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环境专业藻类教学的改革实践

点赞:12569 浏览:491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作者根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环境专业已有的课程,构建藻类学理论和实验课程体系,探索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教学内容改革,培养学生藻类学应用能力,为其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相关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环境专业 藻类教学 改革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日益恶化,“藻华”频繁爆发,水体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恢复难度逐年加大,迫切需要大量掌握藻类学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但是,我国环境专业本科很少开设有藻类学课程,在现有课程中也较少讲解相关知识[1],开设相关实验.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师资和实验条件所限,这方面教学的重视程度更低.本文从环境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两个方面介绍重庆文理学院环境专业在藻类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措施,希望为其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相关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实践院校专业的基本情况

重庆文理学院环境专业是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和“应用型”示范专业.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建立了“以岗位为平台”的“理工融合”课程体系[2];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要求,我们构建了“一体化、多层次、强应用”的实验教学体系[3].

二、藻类学课程培养体系的构建

藻类学课程一般为研究生阶段的专业课程,因此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环境专业独立开设藻类学课程没有太大的必要性,而且存在较大的难度.但是可以根据环境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所需,在已开设的专业课程中逐步讲授相关知识,开设相应的实验,构建课程培养体系,分阶段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

实际上,环境专业基础课程中的《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生态学》均可讲授部分藻类学知识,而且对应的《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生态学实验》也可以开设相关的藻类学实验,达到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藻类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目的.重庆文理学院校环境专业经2007年、2009年和2011年三次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修订后,已基本构建了藻类学的课程培养体系.在大二阶段,分别通过《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环境监测》和《环境监测实验》培养学生掌握藻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大三上学期,通过《环境生态学》和《环境生态学实验》培养学生理解污染水体生态系统(特别是富营养化水体生态系统)中藻类生态的作用;大三下学期,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该专业编写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教材,并开设了这门实验课程,其中也设计了一个藻类学的综合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藻类学教学内容的构建

1.理论教学内容

如前所述,环境专业涉及的理论课程主要有《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和《环境生态学》三门课程.

《环境微生物学》:在“真核微生物”一章可以安排一节讲解藻类的一般特征、分类及各门的形态结构特征.对于各门形态结构特征的讲解最好结合当地的水体环境和藻类分布状况,着重于优势门、科、属和种的讲解.重庆文理学院位于重庆市,地处长江中上游,区域内多河流、水库和堰塘,水体为淡水生态系统,藻类主要为淡水藻类.因此,该课程主要涉及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裸藻门、隐藻门、金藻门、黄藻门和甲藻门,特别是前四个门优势属种的讲解是重点.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环境专业藻类教学的改革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环境生态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环境监测》:在“水体采样”部分讲解不同藻类的采样和培养方法,如单细胞藻类(衣藻、眼虫藻等)和多细胞藻类(颤藻、水绵等)的采样时间、工具、保存、培养及观察方法.

《环境生态学》:主要在第二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第八章“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中讲解环境条件(如光照、水温、营养盐、pH等)对水生藻类的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富营养化水体藻类爆发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2.实验教学内容

与理论教学对应的实验主要有《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生态学》及《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四门课程.各门实验课程主要的建设内容如下: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项目为“优势藻种标本的显微观察”,初步培养学生鉴定不同水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富营养化水体和长江水体等)优势藻种的能力.

《环境监测实验》:实验项目为“水体藻类的采样及计数”,主要培养学生野外水样采集、藻类固定、浓缩、显微计数的能力.

《环境生态学实验》:实验项目为“藻类植物种间竞争实验”,通过不同种类浮游植物混合培养,观察不同种群增长速率的差异、混合种群在生长竞争中的种类更替过程,培养学生理解环境因子(如营养盐等)在浮游植物种间竞争中的作用.

《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实验”,要求学生掌握水体叶绿素a的测定方法,并结合藻类种类、数量及TP、TN、初级生产率值,掌握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方法体系.

四、结语

五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每界学生通过两年的藻类教学培养,基本能掌握各门藻类的一般特征,掌握藻类取样、固定、计数和培养的方法,具有初步鉴定藻类(特别是优势藻种)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