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专业的基本标准

点赞:5574 浏览:204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教师的专业情意和专业素养是教师专业标准构成的根本要件,具有质的规定性.中国高校迫切需要规范教师的专业标准.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主导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阶段.各阶段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均有其特定的专业标准,对教师成长具有积极的指引作用.

关 键 词 :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381(2013)02-0063-07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丰富并不断演变,至今还没有明确的基本标准.1989 年全美教师专业基准委员会制定的《教师专业化基准大纲》共分5 个一级指标、19 个二级指标界定教师专业化基准,而这不过是决策和操作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1];大多数的专题研究将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个体或群体专业不断提升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2];如果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一般需要经历从知识技能的掌握,态度情意的转变到教师作为人的自身的主体性和价值得以提升的演变过程,这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流变和革新的过程[3].

目前国际教育界,多数国家用“教师资格证书”来替代教师专业标准,同时不断加快更新教师资格评写作度[4].众所周知,教师资格证书更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实现和提高自身的专业化,但过于频繁的证书更新和继续教育必然会加大教师的专业压力和工作负荷,其结果有时会适得其反,例如“日本作为一个实施教师资格更新较早的国家,由于教师资格频繁更替所引发的教师不满甚至反抗的事件频频发生”[4].如何克服“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局限性?建立科学的教师专业标准,使之与“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督促教师终身学习、促进职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约束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文章拟在分析教师专业标准的构成要素基础上,阐释高校教师专业标准的背景和高校教师不同阶段专业发展应当具备的特定标准.

一、 教师专业标准的根本要素

综合国内外有关专家对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教师的专业标准核心要素包括教师的专业情意和专业素养两个方面.由此可以判定:教师专业标准的不可替代性集中体现在教师的专业情意和专业素养的方方面面之中.

(一) 教师的专业情意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融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中,情感领域是与认知、动作技能相提并论的3个领域之一.根据相关文献研究[5],我们认为,教师的专业情意主要涵盖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等4个方面.

专业理想.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是教师事业奋斗目标的指南针,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使之献身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这个“专业理想”,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师德”,包括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其核心是对学生的爱,表现为对教育的事业心、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等方面.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较高的工作积极性,是教师专业理想的应有之义.

专业情操.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判断的情感体验,是构成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基础,是形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专业情操的内涵有两个层面:一是理智的情操,这是因为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并由此产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态度;二是道德的情操,这是因为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由此产生高尚的职业道德行为.

专业性向.教师的专业性向是适合教师工作的人的个性倾向,是成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征.优秀教师的专业性向所具有的特征包括:有见识;有奉献精神;有独立性,不囿于教学的刻板教条,敢于破除清规戒律,勇于实验与创新;有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分析能力与准确的判断能力,见微知著,富有预见性;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负责、严谨、耿直、坦率、真诚、幽默的人格魅力.一言以蔽之,它是一种包括“心灵的敏感性、爱的品质、交流、沟通的意愿、对教育工作的兴趣等人格特质和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基本能力在内的职业品质”[6].

专业自我.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人,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正确、现实地体悟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对自己具有深切的认同感、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和自我价值感,从而有效地凭借其独特的“个性自我”进行教育教学,并产生预期效果.

从行为态度角度看,孔子所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即是对教师专业情意的高度概括.其中,“学而不厌”不仅表现在教师志存高远、虚怀若谷的品质和理想中,也是教师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情怀的体现,更是对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三种学习境界”的科学诠释,因此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中充满情趣的内驱力.“诲人不倦”则是对教师崇高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它要求教师既专注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不动摇自己的专业信念,又当毕生兢兢业业,追求最好的教育效果.这不仅是一种负责的态度,更是一种充实而又乐观的精神境界.

(二) 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教师经过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教育教学的技巧或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等各个方面.

专业知识.常言道:学高为师.作为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形态表征在于:教师对所授学科或课程的基本概念、结构、特征和知识的产生、发展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教学中,能准确、科学地运用专业知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利用科学的策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内容的价值;善于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组织教学,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良好发展,掌握并善于利用教学所需的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扩大学生的学习广度,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能力. 专业实践.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这种有意识的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前提,需要教师积极投身于其自身的专业实践之中.所谓教师的专业实践,即教师能够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实施教学计划,让课堂生动有趣,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意义;能够创设安全、宽松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并维持好这种氛围,做到课堂管理规范、公允、公正;能经常对教学实践环节的各方面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准确解读与分析有关学生的评价材料,并据此诊断出学生的学习障碍和心理需要,进而对学生提出新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不断攀登学习新高峰,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是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资队伍建设中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它直接决定师资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具有这样的才能和办事本领:能够确定自己的学习需求,并经常保持和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善于吐故纳新,在有效传播知识过程中发现和研究新问题,创造新知识;懂得学校教育、家庭影响与学生智力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很好地与学生及其家长就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沟通;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引路人,能够正确客观地分析、评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成绩.

专业水平.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师在其专业方面所达到的高度,这是教师自身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教师专业所应达到的高度,体现在学历和学术水准的两个层面上[7].教师的学历基准是:通过一定年限的学业进修,取得大学学历和相应的学位证书;接受一定时限的高等教育职业资格培训,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并运用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其学术水准是:教师作为人才,应当是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爱好广泛而专业知识渊博,富有才华与学术成就的老师,从事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且有成效.这样的教师才为大学生所爱戴,为同行所称道.

上述4个方面,构成教师的专业特质.由于这些要素的综合作用,形成教师的教育信念、人格与心理以及专业品质,成为一个执教者最终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础条件.其中,教育信念决定着教师教育教学的判断,对于教师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因此,在各国教师专业标准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目前我国教师的人格与心理标准在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尤其是大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教师专业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遵循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师德”,它在继承传统师德合理内核的基础上,从身份转向专业,从经验方式提升到理论范畴,既要求充分尊重教师的道德权利,同时也要注重提升教师专业工作的道德水准.所有这些,都是教师专业标准的质的规定性的内涵揭示.以此为基础,我们探讨中国大学教师不同发展阶段及其专业标准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 我国高校教师专业标准的背景分析

“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知识的高度分化,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职业比以往需要更新更专的知识和更高的技能,其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以至外行不能挑战专业人员的技术判断,这种不可替代性使得许多社会职业发展为‘需接受高深教育和特殊训练的专门职业,因此,社会职业的专业化成为21世纪的一种重要趋势和时代特征”[8].当今的教育,作为现实社会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在“关注每一个受教育者”,“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获得成功”的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才智、品格和个性特征,以开发其创造潜能,帮助他们实现自己健康成长的梦想,因此使教师的工作日益充满了多样性的创造需要;同时在现代认知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强势发展的推动下,教师的心智活动变得日益复杂而高妙:以至“现代教师的工作已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特征和不可替代性、成为高度复杂和高度创造性的专业活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亦成为当今时怎么发表展的必然”[8].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的思潮一直引导着教师职业和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这方面,发达国家教师专业标准能够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范式.2009年以来,各国纷纷推出教师专业标准新举措:引入专业性向测试,更新教师资格证书,融合教学实践途径[4].审视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有利于反思教师教育的可能空间,定位教师专业化的未来路径.其中,美国的优秀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旨在使教学专业化,于是聚焦教师日常教学中会遇到的难题,提出优秀教师应该具有与众不同的知识、技能、态度、意向、专业判断力以及应变能力.以这些标准为基础的优秀教师认证制度使得优秀教师的潜能和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成为美国学校教育以及学校改革获得成功的保障之一[9].澳大利亚近些年来在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制订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既有全国性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推行,也有地方自行制定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颁布.这些标准各具特色,也有共性,如重视教师的道德素养,强调合作意识与能力等,对于我国制订合理的教师职业发展标准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无借鉴意义[10].尽管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国际化趋势,但是我国规范的“教师专业标准”目前尚未正式出炉,我国教师职业距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化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国际教育领域中研究教师专业标准,高校的研究滞后于中小学.比如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已实施多年,但还没有形成“再认”周期.虽然从2010年开始,我国启动了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图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但这项举措在大学尚未启动.从国际惯例来看,制定规范的教师专业标准和确定专业自主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为适应教育国际化,2011年12月12日,我国教育部公开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基于教师的职业特征,这些“教师专业标准”都注重“突出师德要求”,“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实践能力”,“体现时代特点”[11].值得指出的是,这3个基础教育的“教师专业标准”中共同体现的“四个特点”,对于高等教育的大学教师标准的确定同样具有适应性. 但是,我国目前大学教师标准尚未上升为国家意志,只有一些专家学者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讨论中有过一些见解,比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毛亚庆教授等人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演变过程中存在政府干预过多、社会化评审机制不健全等与宏观政策趋势不相适应的制度障碍,不利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事实,提出“高校职称制度改革的深化应在理顺政府、社会和用人单位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模式的制度潜力,以进一步解放高校教师的生产力,促进人才成长”应对策略[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海莺针对目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存在自身体制和理论观念方面的缺失,无法适应新时期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性要求等问题,提出构建一个集教学培训、个人反思和教学研究三位一体的平台以克服这些弊端,并最终科学实现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12];其他如张建平《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学思考》(高教探索,2006年第4期)、李晓铭《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青岛大学学位论文,2009年)、杨冰《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简论》(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年第5期)等学者研究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某一层面上的探讨比较深入,但系统的全面的综合研究不足;二是探讨的问题主要是职能管理实践层面的,对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的应用探索缺乏.因此,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康晓伟博士借鉴发达国家制定教师专业标准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内教师专业标准的相关研究成果,把教师专业标准按照教师专业特质、教师专业知识、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师专业沟通能力4个维度进行综述,对进一步研制我国的教师专业标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13].我们认为: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因此,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考察既要注重管理实践等外部因素的探讨,更要注重对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因研究,在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前提下,才能较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身份特征与专业标准

“教师的专业发展,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职业的专业提升,指政府、学校通过学习、培训、考核、奖励、惩罚等日常手段促使教师职业专业化或专业达标的过程,体现为数量指标;二是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指政府或学校设计相应的制度引导教师个体在专业观念、态度、知识、能力、情意等方面的长期发展,形成自觉追求或自我实现的愿望,实现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它体现为质量指标”[1].我们这里所关注的主要是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不同阶段其身份特征各异,也因此,其专业标准不同.

(一)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身份特征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工作经历上由简单到复杂;责任承担方面由少到多或由小到大;能力发展中由低级到高级.高校教师的这种专业成长比中小学教师相对明显并突出一些.受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蔡艳苓《浅谈澳大利亚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启示,我们将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概括为新任教师阶段—合格教师阶段—骨干教师阶段—主导教师阶段等4个阶段[14],其身份特征因不同阶段而不同.

1. 新任教师的身份特征.新任教师是指初次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在职人员,处于学习教师本领,尝试教学行为的特定时期.按我国现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高校新任教师大致对应助教或讲师十级.这个时段,教师主要接受通用培训和校本培训,在教学集体和指定的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学习理解教育基本理论和相关制度规章,培养大学教学基本技能,积累教学经验,通过助教课程等方式,逐步达到能够基本独立讲授专业课程的水平.

2. 合格教师的身份特征.新任教师经过2—3年的历练能够独立承担高校课堂教学任务的时候,我们认为他们开始逐步成熟起来,成为合格教师了,因此又称之为熟练教师.按我国现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高校合格教师大致对应讲师或副教授七级.这个时段,教师主要通过设计并实施高等课程教学方案、积极从事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升自己.

3. 骨干教师的身份特征.教师任职达到合格或成熟后,进一步注重自我提升.如果在教学、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能够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业务水平日益突出,示范作用日益增强,并在教学集体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我们称这样的教师为骨干教师.按我国现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高校骨干教师大致对应教授四级或副教授五、六级,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主要支柱,或者称之为最可依靠的中坚力量,他们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最为突出.

4. 主导教师的身份特征.骨干教师经过3—5年的锻炼,在教学、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逐步具有较大影响力,并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教育教学集体中发挥领导、决策作用,主导学科建设与发展,成为某学科专业领域拔尖人才,这就是我们所指称的主导教师.按我国现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高校主导教师大致对应教授以上.由于他们对学科专业发展的引领与推动作用,因此成为同事、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广泛尊重并高度认可的高水平教师.


(二) 高校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专业标准

新任教师、合格或熟练教师、骨干教师和主导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阶段;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起点的新阶段,都比前一个阶段发展到更高的层次,是一种质的飞跃.高校教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专业标准的逻辑涵义有其质的规定性.从促进高校师资有效管理的角度而言,有必要对不同阶段高校教师专业标准进行适当界定.

1. 新任职教师的专业标准.从我国高校现有师资人员结构来看,新任教师一般是高校应届毕业研究生,其中只有极少人接受过师范教育.因此,教育主管部门与各高校都有计划地组织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专业教学能力与水平等为主要内容的新任教师岗前培训.非师范类毕业生只有通过岗前培训考试,才有资格申请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由此,我们认为新任职高校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是:一要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初步规划、管理大学学习计划;基本了解并理解大学生的生理、智力特征和语言、文化、社会对学习的影响;基本满足具有多元能力的大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二要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有所了解;能够对课堂活动进行设计并达到相关课程大纲的要求;能够分析大学生的评价材料,并以此评估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改进高等教育教学实践;能够知道如何及时、恰当地通过反馈策略来提高大学生的成绩.三要能建立比较融洽的师生关系并管理学生的行为;能够明确大学教育要求和课程体系要求,关心和保护学生的健康和安全;能注意工作策略,与同事和睦相处、有效合作;能与家长有效沟通,重视他们在其子女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四要具有教学实践的策略性知识;逐步能够独立主讲课程;能够掌握全纳性和区别性教学原则,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校新任教师阶段是教师成长起步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明确其专业标准,并严格按照专业标准进行培养和要求,使之早日成熟起来,为其最终成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和主导教师奠定良好基础.

2. 合格教师的专业标准.新任职教师经过2—3年磨炼后,日益成长,迈上合格教师的台阶成为必然,这也是每一个新任职教师的由衷心愿.

那么,合格教师专业标准是什么?我们将其基本内涵约定为:一是能够设计和实施比较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案,并符合相关要求,能够让大学生体验有效的教与学;能根据大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调整自己的课程教学内容,营造安全、积极和富有成效的学习环境,善于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二是能够借助学生的成绩正确评价自己的教学,并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案;有效地利用各种高等教育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懂得通过评价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三是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注意挖掘和补充有意义的教学内容;主动开展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积极地提升自己.四是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专业学习主动征求他人意见并作出积极回应;在高等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中表现出较高的专业性和职业道德.

合格教师阶段是高校教师成长、成熟的关键阶段,也是必须实现的基本目标,是高校教师“站稳讲台”的奠基工程.在这个阶段中,教师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职业经验不断丰富,在集体中的作用得以展现并日益突出.明确其专业标准,有利于引导教师设定合理的职业目标并为之努力,是其最终成长为高校骨干教师、优秀主导教师的不可或缺的基本前提.

3. 骨干教师的专业标准.高校中的骨干教师,业务上属于“支柱”型,品种上属于“稀有”类,它在不同层级中只相对于少数优秀教师而言,是高校教师中的不可多得、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因此,其专业标准远不同于新任职教师与合格教师的专业标准.

从经验的角度来考察,我们将骨干教师的专业标准表述为:一是具有渊博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高等教育教学经验,是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实践者,是高水平教学实践的模范;实践能力较强,是“双师”型教师.二是能通过了解学生的背景和个性特点及这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的学习机会;善于分析学生的评价材料,并利用它来改善自身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三是经常有效组织和参加关于高等教育教学的讨论,主动给青年教师或同事提供帮助;与同事共同制定、修改和评价教学计划,怎么写作于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四是积极地创造情境,能为同事有效提供专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保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或跨学科领域的学术领先地位.五是具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胜任教育教学指导者、建议者或领导者等多个岗位或角色.

骨干教师阶段是高校教师的理想阶段,与合格教师相比,它的“承包总揽”功能更明显,但其价值的有效实现难度更大——尽管骨干教师应该成为高校教师的奋斗目标,但毕竟只有少部分优秀教师能够达到这种程度,进入这个角色.

4. 主导教师的专业标准.主导,意味着统领全局;作为高校主导教师,必然对其所属的学科专业能够起到推动全局发展的引领作用.主导教师的合力,有利于学校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立于不败之地.根据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主导教师的专业标准应当是:一要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能够洞察高等教育发展态势,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认识具有前瞻性.二要能够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不断创新,在自己的学科专业领域中独树一帜,不仅是校内外公认的学科带头人和有道德、受尊敬的人,而且在社会上是代表学校和专业学术水平的权威.三要能熟练地指导同事和职前教师,善于培养和激发同事创新思维,通过有效活动来帮助他人积累知识、丰富实践、获得专业性发展.四要能够运用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技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学生提供先进的课程,组织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善于根据社会需求和科技进步,结合学科发展和学生评价,科学修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计划,进行顶层设计;在教育、教学、科研、教学管理诸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有积极的影响力.

主导教师阶段是高校教师的最高级阶段.作为主导教师,他们是高校专业建设的设计者,学科带头人中的精英,科学研究团队中的动力源,对高校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四、 结束语

高等教育不比基础教育具有广泛的共性,但更注重特色.因此,高校教师作为“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一个特殊群体,应当有其不同于基础教育教师标准的特定的客观标准.

我们上述讨论“高校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专业标准”时,着重考察的是“专业素养”方面的“标准”内涵,没有刻意提及“专业情意”方面的标准,是因为“情意标准”属于教师职业范畴,在教育界对各层次的教师是通用的标准,不须提及.尽管如此,但作为教师,应特别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高校也不例外.美国范德堡大学国际教育政策教授Stephen P.Heyneman在《高等教育道德的腐败》一文中,列举了普遍存在的高等教育腐败的种种表现并予以痛斥,分析了其危害性,强烈呼吁建立机制、维护公平与正义[15],为高校教师专业成长,重塑高尚师德创造了良好环境,值得关注.

由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指高校教师个体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16],但“重学科专业能力、轻教育教学能力,重知识技能、轻专业情意,重单打独斗、轻合作交流,重外部驱动、轻自主发展”是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6],直接制约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质量,影响高校生存与发展.因此,从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实现高校科学发展的角度而言,探讨符合我国国情、校情的高校教师不同阶段的专业标准,在引导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保障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高校教师明确阶段发展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规划个人专业发展,而且有利于管理者科学评价、引导教师成长,对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素质、促进教师队伍和高校办学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毛亚庆,蔡宗模.建国以来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审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6):2734.

[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0.

[3] 赵明仁.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再概念化[J].教师教育研究,2006(4):15.

[4] 段晓明.国际教师专业标准改革的新趋势[J].教师发展研究,2011(2):8183.

高校教师专业的基本标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校教师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5] 王淑芬.论教师专业情意及其培养[J].江苏教育研究,2010(12):4650.

[6] 吴秋芬.教师专业性向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8(5):6872.

[7] 陈梦然.关于教学型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21123.

[8] 齐 平,吴金昌.试论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标准初探[EB/OL].[20120812].http://.studa..

[9] 李宝荣.美国优秀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认证制度[J].基础教育参考,2006(6):2628.

[10] 赵 凌,张伟平.教师的专业标准:澳大利亚的实践与探索[J].比较教育研究,2010(4):8790.

[11] 肖媛媛.教师专业标准突出师德强调学生地位[EB/OL].[20120812].http://news.163..

[12] 海 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三位一体”平台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7274.

[13] 康晓伟.发达国家教师专业标准的构成要素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11(6):6063.

[14] 蔡艳苓.浅谈澳大利亚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3):5860.

[15] Stephen P H.高等教育道德的腐败[J].国际高等教育,2011(1):911.

[16] 李春梅.关于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EB/OL].[20120812].http://.studa..

(责任编辑 赵文青)

The Basic Standard of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HEN Meng-ran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Jiujiang University, Jiujiang 332005, China)

Abstract: Professional cordia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the basic element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standard, are of qualitative stipulation. It is urgent for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pecify teachers' professional standard. Novice teacher, qualified teacher, backbone teacher and leading teacher are the necessary stages of a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Each stage of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as its own specific standard, which has positive directing effect on teachers'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