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点赞:9147 浏览:347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素质教育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作为德育工作者应该着眼于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及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中,如何发展德育的核心作用?

【关 键 词】德育教育;素质教育;培养方法

当今世界,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就对培养和造就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为此,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为中华民族21世纪的全面振兴培养一代新人.

1真正确立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为目标的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德育处于领先地位,是“智、体、美、劳”的动力和支撑点.可见,全面发展教育是从整体上把握人的培养和教育,而素质教育则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体现.

在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我认为,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内容.因此,要把德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2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也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学校教育的过程,是学生道德理想、道德情感和道德习惯形成的最重要的阶段.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这一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德育新思路.

2.1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者只有考虑受教育者的权利、情感需求,教育者的高尚动机才会“内化”到学生心中,德育工作要取得成效,必须以人为本,把学生怎么写作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充分有效地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真正主动树立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能更好的实现改变.

2.2把良好的课堂教学系统有效的与训练、活动和实践相结合

一般来说,系统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高效率地掌握系统知识以及发展记忆、演绎和推理能力,但不能很有效地促进各种能力,而活动与实践的作用和价值恰恰与课堂教学相反.这也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的重要理论根据.我们应该树立起这样的一种教育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和素质的形成,从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一种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育一直起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作为教育的一种载体,一直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1有利于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

3.2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持续发展

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人从事某项活动必须以具备某项能力为前提.这就要求素质教育必须树立人才的质量意识,切实将高层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


3.3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当前教育中尤其要注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让健全的心理素质与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谐发展,在人的素质统一体中形成最坚实的基础.

3.4有利于学生个性自由发展

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充分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发出自己的潜能资源,真正成为自身的主人,实习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如何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4正确树立创新意识,把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德育的中心任务.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适应新世纪经济条件下的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德育也应理所应当地走在时代需要的前沿,树立创新意识,为培养创新人才做贡献.

创新既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又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较高认识水平,以及不断进取,不畏艰苦、实事求是的精神.德育要坚定不移地教育学生,武装学生的头脑,特别是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就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培训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的高尚品德、健康的心理,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有着用之不竭的创新源泉.

学校在确立德育内容与目标是,不仅要根据社会发生的需要,而且还要考虑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德育不仅要使学生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要,还要推动社会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