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点赞:4461 浏览:122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教育领域内,学前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幼儿接受的启蒙教育.学前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有自身的特殊性,从事幼教的老师们也应遵循学前教育的客观规律,更新教育理念,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教育,最终引导幼儿在各面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 键 词:学前教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157-02

在教育领域内,学前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和形成良好的品格.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从小就给其塑造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学前教育通过独特的教育方式、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习潜能的激发,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现实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对幼儿们来说是受益终身,因为一旦他们长大后,再去改掉不良习惯已经很难,从生理上讲,幼儿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尤为旺盛,可塑性很大,是培养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从教育角度看,培养幼儿早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提前学习小学课程更为重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会支配人的一生,给幼儿未来走上成功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学前教育的特殊性

学前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教育对象是3~6的幼儿,也有的家长会把不到3岁的幼儿送到幼儿园,提前接受这种教育,学前教育的执行者是拥有幼教资格证的幼教老师和身心健康拥有健康证的保育员,教育场地是具备教育资质、拥有正规教育场地、具备各种合法手续的幼儿园.同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教育相比,学前教育有其独特性.

1.1学前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学知识

学前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学知识,当前有些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其实是一种错误倾向,3~6岁的孩子健康活泼,对未来世界和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如果把他们的学习时间过多的集中在学习小学知识上,变相的抹杀了他们的探索更多领域的知识的时间.学前教育应重视培养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情感和多元的动手能力,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

1.2游戏是学前教育最好的教育手段

幼儿园的教师和保育人员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幼儿的心理和兴趣,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和学习计划,多准备一些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达到教学效果.从实践效果来看,参加游戏活动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游戏教育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游戏教学还可以使娱乐与学习到达完美统一,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知识能力的形成做到有机结合.


1.3学前教育重在挖掘孩子们的发展潜力

学前教育是人生中第一次接受的正规化教育,是孩子们的启蒙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这种教育不应过早灌输书本知识,而且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重点关注每个幼儿不同的方面,激发幼儿的发展潜能,为幼儿走上可持续成长道路打下基础.

2学前教育应遵循的教育规律

学前教育是孩子们人生中对教育这个概念的第一次体验,是除了接触自己家里亲人之外第一次近距离与老师接触,也是幼儿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还是幼儿交下人生中第一批好朋友的场合.由于幼儿第一次接触到正规化教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世界里,第一次教育体验最难忘,记忆最深刻,对他们以后的教育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如果他们喜欢上了老师和教育生活,以后他们上小学中学就不轻易产生对教育的逆反情绪,由此可以可见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对幼儿园和老师而言,要想让幼儿们喜欢老师、喜欢幼儿园、愿意接受幼儿教育,除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外,还应遵循学前教育的一些基本规律.

2.1学前教育应注意改变孩子们在家养成的不良行为

现在的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上小公主,是家长的宠儿,双方家里老人和父母都会时时刻刻呵护着自家的小宝贝,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久之便养成了懒惰、自私、依赖、任性的不良习性.通常上来说,幼儿们都多多少少的带着一些不良习惯走进幼儿园.因此,对老师而言,学前教育这一时期学习多少书本知识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们改变以前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与其他小朋友们共处,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这样以后才能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品格.

2.2学前教育应以鼓励为主,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有位幼教专家曾经说过,幼教应遵循三无原则,即:即无错、无批评、无压力原则.在幼儿的心灵世界里,是非观念没有完全形成,有些事情他们也分不清对错,即使做错事情了老师也不能直接指出来,应侧面引导,不能当面批评幼儿,否则严重伤害幼儿们的自信心,以至于在他们心里过早的带来了心理阴影,不能给幼儿带来太多的压力,让他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欢乐,让他们在轻松、开朗的环境中成长.

2.3学前教育应实施个体差异化教育原则

幼儿健康活泼,每个幼儿都有自己不同之处,因此幼儿教育不应追求共性,而应重视其个性,因此,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应突出一个重点,即重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的发展差异,精心营造一个多元发展的教育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合的教育.

3学前教育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培根曾经告诫世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经论述道,“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先生认为在幼儿园接收到的教育使他受益终身.这些专家学者的话都道出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幼儿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尤为最旺盛,可塑性很大,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内接收正规的学前教育,有助于他们培养很多良好的习惯.3.1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专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热爱劳动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美德,同时也可以锻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在幼儿园内,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们一起从事简单的劳动,如:摆放好桌椅、擦桌上的灰尘、拣教室和校园内的纸屑果整理图书角、带幼儿一同到种植园除草管理种植区等等,以此培养幼儿的怎么写作意识和劳动兴趣,持之以恒,反复强化,使他们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

3.2培养形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前提,也是事业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定时吃饭,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要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玩脏的东西等等.老师可以幼儿宣讲各种食物的好处,编成歌谣教孩子唱,给他们讲偏食的害处,号召大家样样食物都要吃,种种青菜和食物都吃才能身体更健康.在具体实施时,老师们可以为幼儿们立下规矩,如:餐前便后必须洗手,进餐时不准将饭菜撒得满桌满地,吃饭时不玩玩具、不看书、不看电视、不说话,饭后要擦嘴巴、漱口,要吃完最后一口饭才能离开座位、不准在校园教室扔纸屑果皮,睡觉前要小便、必须洗脚、学会自己脱衣服,要养成叠好不乱放衣服好习惯等等,平时在幼儿园内让孩子们互相监督,做得好的应该鼓励,做得不好的让他下次改正,久而久之,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们逐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好习惯.

学前教育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3培养幼儿形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是富于文明礼貌的民族,历史上文明礼貌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从表面上,文明礼貌一个人的是外在行为的表现,但实质上这种表现体现着一个人的内心修养,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体现,对于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园内,老师可以有意识的加强关于文明礼貌方面的教育,要让幼儿们学习首先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在上学、放学要求幼儿主动向爸爸妈妈和老师问好、做“再见”;在街上遇见老师要主动打招呼,主动说“老师好”.在课堂上可以注意训练孩子举止文明,比如:站有站相、坐有坐姿,养成不打人、骂人,不说脏话怪话、不争抢玩具、放学自觉排队的习惯;要让孩子懂得如何尊敬老师、尊重长辈、尊重他人.鼓励孩子们和更多的人接触,见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懂得如何使用礼貌语言称呼叫人,学会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和场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法.课后还可以告诉幼儿们,如果家里来了客人,要有礼貌地问候,别人问话要认真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在父母和客人讲话时不要随意打扰,客人走了要送别,到别人家里做客要先问候,不要乱翻东西,得到允许后才能玩人家的玩具等等,久而久之,幼儿们就在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3.4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抗挫折习惯

幼儿的成长过程,不仅仅是幸福和快乐,也难免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困难和挫折对幼儿来说,是一种不愿意见到的障碍,他们会发脾气,哭、闹等等,不知道如何曲面这一障碍.在这方面的教育时,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积极而正确的引导,让孩子们明白一个道理:人生的道路不可能始终是一帆风顺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困难和挫折,而且他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生活中只有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及时理顺和调整受挫折的消极情绪,才会逐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才会逐渐形成健康而成熟的人格.在具体操作时,老师们可以根据幼儿对事物认知往往是具体形象的特点,可以用讲故事、看影视作品等方式进行抗挫折教育.讲故事,可以讲家长和教师的亲身经历,也可以讲一讲孩子们熟悉的身边小朋友遭受挫折而能正确面对的小故事.看影视作品时,可以选择那些经历挫折后不折不挠最后终于成功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直观而形象的故事和影视,可以加深幼儿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可以放孩子们明白困难和挫折是中不可避免的,人生中永远有欢笑、也有眼泪,有逆境、也有顺境,有平坦的征途、也有崎岖的山路.幼儿有了这些理解和认识,才能树立起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才能主动而积极的接受新事物,才能慢慢形成良好的抗挫折习惯.

总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前教育的首要任务,比学习知识重要,这也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只要家长和老师们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得力,严格要求,最终能促进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从而为孩子以后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