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晨峰现象的识别护理

点赞:28124 浏览:13080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识别和护理.方法:采用动态24小时血压监测仪分析11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其中54例出现血压晨峰现象,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为主的降压治疗和适当护理干预.结果:116例高血压患者中,54例为MBPS患者,清晨血压升高56.2±7.6mmHg,脉压70.6±9.2mmHg,经密切监测,硝苯地平控释片为主的降压治疗和适当护理干预后,无1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晨峰现象的识别及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高血压晨峰现象的识别护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血压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关 键 词 老年高血压 血压晨峰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180

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结果显示,人体血压在1天内不同时段呈现节律性变化,清晨人们从睡眠转为清醒后,数小时内血压从较低水平迅速升至峰值,是1天中血压变异程度较大的阶段.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心脑血管事件特别容易发生在清晨,与清晨血压增高密切相关,独立于24小时平均血压[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2009年12月就诊出现高血压晨峰现象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6例,其中男75例,女42例;年龄60~86岁,平均75±4.6岁.高血压诊断均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诊断指南标准,且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长期严重失眠、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等.

方法:采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袖带缚于受试者右上臂,(如两侧血压相差>10mmHg,则缚于血压高的一侧).袖带自动充气,日间6:00~21:59每30分钟记录1次;夜间22:00~5:59每隔1小时测定1次.24小时有效数据≥90%应得数据,每小时区间有效读数无缺漏,方可入选.有效血压标准:收缩压70~220mmHg,舒张压40~130mmHg,脉压20~110mmHg.

MBPS的判定:参考相关文献[2,3],以收缩压计算,为起床后2小时内收缩压的平均值,减去夜间睡眠时最低平均收缩压(夜间血压最低值及前后共3次收缩压的平均值),如果差≥23.58mmHg,则为具有晨峰现象.

护理干预

监测血压:需向患者耐心讲述动态检测血压的意义及必要性.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监测中应注意的事项.检测血压前3天要求可能影响血压药物,避免出现非特异性血压改变;安放袖带时位置要正确,松紧适宜.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以免情绪引起老年患者血压波动.作好血压24小时监测,尤其要注意晨峰血压的观察.根据24小时血压变化规律调整服药时间.对没有开展24小时血压监测条件的患者,可在每天早、中、晚各测1次血压,并作好记录,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如果老年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头痛、恶心和视力模糊等现象及时处理,避免发生意外.

健康教育:①改善生活行为: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早睡早起,冬季注意防寒保暖;指导患者尽量食用低盐、低脂、低热量食物,适当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②合理安排运动量:指导老年患者根据身体情况选择步行、太极拳、健身操等活动,以不觉劳累为宜,如活动后自我感觉良好,则表明运动量和运动方式适宜.

用药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按医嘱严格服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告知患者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更不可突然停药,以免血压突然升高,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脑血管事件.对于MBPS患者的治疗,宜选用长效控释制剂,睡前服药,可以改善血压晨峰.

结 果

116例高血压患者中,54例为MBPS患者,清晨血压升高56.2±7.6mmHg,脉压70.6±9.2mmHg,经密切监测,以硝苯地平控释片为主的降压治疗和适当护理干预,无1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

讨 论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构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研究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存在着明显昼夜节律性变化.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心源性猝死、脑卒中特别容易发生在清晨和上午,与1天中其他时间相比,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度高40%,心脏猝死的危险度高29%,各型中风的危险度高49%[4].高血压晨峰现象与心脑血管病高发有密切关系,且独立于24小时平均血压水平.其可能的机制为清醒前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迅速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周围血管阻力及心排出量增加,导致血压迅速上升.此外,脑型利钠肽,早晨血小板的聚集,身体活动状态等因素也影响清晨的血压.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应掌握血压晨峰现象的特点,密切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本研究54例患者出现血压晨峰现象,睡前服用长效制剂能有效避免夜间血压的过度下降,并使降压高峰与晨峰相吻合.同时应注意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