳酸钾、碳酸镁、水分.事实上,凭借产自土壤的为作物提供养分氮的硝酸盐,硝石农业在远东地区得到了大范围推广.为使施过肥的土壤更适合种植玉米或土豆,人们在种植前2-3周就将土地耙平,以保墒和除草.这种做法还可以使土地增肥,并为作物及时提供养分.本书提到过,中国的老农民们为了节省时间、空间,为了能为作物在最需要时为其提供养分,他们把土壤运到村里,最大程度地使其增肥,使其富含作物所需的养分.他们逐渐地增加腐土的数量.由于大部分可利用的作物所需的养分来自村庄和家里④,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地利用零星时间来增添和沤制堆肥,并在合适的时机将堆肥运到田间施予作物.如果这种制作和管理堆肥过程的细节能在科学上得到解释和证明,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

三个古老国家的农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土地管理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5结语

远东地区的人们很久以前已经深知在没有作物轮作和间作套种机制下,能够通过保持土地持久的高产能力来满足他们如此密集人口的需求,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沤肥中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通过了解这种土地管理方法,我们的农民也确需谨记,这种大规模的、持久的、合理的土壤施肥方法,跟我们最好的土地一样富饶、持久.远东农民的耕作地比美国大多数地区的气候更温暖,降水量更大,作物分布区域也更好.这其中的任一条件都可以显著增强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的产出量,并推动农业不断发展.众然具备以上条件,我们仍不能冀望于最好的作物轮作体系,加上优厚的土地条件,就能产出足够的食物供养远东如此密集的人口.适当的与合理的施肥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和以上两方面条件综合,方能如愿.让我们祈祷,在将来远东农民的身上,这个自古以来一直都背负的巨大重担,会有所减轻.我们要做的正是,必须达到像他们那样所取得的成就.我们能保证他们花费较少的体力劳动,而拥有更多时间来娱乐和享受精神生活吗?

注释:

①远东三国,指如今的中国、朝鲜、日本;朝鲜,指如今的朝鲜半岛,译文无特别注明,均同此.


②《三个古老国家的农业》是金氏《土地管理》第十二章,参译版本为,SoilManagement,OrangeJuddCompa-ny,1914.此书藏本见于美国康奈尔大学附设的纽约州立农学院图书馆,第十二章AgricultureofThreeAncientNations,陈仁端曾译其名为“三个古代国家的农业”(陈仁端.关于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与生态农业的若干思考[J].古今农业,2005(2):7.),窃以译作“三个古老国家的农业”为尚.原著无注释,文中皆译者因译作所需而愚加.

③译文分层标题,皆译者依原著目录和本章上下文意思所加.

④直隶,河北省旧称;满洲,中国东北旧称.

⑤比如,村里和家里的燃料灰烬、人畜屎尿、生活垃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